朱維新
【摘要】為進一步規范集體企業勞務派遣用工管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勞務派遣暫行規定》等國家法律法規,本文主要按照國家電網公司、省公司有關規定及工作要求,結合國網金華供電公司集體企業勞務派遣用工實際情況,對目前階段的編制公司集體企業勞務派遣用工規范工作方案進行分析,并提出優化措施。
【關鍵詞】勞務派遣;組織;處理方式
為依法合規、平穩有序地開展集體企業勞務派遣用工規范工作,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規,按照省公司的有關工作要求和指導意見,結合公司實際情況,制定如下操作細則。
一、成立組織體系與明確職責
(一)領導小組主要職責。貫徹落實國家勞動法律法規和國家電網公司勞動用工管理工作要求;統籌負責公司集體企業勞務派遣用工規范工作;研究決定公司集體企業勞務派遣用工規范工作的重大事項;負責與上級有關部門的溝通協調等。
(二)領導小組辦公室主要職責。落實和執行領導小組有關集體企業勞務派遣用工規范工作的決策和部署;組織開展公司集體企業勞務派遣用工規范的具體工作,組織制定集體企業勞務派遣用工規范相關工作方案;協調相關部門指導各單位做好集體企業勞務派遣用工規范工作。各組成部門要加強與省公司和地方政府對口專業部門的溝通匯報,并按各自職責分工,分別做好公司集體企業勞務派遣用工規范工作。
(三)領導小組辦公室主要職責。落實和執行領導小組有關集體企業勞務派遣用工規范工作的決策和部署;組織開展公司集體企業勞務派遣用工規范的具體工作,組織制定集體企業勞務派遣用工規范相關工作方案;協調相關部門指導各單位做好集體企業勞務派遣用工規范工作。各組成部門要加強與省公司和地方政府對口專業部門的溝通匯報,并按各自職責分工,分別做好公司集體企業勞務派遣用工規范工作。
(四)建立分工負責、齊抓共管的責任體系。成立相應的組織機構,實行市縣公司領導包企業、集體企業負責人包車間(班組)制度,確保公司集體企業勞務派遣用工規范工作順利推進。
(五)強化績效考核與控制機制。建立公司集體企業勞務派遣用工規范工作專項考核機制,加大激勵約束力度,將各單位工作完成情況納入各單位年度績效考核,確保推進過程中各項工作責任的落實到位,如期取得圓滿成效。
(六)建立協調會議機制。協調工作計劃安排,聽取有關單位部門工作情況匯報,反饋工作中集體企業勞務派遣用工隊伍穩定情況,研究實際操作中有關問題的解決辦法,協調落實各有關部門具體工作。
二、統計勞務派遣用工人員個人信心制定用工方案
(一)操作程序。統計核實集體企業每一位勞務派遣用工人員的基本信息,重點是在本單位的勞務派遣工作年限、出生年月、社保繳費年限、崗位業務等,為制定工作方案做準備。
(二)程序流程。具體工作流程:制定工作方案→經公司黨政聯席會議審議通過→上報省公司審核→根據省公司審核意見對方案修改完善→審核承包企業的資質條件,并確定承包企業→與承包企業協商具體事宜→與當地政府部門溝通交流→制定每一位勞務派遣人員《告知書》《勞動合同》或《勞動合同變更書》等相關文本,制定業務外包合同文本→組織實施,包括動員、采取各種不同方式與場合簽署《告知書》、簽訂《勞動合同》或《勞動合同變更書》等工作,同時根據需要勞務派遣公司出具《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證明書》→簽訂業務外包合同,辦理社保等相關轉移手續,系統維護,整理保存各項資料等。
(三)用工方式調整人員工作年限計算。在本次勞務派遣用工方式調整過程中,與業務承包企業簽訂或變更勞動合同的人員,不支付經濟補償金。用工方式調整人員在集體企業勞務派遣用工期間的工作年限與在業務承包企業的工作年限合并計算,即勞務派遣用工期間的服務年限計算為業務承包企業的工作年限。
