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素虹
上海黃浦區自忠路,是一條有百年歷史的老弄堂,這里曾是老寶盛(恒記)銀樓的所在地。1914年,年僅16歲的張人亞經親友介紹,來到上海老寶盛(恒記),正是在這里開始了他的學徒生涯。之后,隨著中國共產黨在上海誕生,他開始了以社會職業為掩護的革命生涯。
陽春三月,我們一行人走進這里,弄堂里彌漫起來的晨霧,被陽光照射出一團一團黃暈來,歷盡了經年風霜的淡淡石墻,沉淀了歲月的痕跡,遮天蔽日的懸鈴木,迎風舒展挺拔的身姿,似有一段年代久遠的陳年往事,飄散在春風里。
“張人亞在一封家信中曾提到:在給家里寫頭幾封信時,我還是要查字典的。一般地說,家書總是最真誠的,因為與父母家人說話,用不著偽飾、作假。但由這一事實,卻讓我們發現了張人亞從離家出外謀生,到后來成為蕪湖中心縣委書記、蘇區出版事業負責人,這兩者之間的反差實在太強烈了,他的進步真是太快了。從中我們不難看出,張人亞的確是個不斷學習、不斷進步的有識青年?!痹谏虾J形h史研究室研究一處處長吳海勇看來,張人亞最初的成長,跟進夜校學習的經歷有密切的聯系。
信步在革命先驅曾經踏足的弄堂里,青濕的墻園,悠長的巷陌,在歲月的長河里,依舊守護著經久不變的情懷。推開那一扇虛掩的韶光之門,那些被封存的時光舊影,如春風般拂面而來。
“五四”運動期間,全國形成了一個以宣傳馬列主義為主流的、包括各種社會主義思潮的思想運動,各地宣傳社會主義思想的刊物和社團很快發展起來。為了提高工人的覺悟,上海以夜校為主的進步社團,也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
巷道里,傳來張人亞急匆匆的腳步聲,又到了夜校上課的時間,他卸下銀樓工裝,就趕往了授課地點。走著走著,他不由自主地背誦起了其中的篇章:馬克思主義是無產階級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是關于資本主義發展和轉變為社會主義以及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發展的普遍規律的學說……一路往前,《馬克思主義研究》等新思想,如一束明光,指引他前行的路,他覺得前行的道路越來越寬了。
閣樓上,張人亞一邊查閱字典,一邊埋頭做筆記?!秳趧舆\動史》已經看到第13章了,勞動階級、產業革命這些名詞,深深地印入了他的腦海。白天聽其他銀樓的工人說起,銀樓資本家要求他們每天工作長達17小時,學徒期限6年,也就是說,要為資本家義務勞動6年之久。他要寫信告訴家鄉的親人,反帝反封建已迫在眉睫,他得站出來為大家討回公道。
在弄堂里踱步,三月葳蕤的綠意,在透明的霧中漸漸浮現,仿佛,時空在瞬間發生轉換,革命先驅如饑似渴學習的身影撲入眼簾:他的口袋里隨身帶著一份資料,一有空閑,就拿出來細讀。有時,他會在上面畫一些符號,每次夜深人靜之時,他又會忍不住拿出來重溫一遍。有時,他在托腮思考,他覺得是時候該為勞苦大眾做點什么了。
“在上海這個冒險家的樂園,張人亞親眼目睹了中外反動勢力怎樣欺壓中國人民、鎮壓中國人民的反抗斗爭;從進步書刊和身邊的革命志士的言行中,接觸到一些先進的革命思想,萌生了一些革命要求,這就是長達28天的金銀業大罷工。”當我們走進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吳海勇拿出《中國共產黨上海史》一書,指著《金銀業工人罷工》的史料說道。
“與其受壓迫而死,毋寧奮斗而死!”書中醒目的一行話,讓我們看到了身為金銀業俱樂部主任的張人亞的一片初心。
1922年,張人亞先后被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和中共組織吸收為成員。那時,上海有大小銀樓34家,金銀業工人受雇主盤剝,生活困苦,待遇極差。為改變工人的弱勢地位,上海金銀業工人俱樂部成立后,張人亞等人發動全市金銀業工人舉行了罷工。
