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敏娟
摘要
在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開展學科主題活動是必要且可行的。在學科主題活動操作過程中,教師要激發(fā)學生情感,并做好知識儲備,選擇合適的活動形式。為保證主題活動的順利開展,教師要優(yōu)先選擇學生高度參與的組織形式;活動開展后,教師要及時組織學生進行活動反思,讓學生在反思中真正實現(xiàn)價值導行。
關鍵詞
道德與法治 主題活動 價值導行
學科主題活動是指把活動和學科內(nèi)容相結合,以一個主題為線索,圍繞主題進行活動與交流。由于學科主題活動開展受多種因素的制約,所以很多教師不愿意選擇主題活動的方式進行教學。那么,怎樣做到學科內(nèi)容和主題活動有機結合,最終實現(xiàn)價值導行?筆者以八年級《道德與法治》上冊第3課第1課時“家庭禮儀”為例,談談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上實施主題活動的具體策略。
一、主題活動的情感和知識
學科主題活動追求的是對學生的價值導行,而價值導行不是空中樓閣,無源之水。教師進行學科主題活動時,首先要讓學生認識到主題活動對自身成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次,利用學生對成長的渴望,激發(fā)其主動學習參與主題活動所需的知識。最后,通過學生對知識的學習和運用,教師再在情感上對其進行教育。知識和情感準備是學生積極投入主題活動的重要前提。
在講授“家庭禮儀”的內(nèi)容時,筆者通過設置早晨起來不和父母打招呼,出門后不及時回家,吃菜只顧自己,客人來了只顧玩手機這幾個生活情景,讓學生思考:對此情景你有何想法?生活中的你是不是也是這樣的呢?有沒有必要來正確對待呢?在激發(fā)學生情感需求之后,筆者讓學生帶著“家庭基本禮儀包括哪些方面”的問題觀看視頻,初步感知家庭禮儀包括起居之禮、出行之禮、就餐之禮、待客之禮等。學生通過學習進一步認識到情景中的無禮行為,為進一步探討在家庭禮儀中如何解決自身存在的問題,改進自身行為的家庭禮儀活動提供了情感知識準備。
二、主題活動的形式和設計
學科主題活動可以有很多形式,如小報設計、展板展覽、主題演講、主題辯論、主題表演等。這些活動是可以預先準備的,也可以即興進行,教師可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和學情決定活動形式。
家庭禮儀是學生所熟悉的生活內(nèi)容,對于生活場景,學生可以信手拈來。因此,比較適合即興表演這種活動形式。教師為學生的即興表演提供了表演“腳手架”(表格如下),讓學生選擇一個角度來表演有禮或無禮的場景,并表演出由此產(chǎn)生的事件結果。 家庭禮儀所包括的生活場景多種多樣,通過教師引導,使學生在選擇場景和表演主題上都能做到有的放矢。
[場景 有禮之處 無禮之處 事件的發(fā)生、發(fā)展結果 起居之禮 出行之禮 就餐之禮 待客之禮 ]
三、主題活動的組織和評價
美國學者埃德加·戴爾(Edgar Dale)1946年提出了“學習金字塔”(Cone of Learning)理論。他提出,學習效果在30%以下的幾種傳統(tǒng)方式,都是個人學習或被動學習;而學習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團隊學習、主動學習和參與式學習。道德與法治教材遵循知情意行規(guī)律,重視對學生的價值導行。教材欄目間暗含的邏輯為:經(jīng)驗引入—直面矛盾和困惑—進行道德判斷和價值選擇—體驗道德成長—相關行為和行為能力及方法的指導。學科主題活動能在學生學習過程中進行價值導行,促使學生探索行動策略,促進自我生命的成長。高度參與、積極反思、自我體驗、同伴互助是學科主題活動的應有之義。因此,學科主題活動的組織形式應采用同伴小組合作形式。
在“家庭禮儀”教學中,筆者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合理分工,確定即興表演的內(nèi)容、場景,設想有禮和無禮的言談舉止,聯(lián)系生活實際,設計事情的發(fā)生、發(fā)展結果,即興表演了一個個精彩的故事。學生們在此過程中興致盎然,受益頗多。 在學生展示之后,教師要及時對展示的內(nèi)容和環(huán)節(jié)安排進行評價,提高活動效率,強化活動價值。
四、主題活動的反思和提升
弗賴登塔爾精辟地指出,“沒有反思,學生的理解就不可能從一個水平升華到更高的水平”。建構主義學習觀認為,學習者必須從事自我監(jiān)控、自我測試、自我檢查等活動,以診斷和判斷他們在學習中所追求的是不是自己設置的標準。反思有利于學習者在學習活動中獲得個人體驗,促進他們的全面發(fā)展。
道德與法治學科中,學生通過反思可以不斷調(diào)整自己的價值觀念,使學科主題活動實現(xiàn)更多的價值導行,讓學科主題活動更多地為促進學生的發(fā)展服務。
家庭禮儀即興表演結束后,筆者設置了4個問題讓學生思考。問題1:通過活動你收獲了什么?這個問題指向活動本身及活動內(nèi)容。在學生回答后,筆者總結各個禮儀的具體要求:對待長輩要用“您”,早晨見面說聲“早”;外出之前征同意,說明去向和時間;餐桌上不插話、不喧嘩,搛菜筷子不夾多、不亂翻、不獨占……讓學生在此對自己的行為有所反思。問題2:禮儀對家庭的作用是什么?這個問題指向?qū)W生的價值觀念。問題3:你是否做到了文明禮貌?這個問題指向?qū)W生的實際行為,讓學生反思自己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行為。問題4:家庭禮儀除了以上四個方面,還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借此問題打開學生的思維,讓學生不拘泥于四個基本方面。
實踐證明,在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開展學科主題活動是必要且可行的。在學科主題活動的操作過程中,教師要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做好知識儲備,選擇合適的活動形式。為保證主題活動的順利開展,教師要優(yōu)先選擇學生高度參與的組織形式;活動開展后,教師要及時組織學生進行活動反思,讓學生在反思中真正實現(xiàn)價值導行。
(作者單位:江蘇省錫山高級中學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