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亮
到鄉下去,到基層去,一切都燃放著光亮,一切都在行走的路上,一切都在駐村日記的場景里,在隴上百村的故事里,這些故事就是真真切切的我們受眾急需的“回鄉記”!
2019年4月17號晚上十點多,我轉發了甘肅農業雜志社社長文霞女士的《記者駐村日記》系列的第一篇。我這樣寫道:“踏實,有愛,行走中的發現,小故事,大變化,我們需要這樣的新聞紀實作品!《甘肅農業》雜志社組織編輯記者開展‘脫貧攻堅駐村走基層’采訪活動,面對面與村民溝通交流,與村民同吃同住同勞動,體驗鄉村振興、產業發展、鄉風文明、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等方面的突出變化。從今天起推出。”
從這一天起,我一直持續關注并轉發他們的作品,他們的作品,如同新鄉土中國的畫卷,扎實,新鮮,真切,如同聽身邊的朋友說起他回鄉的新故事,說起他親人們的夢想與追求,讓我激動、贊嘆,也讓我這個做了23年電視記者的老師,重新回到了采訪一線的場景。
翻閱書中的作品,從河西到隴東,從甘肅中部到綠水青山的隴南,到牛羊成群的甘南草原,撲面而來的是鮮活的人物、典型的場景、發自肺腑的對話與觸手可及的細節。
我們欣喜地看到:古浪的黃花灘上,從地窩子到蔬菜大棚,從初期的移民拓荒到產業合作社;渭源縣鹿鳴村的青山綠水之間都是新故事,新人物;洮水圓夢,定西龍灘村的桃花躍入我們的眼簾,桃花節成為龍灘村的旅游標志;迭部縣的旺藏村精準扶貧正在進行,加才的兒子即將上高三;靜寧縣高灣村林果業變化的真實記錄,是作者飽含真情的“回鄉記”,這樣的貼心貼肺的“回鄉記”還有好多:《天馬精神》《煨亮心中的火》《笑語如歌》等。
閱讀這些作品,讓我們身臨其境,行走在隴原大地上:在肅南縣皇城村金色的草原上,牧民們正在剪羊毛,那個給羊洗澡的場景讓我們難忘;秦嶺村養蜂人的喜悅,夜歸的采藥人,共同構成了秦嶺深處脫貧攻堅的典型場景;河西走廊上的九壩村,正在追逐“綠富美”,他們的新農舍,新能源,讓進了城的人,又想著回來;碎虎家蓋新房的背后,是思想的解放;在陽關,全省聞名的富裕村莊——二墩村靠的是治風沙、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