“租界巡捕房插手鎮壓罷工運動,打傷六七人,放狼狗咬傷三四人,拘捕工人25人……堅持了28天的罷工,給予中外反動勢力以強烈的震撼,讓工人們看到了團結和斗爭的力量?!敝型夥磩觿萘Φ臍埧徭倝?,給罷工帶來重重困難,而張人亞為勞工疾呼的身影仿若歷歷在目:
“大家不要懼怕資本家壓迫,俱樂部是保存我們無產階級的生命的機關!”夜已深,他還在走街串巷,挨家挨戶作動員。
“增加薪資,廢除包工制,改良待遇……”銀樓公所大門外,張人亞帶領眾工友在發表罷工宣言,他的周圍,虎視眈眈的狼狗在盤旋,全副武裝的巡捕隨時準備沖上來抓人,可他毫不退縮。
“咬牙挺住,我們一定要堅持下去!”作為罷工領導者的張人亞,被銀樓開除了,但他毫不在乎,拿出自己僅有的一點積蓄分給窮苦人家……
緩緩合上手中的書籍,張人亞不顧個人安危、心系群眾、為群眾的疾苦而奔走的身影,在我們腦海中久久縈繞。夕陽西下,我們走出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不遠處,火紅的杜鵑花像一團團燃燒的火焰,正恣意綻放。這一個隱喻,像是在把我們一路尋訪的初心喚醒。為了革命的勝利,多少如張人亞一樣勇敢堅決的革命戰士,播下了革命的火種,才種出我們今天的幸福。枝頭怒放的杜鵑花,那是一種轟轟烈烈的美的象征。
上海市興業路76號的中共一大會址,這座小巧優雅的老上海石庫門民居,承載著一段厚重的紅色記憶。這里是中國共產黨人尋夢開始的地方:1921年7月,來自全國各地的13名黨員代表匯聚在這里,舉行了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春意盎然的季節,我們走進這里。燦爛的天空下,溫煦的陽光透過大而薄的梧桐葉,映照在青磚鋪就的墻面上,好似給紀念館鑲上了一層金邊,讓人恍惚間回到了那段艱苦卓絕的崢嶸歲月。
“我館保存著張人亞秘藏的珍貴文物30多件,其中《共產黨宣言》《列寧傳》等10多件為國家一級文物?!彪S著參觀人群絡繹不絕步入展廳,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藏品保管部主任陳曉明指著正在展出的館藏文物介紹,“在當時,這批文獻對于最早期馬克思主義思想的啟蒙和傳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p>
順著手指的方向,一本印有藍色馬克思微側半身肖像的《共產黨宣言》呈現在眼前,微微泛黃的書頁上,依稀可見革命先驅翻閱留下的痕跡,“共產黨宣言里有共產黨人的初心,張人亞懷著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冒險保藏黨的文件,就是為了把馬克思主義思想傳播開來,發揚光大?!?/p>
走近細看,書的封面上,“張靜泉(人亞)同志秘藏山穴二十余年的書報”的印章格外醒目,這枚紅色的長方形的圖章猶如一道紅色的指引,帶我們穿透歷史的迷霧,感受灼灼的真理之光。
“他們沒有任何同整個無產階級利益不同的利益。”1920年8月,由陳望道翻譯的《共產黨宣言》首個中文全譯本出版,9月再版,馬克思主義思想如同一道閃電,劃過暗夜的長空,開始在中華大地傳播開來。
“共產黨人始終代表整個運動的利益?!币股盍耍椭椟S的煤油燈光,20歲出頭的張人亞,正手捧9月版的《共產黨宣言》,埋頭咀嚼其上的文字。猛然間,他的目光被幾行字吸引住了,“無產者在這個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鎖鏈。他們獲得的將是整個世界。”“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
這些文字猶如一束火炬,讓他的心中亮堂起來,這可是工友們苦苦尋找的指路明燈??!在國家民族危急、人民苦難深重的年代,唯有無產者聯合起來,推翻反動階級的統治和壓迫,廣大勞苦大眾才有可能得解放。
