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樂義
責任比能力更重要,因為責任是做事之基礎,敢于負責、勇于擔當,才能忠于事業完成工作。有責任心的人,他無論處于何種環境,遇到多少困難,都不會懈怠,不會推脫,牢記所擔當的責任,能力不足時,會盡力去提升自己。一個沒有責任心的人,有再大的能力,也會混混沌沌,庸庸碌碌,這種生活注定遠離精彩,遠離成功。
一個人的責任與能力不分大小,有些與生俱來,有些是工作中要承擔的和增強的。有擔當有責任心的人往往會被群體接受,沒有責任心的人,即使有再大的能力也發揮不出來,不被認可。能力有多大責任有多大,責任心是基礎,只有有了責任心,能力才能發揮出來。本文將從責任心與能力的定義及作用角度出發,分析責任心的重要性,進而進一步闡明責任心比個人工作能力更重要的觀點。
一、所謂責任,就是擔當,就是付出
擔當應當擔當的責任,完成應當完成的使命,做好應當做好的工作。對責任的理解通常可以分為兩個意義:一是指社會道德上,個體分內應做的事,如職責、盡責任、崗位責任等。二是指沒有做好自己的工作,而應承擔的不利后果或強制性義務。
(一)有責任心的人,或者是勇于擔當的人,會被更多的人認可。職業不同,安身立命的環境不同所產生的責任種類、內容、大小不同。科爾頓說:“人生中只有一種追求,一種至高無上的追求——就是對責任的追求。”責任,從本質上說,是一種個體存在而產生的與生俱來的使命,它伴隨著每一個生命的始終。事實上,由于人的個性不同,不是每個人都能有擔當,勇敢承擔責任。勇于承擔的人在工作、生活和家庭中,有可能被賦予更多的使命,做出更令人矚目的成績,獲得更多的榮譽。眾所周知,責任感強的人,往在在群體當中受人尊敬,誰都喜歡與其共事,領導也放心把工作安排給他,家庭生活中成為更多人的支柱和依靠。
(二)沒有責任心的人,或者一個不負責任的人,在群體當中會失去別人對其基本認可,會失去別人對其在群體當中的信任和尊重,那他在群體當中就會可有可無,甚至也失去信譽和尊嚴。在每個人的生活中,工作是安身立命之本,不勇于承擔責任甚至放棄自已的基本責任,就背棄了對自己生活角色、工作崗位所負使命的忠誠和信守。
二、能力是一個人完成目標或任務所體現出的素質
能力簡單來說,是一個人要完成一個事項的本領、才能,是實現計劃、履行責任、做好工作的基本保障。
(一)每個人能力都能得到發揮。每個人本身所具有的能力,只要不論及身體健全與健康的原因,你只要作為一個個體融入到社會中去,并且能融入社會,每個人能力都能得到發揮,無非是能力水平有高有低、解決問題效果有差別罷了。
(二)個人表現出來的能力大小,所表現出來的綜合能力有著很大差距。當然只要你肯于展現你的能力,每個人在所處的社會環境中上都有一個能力定位,展示你獨特個性的舞臺。當今社會一個人能力更多地體現在所在群體當中,能力是決定工作的效率達到哪種程度的最有影響力的因素,是保障工作任務順利完成的最重要的因素。
三、責任對比能力的更重要的表現
(一)責任是做好工作的基礎。一個人只要富有責任心,即使能力一般,做事情時開始可能不順利,這主要體現在專業比較強的崗位,如醫生沒有好的醫術水平,剛開始再有責任心也不能當醫師處理疑難重癥。但隨著時間推移,責任心強的人,慢慢會適應并學習提升,逐步適應工作需求,逐步彌補能力上的不足。反之,如果一個人本身沒有責任心,在其位不謀其事,在其職不思其責,自己不喜歡這個崗位或是心里不想干事、不愿干事,不愿擔責任,再有專業能力,也干不好事、干不成事。責任心不強的人,干任何工作都會消極應付、得過且過,既不盡心盡力,也不會用心思考。當一個人履職盡責時,就會對工作產生深厚的興趣,那他的工作就是展示自我的平臺;當他討厭工作一味逃避責任時,他的工作就是地獄,就是承載他痛苦的平臺。有責任心才能愛崗敬業,珍惜工作機會,該做什么、如何一步步來做,及早謀劃,把一切可能影響工作完成的因素盡自力考慮進去,未雨綢繆,更加有利于工作開展。
