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魁
10 月初,北方普降小雨,部分地區夏播玉米尚未收割,冬小麥種植推遲,這給秋季二銨銷售造成了很大壓力。華北地區二銨市場基層局部地區經銷商出現恐慌性拋貨,64%含量二銨主流出庫批發價由9 月中旬的2480~2550 元/噸 降 至2450~2500 元/噸,57%含 量 二 銨由2100~2200 元/噸降至2010~2080 元/噸,且大戶買肥價格更低。另外個別湖北品牌由2600 元/噸的終端零售價格降至2550 元/噸。市場普遍不看好后市是導致價格下滑的主要原因,預計10 月底結算價格將進一步降低,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因素。
一是工廠開工率下調時間過晚。眾所周知,在7 月初的國內重點磷銨企業座談會上,與會企業一致簽字通過了今年第三季度產量縮減40%的決議,如果按照之前的開工率,7~9 月份實際月產量將降至80 萬噸以下,三個月理論產量合計將減少150 萬噸左右,這對于市場過剩將是一劑良方,更能鼓舞秋季市場經銷商的信心,也勢必會拉動冬儲市場早早啟動。
但根據筆者了解到的實際情況,7~8 月份重點二銨工廠雖然開工率略有下調,但遠未達到減產40%的目標。即使部分工廠表示要在9 月份減產,但對于秋季市場來說市場供應過剩已成定局,秋季市場上經銷商經營信心普遍缺失。再加上今年春季市場銷售乏力,剩余一定庫存,東北鲅魚圈港有一定的剩肥(后期港口剩肥做了出口)。剩肥量的增加、工廠限產力度不足、夏季玉米肥銷售乏力及出口疲軟,最終導致華北市場上貨源過剩。
產量是否是影響市場價格的最大因素?與前4 年相比,今年1~9 月份產量僅為1107.8 萬噸,年均降幅4.2%,是近5 年中產量最低的一年。即便如此,市場過剩局面依舊嚴峻,價格也仍在不斷下滑,可見產量并非是影響整個市場健康發展的最大因素。

2015-2019 年前9 月磷酸二銨產量情況(萬噸)
二是出口量下滑。今年前8 個月中國出口二銨數量為412.2 萬噸,預計9 月份仍有45 萬噸的出口量,合計1~9 月份出口量為457.2 萬噸。該數字與近5 年相比,僅比2016 年有所增加,比其他三年均出現了下滑。可見出口量的下滑也并非是造成國內市場價格下滑的主要原因。

2015-2019 年前9 月磷酸二銨出口情況(萬噸)
今年以來中國二銨出口價格始終較低,尤其是進入7 月份后,價格震蕩下行。10 月初,64%含量磷酸二銨出口報價維持在308~315 美元/噸,價格與去年同期的410 美元/噸相比,下滑了約100 美元/噸。即便有人民幣貶值在一定程度上的緩解,但仍難以彌補價格下滑對工廠利潤帶來的壓力。若以目前出口報價水平折算,出廠價格已經跌至2050~2100 元/噸,該價格遠低于國內出廠價2300 元/噸的水平,因此東北經銷商冬儲積極性不高,始終在觀望。
三是原料價格處于低位。三大原料中,江蘇鎮江港硫磺報價已低至620 元/噸,該價格比去年同期下滑近300 元/噸,且仍未有上漲的跡象,貿易商出貨緩慢。湖北磷礦石船板價跌至430 元/噸,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約50 元/噸。合成氨價格也處于低位,西南地區價格降至2650~2800 元/噸,華東地區約為2900~3000 元/噸,均比去年下降了近300 元/噸。三大原料價格的下降拉動二銨整體成本下調約200 元,目前控制較好的工廠生產成本已經在2000 元/噸左右,完全成本在2200 元/噸。

2016-2019 年中國磷酸二銨與復合肥價格走勢(元/噸)
四是競爭產品復合肥價格跟隨下降。作為二銨主要競爭產品,復合肥價格在國慶前夕也出現了下滑,45%硫基復合肥主流出廠降至2150~2200 元/噸,市場批發價格降至2400~2500 元/噸左右,該價格與二銨相比僅有100 元/噸左右的價差,理論上有利于二銨的銷售,但從經銷商角度來看,更愿意推廣復合肥產品。
綜上分析,秋季華北市場結束后,10 月底之前二銨工廠為了維持銷售渠道的穩定,后期結算時價格不可避免地仍會出現小幅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