他趕緊回過頭來再仔細研讀《共產黨宣言》,每讀一遍,心里都有新的發現,“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他在房間里來回踱步,覺得有一團火焰正在胸中熊熊燃燒,他差點忍不住振臂高呼,喚醒沉睡的工友們。他意識到,只有加入中國共產黨,才能使工人階級當家做主,這樣民眾才能覺醒,民族才有希望。
這么想著,他覺得房間頓時明亮了許多,一根小小的燈芯,正以星星之火燃燒起燎原之勢……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抬起頭來,望著陳列展板上毛澤東、董必武、李達等“一大”參加者的勃勃英姿,我們仿佛跨越時空,與革命先驅的靈魂開始相遇了。為了國家的命運和人民的幸福,無數共產黨人前仆后繼、無私奉獻的初心,訴說著一個時代的心聲。
在陽光明媚的午后,滿懷對革命先驅的感佩之情,我們走進了位于上海市靜安區老成都北路7弄30號的中共二大會址紀念館。一排古樸而靜謐的石庫門建筑,曾是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之地,張人亞當年守護的正是二大制定的第一部黨章。
1922年7月16日,12名共產黨員,代表全國195名黨員再次相聚上海,召開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
“黨章是一面旗幟,是檢驗共產黨人的標桿。張人亞保藏的首部黨章有重要的歷史貢獻,明確了黨的組織原則、確定了黨的性質、提出了黨遵循的深入群眾原則……”在二大會址紀念館研究室負責人倪娜看來,早期二大代表身上生生不息、堅韌不拔的革命精神,值得當代青年人學習。
在她的指引下,我們在黨章陳列館里,見到了張人亞青春勃發的臉龐?!拔覀儩L動播出專題制作的‘張人亞秘藏中共二大黨章紀錄片,見人見物見精神。講解員與影像同步將張人亞收藏黨章的感人故事講給觀眾聽,黨章價值觀更加深入人心?!?/p>
專題片里,張人亞目光堅毅,一往無前。有時,他忙于參與《平民日報》的出版宣傳工作,傳揚馬克思主義信仰的力量;有時,他忙于內交科事務,把文件藏在書本里、棉被里、熱水瓶里。蘇區送來的黃金,存放在扁擔竹筒里、魚肚子里,經他加工轉換后再送往各處;他還準備悄悄地將首部黨章等珍貴文獻,藏在包裹里,再悄悄地送回霞浦老家珍藏。36種珍貴文獻有著沉甸甸的分量……
我們的身后,是由70余種不同年代、不同版本的黨章組成的黨章墻,這一整面火紅的黨章陳列墻,猶如一道紅色指引,帶領我們領悟黨建設發展的苦難輝煌歷程。中共一大召開時,全國有50多個黨員,中共二大召開,全國黨員人數達195人。這一年間,黨的組織有所擴大,特別是在吸收黨員、開展工人群眾工作方面積累了經驗,在學習研究和傳播建黨理論方面也有新的提高。在這個背景下,制定黨的章程,已是黨組織進一步發展的需要。中共二大擔負起創建首部黨章的歷史重任。
時代的洪流奔涌向前,鮮紅的黨章昭示未來。中共早期黨員張人亞保藏的首部黨章,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在政治、理論和組織上的完備建成;從黨的三大開始,除了黨的五大,歷次黨的全國代表大會都對黨章作出不同程度的修改;隨著黨的十九大的召開,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人民接續奮斗,推動承載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想的航船駛入新時代。大家佇立在紅色的黨章墻前,靜默良久,這些黨章指引著中國共產黨由幼小走向成熟,反映了黨的革命、建設、改革的發展軌跡,體現了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的理論與實踐探索。
“黨章是黨的根本大法,是全黨必須遵循的總規矩?!逼纷x眼前這一本本紅色黨章讀本,就像一股股紅色電流傳導到我的身上?!捌渥魇家埠?,其將畢也必巨?!币淮未螌ぴL革命先驅的旅程,是一次次重溫初心的精神洗禮,作為共產黨人,無論走得多遠,都不能忘記來時的路,不能忘記為什么出發。
