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文

每年的金秋時節,是傳統的考試季。諸多應試難度大、含金量高的資格考試,如國家法律職業資格考試、注冊會計師考試、國家一級建造師考試、教師資格考試等,都在這個時段內舉行。目前將要進行的諸多資格考試,目的都是為社會重要崗位選拔人才、儲備力量,這些崗位涉及法律、金融、醫療、教育、建筑、科技等各個重要社會領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考試含金量大必然對應著難度較大。雖然國家和社會一直以來都在呼吁誠信參加考試,但在考試中違規操作的行為仍屢禁不止。究其原因,無非是有些考生期望能夠不勞而獲,抄近道。這些灰色“需求”,恰恰為一些人提供了豐厚的利潤來源,有些不法分子,就做起了考試生意,更有甚者,一些培訓機構,以考題為誘餌來引誘考生參加培訓班,以此牟利。這些行為,嚴重影響了廣大考生對于考試公平的信心,也不免讓整個社會對于誠信考試的規則產生些許懷疑。
維護考試公平是保障考試制度發揮價值的必要前提,弘揚應試誠信是促進考試制度有序運行的價值指引。近年來,為保障考試公平,構建誠信社會,國家對于考試作弊行為的打擊呈高壓態勢,甚至將考試舞弊行為寫進了刑法。
通常法律職業資格考試、注冊會計師考試等專業性考試的準考資格較高,考試人群均為受過高等教育專業培養的高素質群體,這類人群如果涉及考試作弊行為,往往后果得不償失。武漢一博士生李某就因替朋友代考研究生,構成代替考試罪而被判處刑罰。某企業工作人員于某想考研究生,提升職業發展空間,經人介紹,于某認識了在武漢讀博士的老鄉李某,于是想到讓其幫忙代考。2015年12月26日上午,李某拿著于某的身份證和準考證走進考場,當場被抓。后武漢市洪山區人民法院開庭審理此案。庭審時,博士生李某所在學校懇求法院給他一次改過自新的機會,對其免予刑事處罰。李某也當庭表示后悔,這次給老鄉替考,是自己法律意識淡薄,不知代替考試已涉嫌犯罪,真誠悔罪。法院審理此案認為,李某、于某均已構成代替考試罪。案發后被告人李某自愿認罪,可酌情從輕處罰;于某自動投案,如實供述自己罪行,具有自首情節,可從輕處罰。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284條之一第3款規定,對兩人分別判處罰金人民幣1萬元和5000元。李某原本具有較高學歷,步入社會后將成為社會棟梁,但由于一時放松警惕,誠信意識不夠牢固,參與考試作弊,結果留下了犯罪記錄,影響大好前程,令人嘆息。
參加考試,誠實守信需放在第一位,而為人師者,更應做好誠信表率,在參加考試過程中克己自律,誠實守信。否則,不僅個人將受嚴厲處罰,更有損人民教師的形象與尊嚴。湖南某縣在組織2018年下半年公開招聘教師的筆試中,一考生由他人冒名代替參加考試。根據《國家教育考試違規處理辦法》第6條、第9條的有關規定,該考生本次考試成績作無效處理。與往年相比今年該項考試制度更加嚴格,今年的考試制度中規定,抄襲、持假證件考試的,5年內不得應聘事業單位,冒名頂替者終身不得參加事業單位考試。對于查實認定為串通作弊或有組織作弊的,由他人替考或冒名頂替他人參加考試的,情節特別嚴重、影響惡劣的違紀違規行為,將由主考部門對相關人員作出終身不得應聘事業單位的處理。

規則一旦制定,就必然要被遵守,無論是一般人,還是規則制定者,只要打破規則,那就必然會受到處分。組織作弊的,一旦被查出,將直接以組織考試作弊罪判處刑罰,根據罪行不同,也可能被認定為非法出售、提供試題、答案罪。2017年,北京市房山區人民法院審理了一起組織考試作弊案,一審結束被告人均被判刑。在此案中,這些被告人招收生源、購買作弊器材、潛入考場拍攝試卷、組織人員答題,不僅破壞了考場環境,也侵害了考生公平競爭的權利和國家的考試制度。2017年3月11日,蘇某某指使丁某某在考場內利用微型照相機將考試試題拍出,交給在考場衛生間內等待的郭某。因考場內信號屏蔽,照片無法傳送,郭某遂將裝有試題的存儲卡帶出考場交給蘇某某,后被查獲。2017年3月11日10時許,被告人李某某伙同佟某某等人利用作弊器材,分別組織30余名考生,在2017年某職業資格考試中作弊,收取考生費用。后警察在考場內將涉案考生查獲,隨后幾名被告人也紛紛落網。法庭經審理認為,被告人李某某、蘇某某等人在國家考試中組織作弊,其行為已構成組織考試作弊罪,依法應予懲處。法院綜合考慮該案所涉考試的社會影響程度及犯罪的社會危害性等,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相關規定,作出一審判決,11名被告人分別被判處有期徒刑11個月至1年2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10 000元至15 000元。2016年,北京市某高校本科招生負責人在藝術類自主招生過程中,與某教育培訓機構相勾結,故意泄露考試試題,并收取培訓機構一定的好處費,后案發,被公安機關查獲。該招生負責人被法院以非法出售試題罪判處有期徒刑1年2個月,罰金人民幣2萬元。
盡管國家不斷構筑嚴密的法網,從嚴打擊考試作弊行為,整個社會也在不斷強調誠信的重要性,但考試作弊行為仍屢禁不絕,根本原因還是在于整個社會對于考試制度的認識尚淺,規則意識和誠信理念還未牢固樹立。部分應試者由于一時短視,貪圖眼前考試成果,而忽視了長久以來真才實學和誠信名片對于個人職業發展的重要意義。尤其是金融、法律、醫療等重要領域,考生參加高含金量的職業資格考試,本是為了取得特殊行業的資格認證,為個人今后的職業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但由于考試難度大,個別考生產生了“抄近道”的想法,妄圖通過破壞考試規則獲利。一旦作弊被發現,將面臨著取消考試成績、禁考、劣跡記入誠信檔案,甚至終身從業禁止的嚴重后果,職業前景將由此暗淡。對于整個社會,如果有人破壞考試規則從中獲益,一方面會降低公眾對于公平競爭的信心,另一方面將產生羊群效應,使得大家紛紛效仿,這將導致公平無以存,秩序無以維,誠信無以立,長此以往,損害的將是所有人的共同利益。
這些資格考試對應著的都是高精尖社會崗位,對于人才的要求也極高,為了保障行業健康發展,選拔人才關卡必須嚴格。誠實信用乃是個人立身之本,國家發展之基。為了弘揚誠信之風,引導公民遵紀守法,貫徹誠實守信的核心價值觀,法律人士有義務做好表率,克己守法,從誠信參考開始,使法律職業資格考試成為一片凈土,一道標桿,使法律行業得到社會的認同,使法律能夠被公眾所信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