(四)對不愿意參加用工方式調整人員的處理方式。在用工方式調整時,若因勞務派遣用工人員本人不愿意調整用工方式的,按以下方式處理:1.對不愿意調整用工方式的人員,可繼續保持勞務派遣用工方式,并由集體企業根據工作需要安排到合適的崗位工作。在其當期勞動合同或勞務派遣協議期滿時,用工單位依法終止與勞務派遣公司的派遣關系,勞務派遣公司依法與其終止勞動合同,并依法支付經濟補償金。2.對不愿調整用工方式且不愿意繼續維持勞務派遣用工方式的人員,由其本人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的申請,用工單位依法終止與勞務派遣公司的派遣關系,勞務派遣公司依法與其本人解除勞動合同,不支付經濟補償金。
三、產期未滿或未領取生育保險金人員處理方式
對產期未滿或未領取生育保險金的人員,可暫維持勞務派遣用工方式不變。待生育保險金領取后,再調整用工方式。若用工方式調整不影響生育保險金待遇的,可與其他勞務派遣人員同步調整用工方式。
(一)工傷尚未鑒定或工傷理賠尚未終結人員問題。工傷尚未鑒定或工傷理賠尚未終結人員處理方式、對工傷尚未鑒定或工傷理賠尚未終結的人員,可暫時維持現有勞務派遣關系不變,待工傷鑒定或工傷理賠終結后,再調整用工方式。
(二)對患病或非因工負傷人員處理方式。1.調整用工方式時,在規定醫療期內人員的處理。調整用工方式時,在規定醫療期內的人員,可列入調整人員范圍,待醫?療期滿后視其勞動能力恢復情況依法處理勞動關系。根據《企業職工患病或非因工負傷醫療期規定》(勞部發〔1994〕479號)、《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勞部發〔1994〕481號)等文件規定,對于既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單位另行安排工作的人員,可依法解除勞動合同并給予經濟補償。在解除勞動關系時,經醫療鑒定后,還應當支付不低于6個月工資的醫療補助費。患重病或絕癥的,還應當適當增加醫療補助費,患重病的增加部分不低于醫療補助費的50%,患絕癥的增加部分不低于醫療補助費的100%。對能從事單位另行安排工作的人員,不解除勞動合同。上述在勞務派遣用工期間的醫療期和在業務外包單位工作期間的醫療期合并計算。2.調整用工方式時,醫療期已滿人員的處理根據勞部發〔1994〕479號、勞部發〔1994〕481號等文件規定,對調整用工方式時醫療期已滿的人員,既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另行安排工作的,可依法解除勞動合同并給予經濟補償。在解除勞動合同時,經醫療鑒定后,還應當支付不低于6個月工資的醫療補助費。患重病或絕癥的,還應當適當增加醫療補助費,患重病的增加部分不低于醫療補助費的50%,患絕癥的增加部分不低于醫療補助費的100%。對能夠從事業務外包單位另行安排工作的,可列入調整用工方式人員范圍。
四、建立安全穩定防控機制
集體企業勞務派遣用工規范工作涉及人數多,在推進過程中,要多措并舉,確保安全穩定。一是明確在進行規范工作時,應積極主動向地方政府及人社局、信訪局等相關部門溝通匯報,在地方政府的理解和支持下開展工作。二是統一規范工作政策解釋口徑,組織各級領導、關鍵人員認真學習,準確理解和把握各項規定、政策,加大正面宣傳引導,取得員工的理解與支持,通過勞動爭議調解等方式暢通員工溝通渠道。三是建立各層級維穩責任機制,明確各項工作紀律、組織紀律,切實落實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工作推進與確保穩定的主體責任。四是加強輿情監控,及時掌握集體企業勞務派遣用工人員的思想動態,第一時間化解各種風險,確保工作推進中的安全生產、優質服務和隊伍穩定。
建立信息報送溝通機制。(1)建立市、縣兩級各有關部門工作聯絡人體系。(2)開展集體企業勞務派遣用工規范工作信息報送,各單位在每月14日、30日編制報送雙周報,規范工作啟動后雙周報改為日報,直至用工規范工作全部結束。(3)編發用工規范工作簡報,搭建信息溝通交流平臺,協調工作進程。
五、結束語
認真摸底梳理各單位可能存在的信訪和法律風險問題,認真梳理現有集體企業勞務派遣用工人員的訴求、歷史成因、思想穩定情況,針對存在的問題和風險逐一編制應對與解決預案,做到提前研判,提前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