三月的天氣,草長鶯飛,春意闌珊。步入悠長的弄堂,在梧桐掩映的閣樓上,陳列著上海市總工會的發展歷程,“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上??偣M織工人群眾為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反動統治,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建立進行了艱苦頑強的斗爭,發揮了獨特的作用?!?/p>
“張人亞為《平民日報》的發行工作殫精竭慮。為了迅速擴大《平民日報》在工人群眾中的影響,他和發行所的同仁想方設法把它與《快報》《上總通訊》等報刊合在一起宣傳,為上海工人大罷工、響應北伐軍、建立市民政府作必要的輿論準備?!鄙虾J锌偣傃芯渴抑魅未扌\姺_《平民日報》,一股油墨的清香撲面而來,微微泛黃的紙張上記載著一段久遠的歷史,承載著厚重的紅色記憶。
時光回溯到1927年初,北伐軍兵臨上海,軍閥孫傳芳稱雄東南,欲奪取中央政權,勾結帝國主義負隅頑抗,上海工人籌備發動三次武裝起義。為造成輿論影響,2月27由中共上海區委創辦、以上??偣C關報名義出版的《平民日報》創刊。高語罕、鄭超麟、糜文浩等負責編輯,張人亞為發行人。
“為我平民爭人權,為我平民發揮苦痛的呼聲并集中革命的意志?!薄敖獬婇y武裝,響應北伐戰爭,建立革命市政府。”“民眾團結起來,徹底與反動勢力及帝國主義作戰?!?/p>
《平民日報》的出現,宛若在一個封閉的黑屋子里開了一個窗口,一霎時,新鮮的空氣從窗外透了進來。工人運動、北伐形勢和國際無產階級聲援中國革命運動的消息,猶如聲聲戰鼓激勵人心;帝國主義軍閥國民黨右派殘害中國人民、破壞革命的罪行,讓民眾們擦亮了雙眼;各團體各界民眾擁護上海特別市臨時市政府的通電,臨時市政府的文告等,猶如一場及時雨潤澤人心;而版面兩側旗幟鮮明、鼓動性很強的標語口號和漫畫,給革命民眾的奮勇前行注入了一劑強心劑。
“《平民日報》雖然只有兩個月生命,但卻成為當時工人群眾的代言人,發出了進步最強音。張人亞被派任《平民日報》發行人,既是組織給以特別的重任,也因他原來從事書報分配科工作可以與此快速對接。”崔校軍指著報紙上醒目的標題介紹道。
順著手指的方向,我們看到,在現存的一張1927年4月10日出版的《平民日報》上,“漢口日兵機槍掃射華人”“英兵越界搜捕大夏大學”“華人抗租反對租界當局”等要聞,記錄著當年的動蕩時局;版面左側,“擁護上海市民代表政府”的口號,則傳達著普通民眾的心聲。
在當時日趨嚴峻的革命形勢下,上海區委非常重視《平民日報》的宣傳印發工作。1927年3月13日,上海區委宣傳部發函指出:“我們自己既有《平民日報》及通訊社等宣傳機關,所有各方負責同志隨時注意供給消息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币蟆懊恳粋€政治行動中,我們的同學必須很快地根據我們的觀點做新聞來”,并規定及時報送新聞稿件、政治動態、宣傳材料等辦法。3月30日再發通知:“關于當地政治及民眾運動的消息,務須隨時迅速地做報告,以便供給區委所辦之《平民日報》及國民通訊社的材料。”
伴著拂面的春風,我們一行人走進了位于靜安區會文路201弄的上海總工會舊址“湖州會館”,這里是當年《平民日報》創刊的地方。
放眼望去,曲徑通幽的典型江南老式宅院,曾是上海工人階級革命的重要“根據地”,隨著著名的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的舉行,湖州會館成了當時上海工人階級的革命指揮機關,大門上橫懸的紅布白字“上??偣本薹鶚酥荆咽局鴪F結就是力量。伸手觸摸古色古韻的石庫門,時光流轉,一段斑駁滄桑的革命歲月浮現在眼前。
“立足于市民運動的態度上,特別注意在商民及一般居民中傳播,取材于工人群眾中宣傳?!鄙钜估铮S閃爍的煤油燈,映照著張人亞消瘦的臉龐,他抬頭望了望窗外漆黑的夜空,喃喃自語道。
沉思了一會,他回過頭來,像想起了什么,把弟弟張靜茂從被窩里拉起來:“明天開始,你也來參加《平民日報》的發行工作吧,商店會計工作就不要做了!”