(二)責任是為人處世的基礎。生活中我們遇到的大部分事情并不需要多大能力才能完成,做與不做之間就在于責任心。沒有責任心的人,你不要指望他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一個只顧個人利益,棄責任于不顧的人,往往失去做人的最基本的原則,損害他人和社會的利益滿足自己一時的利益或小團體局部的利益,處理人際關系就會出現紕漏,效果出現偏頗,甚至不好收拾。一個人所負的責任,從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他對自己人生的態度,人們往往通過其人是否勇于擔當責任來決定與他接觸、交流、合作的深度、廣度和力度。如果他對人充滿親情、友情和熱情,他對任何人與事,就會一絲不茍、不急不躁,那么他會沸騰起無窮的能量和動力,就是以單位利益為主,分擔憂慮,給領導減輕壓力,給上級以支持,給同事以幫助,自動自發,最完美地履行自己的職責,這就決定他處世的態度。
(三)責任是實現自我價值的基礎。“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這淺顯的道理在當今社會仍然有用,大家可能把“在其位、謀其政、做其事、盡其責”當成工作的思想基礎,其實都一回事。“忠于職守、勤勉盡責”是當今職場人員必須的職業操守和道德品質。我們每個從事崗位不盡相同,所負責任各不相同,卻有一個共同的因素,那就是個人所固有的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這是自我價值實現所必須具備的。責任是依附于工作的,而人存在的價值體現在具體的工作中的,沒有責任心,就不會有工作,沒有工作,就會無所事事,談何實現個人的價值。
四、責任對能力的作用
(一)責任促進能力的發揮。責任決定了能力的發揮,“正是三分能力,七分責任”,責任是能力發揮作用的必要條件和保障。在實際工作中,能力弱一點,一個人如果具有強烈責任心,完全可以通過“勤以補拙”,出色完成任務。許多事例說明,能力有大小、水平有高低,但是以保持強烈的事業心責任感為前提,一個人即使能力弱經過勤奮學習,在實踐中逐步提高,可以使工作越做越好。反之,缺乏責任意識,精神不振作,精力不集中,不明確自己承擔的責任,不理解自己肩負的使命,即使學識再廣、素質再高,也不堪大用。實踐證明,許多低級錯誤,包括一些本不該發生的重大事故,不是因為當事人能力差,而是缺少了責任心。
(二)責任會促進能力的提升。有責任心的人,不管是做人還是做事,都會對所承擔的工作富有熱情、有干勁、有想法。一個人未必是全能,么都會做,但只要一顆負責任的心,無論什么工作,他都會認真、負責、實實在在貫徹下去,想方設法解決工作中遇到困難,克服一個個障礙,發揮出自己的能力,并能在工作中,以壓力為動力提升自己的能力,發掘自己的潛能,直到完成工作。
(三)能力越大責任就越大。其實責任與能力是成正比的,責任就是做好你力所能及的事。在實際生活、工作中,一個人責任承擔的大小,也要考慮這個人的能力大小,比如工作任務、比如念書求學、比如孝敬父母、比如為國家效力,這都要看個人能力,有多大能力,就盡多大責、擔多大事、盡多大孝,做出多大成果。
五、結語
一個人能力有大小之分, 責任大小在不同人之間產生,對一個人來說,有了責任心,你有多大能力都能起作用,甚至在負其責、盡其力之中能夠提升能力;沒有責任心,再大的能力也發揮不出來,人無斗志、無雄心、無志向,人生就會屬于無能的狀態,所以說責任比能力更重要。
【參考文獻】
[1]賈扶棟,湯飛.責任比能力更重要[M].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2011.
[2]趙文明.用心才能優秀[M].機械工業出版社,2008.
[3]宋會軍.推進辦公室工作精細化管理的思考[J].山西財稅,2013(06):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