“你可能還不知道,自報紙出版以來,我們即鼓吹工人及其他被壓迫人民武裝暴動,現在上海工人竟已武裝暴動起來,而且勝利了。北伐軍也已占領上海,革命市政府亦已建立。我們今后要更加努力,這個時候迫切需要更多的力量!”張人亞望著弟弟,目光如炬,張靜茂毫不猶豫地點了點頭。
東方泛白,晨曦初現,張人亞兄弟倆急急忙忙地趕往報館。靜安1500份、閘北2000份……“本報代表上海最革命民眾的言論,為民眾利益而戰斗!一切革命的人民不可不看指導革命運動的——《平民日報》,革命的策略,革命的發展,斗爭的方法,均可在本報上看到!”迎著黎明的曙光,作為《平民日報》的發行人,張人亞高舉報紙,向周圍的民眾疾呼。
殊不知,《平民日報》的快速發行勢頭,引起了公共租界當局和反革命派的忌憚。4月初,租界當局以該報“言詞激烈、擾亂租界治安”為由,通令所屬各捕房查禁該報在租界出售;4月6日虹口捕房逮捕報販程新甫等3人,將他們所賣《平民日報》一律沒收;“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后,留守在《平民日報》的張靜茂,被捕押解至龍華司令部;隨后,《平民日報》被迫停刊……
“號角當年救平民,杜鵑啼血為春芳。”行走在沾著歲月斑駁氣息的弄堂里,我的耳畔依稀傳來小販的叫賣聲。挑著貨郎擔的小販,搖著撥浪鼓,“不愣登——不愣登”地一路搖晃;“賣報,賣報,《平民日報》,北伐軍已占領上海,革命市政府已建立……”報童響亮的叫賣聲,傳遞著烽火年代,仁人志士涌動的滾燙愛國心。我站在陽光里,回望青石鋪就的弄堂,張人亞在時光隧道中匆匆前行,踏著革命先驅的足跡,我一路小跑跟了上去。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
“朱老板,你這里有適合老人閱讀的連環畫嗎?就是那種文字和畫幅都大一點的?!睆埲藖喍自谛∪藭鴶偽磺?,隨手翻開了一本小人書,饒有趣味地看著,一邊發問。
“這位看官,家里有老人喜歡看書啊!我這里不僅有‘老人連環畫,還有‘育兒連環畫‘烹飪連環畫呢!看看,《岳飛傳》《木蘭從軍》這些連環畫,就很適合拿給老年人看的。”說著,朱老板從隨身攜帶的挎包中,掏出了一本書遞給張人亞。
“這太好了,我家老人天天念叨要看連環畫。明后天看完,我再過來!”張人亞接過書,悄悄地瞥了一眼夾在書中的文件,順手放進了手提箱里,站起身朝家的方向走去。
沒走幾步,他忽然發現前面路口鬧哄哄的,原來這里設有“抄把子”的關卡,幾位便衣正在搜查過往行人的衣物。他剛要轉身,發覺對面路口也站立著一群“抄把子”的特務,他們的目光像嗅覺靈敏的警犬一樣,向路上的行人掃射過來。
在這進退兩難之時,張人亞的眉頭緊鎖,他思忖著應對辦法。突然,他靈機一動,打開手提箱,裝作拿錢的樣子,把剛買的連環畫拿在手上,若無其事地走了過去。
“箱子里有什么,拿過來檢查!”一個特務在一旁大聲叫喚。
張人亞把手提箱遞過去,從容地將手中的書舉過頭頂,伸開兩臂讓特務搜身。只聽得窸窸窣窣的一陣摩挲聲,“把箱子拿走。下一個過來!”一無所獲的特務,示意張人亞離開。
“聽說共黨流竄作案,近來局里的幾份機密文件都不翼而飛了。”“大中午的,老讓我們加班,看看我抓到共黨,不給他點顏色看看!”張人亞聽到特務們在嘰里咕嚕地發牢騷。
此時艷陽高照,張人亞一手拎著皮箱,一手拿著連環畫,大踏步向前走去。他抬頭看了看天,用手抹了一把額頭的汗水,才發覺自己身上汗涔涔的。
走了一小段路,張人亞拐進一個胡同,就要到家門口時,他猛然從地上的影子中發現,自己身后一直有個“尾巴”跟著?!笆亲约罕┞读藛??還是同志們出狀況了?”他想了想,裝作問路的樣子,朝對面的憲兵連走去,身后的“尾巴”沒回過神來,還以為張人亞是自己人,就放心地走開了……
“我剛才走神了是吧,不瞞大家說,我在恍惚中,看到張人亞正忙著甩掉跟蹤的‘尾巴。大家說說,做內交主任的張人亞,在白區艱苦、險惡的社會政治環境里,是如何克服困難完成黨的各種任務?他們又是如何與敵人斗智斗勇的呢?”在上海尋訪的第四天,我們一行人走進上海市圖書館,查閱有關張人亞的歷史資料時,我兀自走神了。
“我擔任中央秘書工作是在1928年底或1929年初。內交設內交主任,我到秘書處工作時,是張人亞同志擔任內交主任?!泵偷匾患れ`,我從張人亞的一堆資料中回過神來,同行的北侖區委黨史辦副主任賀海波,遞過來曾任黨中央秘書長的黃玠然所著的《大革命時期白區的黨內交通》一書,我的目光被緊緊地吸引了過去。
原來,在大革命失敗后,我黨轉入了地下斗爭,黨內的聯系主要依靠地下交通。從事地下交通工作的同志們,是一支在無形戰線上同敵人進行英勇搏斗的無名英雄隊伍,為保持黨的“血脈”暢通,他們在國民黨軍警、特務的嚴密監視下,時刻冒著被抓捕和殺頭的危險為黨傳遞情報,接通上下級之間的聯系,許多人為此獻出了寶貴生命。
我們黨內的交通工作,早在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就已經建立。1925年,在黨中央秘書處領導下,黨內配備專職交通員,大革命失敗后,黨的“八七”會議決定要逐步建立全國性的秘密交通網。1927年10月黨中央各機關由武漢遷回上海以后,中央秘書處內設立了內埠交通科和外埠交通科。1928年4月,張人亞從江蘇省委被調至中央機關從事秘密交通工作,任內交主任。
“內交科主要是傳遞上海市內黨的各個機關互相來往的文件,接待各地來中央的干部,安排會議地址、通知開會和傳達中央的各項指示,負責發送秘密宣傳品、組織群眾大會及示威游行等。”
“送文件看來是平平常常的工作,但很艱苦,技術性高、責任性大。他們有的把文件藏在書本里、棉被里、熱水瓶里,有的把微型照片放在鋼筆里,還有的放在點心和布匹里。蘇區送來的經費,有錢票,也有黃金和金銀首飾,怎樣送?就想辦法放在扁擔的竹筒里,有的買兩條魚放在魚肚里?!秉S玠然在書中回憶說。
窗外縷縷陽光透過窗戶照射進來,溫柔地輕撫每一本架上的書籍。翻閱飽含滄桑洗禮的革命文獻,厚重的歷史氣息撲面而來,仿佛自己就置身于那些烽火連天的戰斗場景之中。
天色漸漸暗下來,張人亞打開了取到的信封,他看到上面郵票倒貼,就用黃血鹽溶水,涂在信紙上顯字:“因車票難買,我1月10日不能趕來?!笨吹竭@一行話,他明白這是例常的正話反說,意思是1月10日會有同志過來,內交科要做好接待護送的準備。
他在房間里踱步,思考內交接待人員的裝扮?!懊孛芄ぷ魅藛T的化裝,用不著戲劇的化裝手法,但求實實在在的化裝成自己熟悉的某種職業身份的人?!薄安徽摶b或保留原裝,服裝、儀容要保持整潔,皮鞋要擦好,頭發要梳理好,避免蓄長發、頭發蓬亂、衣裝邋遢、皮鞋不擦?!薄坝行┑叵鹿ぷ鞯耐静蛔⒁膺@方面的細節,往往容易被特務辨認出來?!?/p>
這樣想著,他打開工作簿開始記錄:交通員同志帶書面指示出門時,要將它們用極小的字寫在最薄的紙上,然后包卷好,用蠟封實,視東西大小藏于自來水筆筆管、傘把、牙膏筒、皮箱縫內或縫在棉、夾衣的邊角內。在一番沉思之后,他把所有秘密交通關系的名單、地址、通信聯絡方法、暗語口號,用極小的字寫在一個用極薄的紙裝訂的小本上,同一盒火柴一起,放在隨手可取到的地方。
就在這時,門外突然傳來一陣急促的敲門聲,他意識到情況有變,有特務來搜查了,趕緊劃根火柴,將寫有秘密交通關系的名單化為灰燼……
“火柴,火柴……”我驚叫著從舊時歲月中收回視線,三月的陽光溫情地傾瀉,我的眼前有一束束的火焰在燃燒。滿載著對革命先驅深深的崇敬之情,我們走出了上海市圖書館。“生命如同一根火柴,只有磨礪才會跳躍出燦爛的火花?!眮辛⒃诖汗饷髅牡娜吕?,回望館門前蹲坐的思索者雕塑,他就像一位沉穩縝思的智者,帶領我們在歲月沉淀中沉思,在豐富的靈魂中領悟真理。
風和日麗之時,我們步入上海市社科院的大門,迎面就是兩株枝葉蒼翠的廣玉蘭樹,亭亭玉立地在深藍的天際下,似下凡的廣寒仙子。樹齡當有80多歲的它們,正如這個新中國最早建立的社會科學院,置身繁華卻執著一份寧靜恬澹?!皬埲藖喴蝾I導金銀業工人罷工而失業,但他不屈不撓,更加堅定革命的道路,1922年11月,他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鄙虾J猩缈圃簹v史研究所現代史室主任馬軍,指著《上海商務印書館職工運動史》一書,對我們說道。
“失業后,他參加商務印書館職員董亦湘、縻允等組織的同孚合作社。該合作社1922年11月1日剛剛成立,設立在商務印書館印刷所的對門,是為了響應上海復旦大學提倡合作主義的創議而成立的,其目的是減少商人對工人的中間剝削,幫工人們買到價廉的生活用品。該社社員一百余人,大多數是商務印書館的編輯和工人,內設儲金部和消費部,主要以消費大米為主,每月可銷售二百余石,其次還銷售日用必需品?!?/p>
原來,同孚合作社,是商務印書館內先進分子緊隨時代潮流而成立的一個合作社組織。1920年初,商務印書館為適應新文化思潮沖擊,任用沈雁冰、楊賢江等一批青年才俊,為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和一代具有共產主義覺悟的先進分子成長作出重要貢獻。張人亞在同孚合作社工作,使他與商務印書館內黨員緊密聯系,曾被編入同一個黨組過組織生活,接觸黨內不同層級、不同類型的優秀共產黨人,對他自身的思想形成及個人成長有很大幫助。
“關于張人亞,我記得一些他弟弟代為捐贈文物時候的事情?!痹虾I缈圃簹v史所工運史研究室主任鄭慶聲老先生接話道。鄭老曾在1950年代參與上海工人運動史料委員會工作,“上海工人運動史料委員會成立后,在《解放日報》上刊登啟事,征集各種有關工人運動史的書面資料,以及各種印章等實物。我曾經接待過來訪者,印象最深的是1922年上海金銀業工人俱樂部主任張人亞的弟弟,他送來一本中共二大的決議文件的小冊子,這是很寶貴的一件文物?!?/p>
“據來者告訴我,張人亞后來離開上海參加革命,一直沒有音訊,希望我們幫助尋找。因為年代久遠,又缺少線索,我們一時亦難以尋找。前幾年,我已退休多年,忽有一位老者找到我,原來他是張人亞的侄子。據告,他在根據地出版的《紅色中華》報上看到了張人亞在福建長汀工作時犧牲的消息。1960年底,原上海工運史料委員會的大量工運史料均帶到歷史所,唯獨實物留給上海革命歷史紀念館籌備處(現為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文物得以保存,張人亞的下落也已查明,這使我很感寬慰?!编嵗系脑捦钢参俊?/p>
“如果隔空對話,我想要感謝張人亞。他在大革命低潮時期,把黨的珍貴文獻送回鄉下老家,忠誠信仰,行動忠誠,他堅定跟黨走,并且身體力行,這就是我們共產黨人的初心。”“跟千千萬萬壯烈犧牲的烈士一樣,他們忠于黨,一心為民、忠心愛國,沒有他們的犧牲,就沒有我們的今天。希望大家永遠記得張人亞!”走出上海市社科院的大門,鄭老的話還一直在我耳畔回響。
披著柔媚的春光,我們一行人沿著革命先驅走過的足跡,繼續開始尋訪之旅。
第一站,我們走進了上海愚園路上的中共上海地下組織斗爭史陳列館,這里是當時上海工人運動和地下黨的杰出領導人劉長勝的故居,也是中共中央上海局的秘密機關之一。走在馬路上,這座被林立的高樓包圍的磚木結構的洋房,顯得別具一格,分外突出。
“前赴后繼、不屈不撓地斗爭”“爭取和平民主、反對內戰”“里應外合解放上海”……當我們步入館內,一組組油畫、雕塑、遺物、實物情景模擬,將大家帶入到了中共上海地下組織發展、斗爭的場景中。底樓關于上世紀30-40年代上海地下黨秘密聯絡點的場景介紹,更是展現了上海地下工作者可歌可泣的智慧和勇氣?!斑@個賣米的推車如果是放倒的,就是安全的;如果它立起來了,就表明豐記米號這里有情況,不能接頭?!碑斘覀儗ぴL到這里時,我想到了張人亞在蕪湖開辦金鋪子的場景,他的金鋪子前也當是有這樣的接頭暗號吧!
“將來的世界一定是工人們的世界。”“中國的工人們呀,我們趕緊聯合成勞動組合呀!” 當我們走進位于成都北路新閘路口的“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舊址陳列館”,其右側屹立著一座“工友們”的石像雕塑,與建筑混為一體,仿佛告訴人們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在中國工人運動史上的重要地位。
陳列館內,浮雕、蠟像、場景、多媒體演示,藝術地再現了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舉辦工人夜校,向工人宣傳馬列主義,幫助工人組織工會、領導罷工斗爭,掀起第一次工人運動的高潮?!敖M建產業工會是勞動組合書記部的另一項重要工作。書記部領導和幫助建立了上海金銀業工人俱樂部等。”作為上海金銀業工人俱樂部主任的張人亞,正是在勞動組合書記部的領導下,開始了長達28天的上海金銀業罷工運動。這里,留下了革命先驅浴血奮戰的足跡。
我們的第三站走進了天通庵路190號,這里是商務印書館第五印刷所舊址所在地。1932年,位于寶山路的總廠和一街之隔的東方圖書館被日軍炮火炸毀,僅第五印刷所在轟炸中得以幸存。商務印書館作為中國出版業巨擘,堅持以“昌明教育,開啟民智”為己任,竭力繼承中華文化,積極傳播海外新知,歷經劫難,不斷重生,創造了中國文化出版事業的輝煌。
說起與商務印書館的淵源,開國元勛陳云的感觸頗深。據《陳云傳》記載,15歲時,陳云離開家鄉到上海商務印書館當學徒,其中一段時間就在第五印刷所當排字工。陳云對商務印書館有著很深的感情。在其建立85周年時,他有這樣一段題詞:“商務印書館是我在那里當過學徒、店員,也進行過階級斗爭的地方。應該說商務印書館在解放前是中國的一個很重要的文化教育事業單位?!?/p>
透過厚重的歷史履痕,我們依稀能夠看到革命先驅在這里埋頭苦讀、帶領工友們追求進步思想的場景?!皻v史車輪滾滾向前,時代潮流浩浩蕩蕩。歷史只會眷顧堅定者、奮進者、搏擊者,而不會等待猶豫者、懈怠者、畏難者?!碑斈?,共產黨人脫下身上的長袍和西裝,走向上海北部的紡織廠、走向黃浦江碼頭,喚醒廣大勞動人民,激發出他們身上改變中國的力量。而一路尋訪的我們,也在一次次重溫初心的精神洗禮中,凝聚起信仰的力量、奮進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