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談“武丁中興”

2019-12-04 01:46:16胥潤東
文史雜志 2019年4期
關鍵詞:農業

胥潤東

商代青銅器(藏美國芝加哥藝術博物館)

在商代的歷史中,曾發生過數次的興衰更替,其中最著名、影響最大的便是“武丁中興”。武丁中興,就是商代晚期商王武丁所在部族由衰轉盛的過程。據《史記·殷本紀》載,武丁前有“比九世亂”“帝小辛立,殷復衰”,而后來的“帝甲亂之,七世而殞”,庚、甲、文丁時代頻繁的自然災害(如《古本竹書》云“太丁三年,洹水一日三絕”)。帝乙、帝辛時期的戰禍又終結了武丁中興造就的繁榮。另外需要指出的是,武丁前的盤庚遷殷以其在許多方面為武丁中興做的鋪墊一直被認作是武丁中興極重要的前提。那么我們要談武丁中興,就不得不先談談盤庚遷殷。下面我們先簡單看一下盤庚遷殷的具體史實和原因。

《史記·殷本紀》說:“帝盤庚之時,殷已都河北,盤庚遷河南,復居成湯之故居?!薄短接[》卷八十三引《帝王世紀》說:“盤庚旬自奄遷于北蒙曰殷。”

那么盤庚為什么要遷殷呢?要知道商代早、中期商先公先王所在部族的勢力其實是很不弱的,這點由偃師商城、鄭州商城中出土遺物之豐富可以證明。關于盤庚遷殷的原因,學者們有多種說法,但可以知道的是,商王所在部族由于生產、貿易不利一類事由,致使國力遭到削弱。例如有學者指出盤庚以前國力的衰落同以前商人過度倚重于商貿以促進發展的模式很有關系。[1]因為外患一旦來侵擾,商先公先王所在部族所受到的影響將遠大于其他以農業為主要生產方式的部族,在盤庚之前商先公先王所在部族很大程度上就是因此衰落了——這就成了盤庚大力發展農業的直接原因。不過,我們需要明白:盤庚遷殷雖然尚未使商王所在部族立時振興起來,卻為武丁時期社會安定、農業、手工業蓬勃發展提供了先期條件;武丁中興也正是武丁在盤庚遷殷的基礎上在社會各個方面進行的改革的成績。

那么武丁中興是何以實現的呢?下面從五個方面來談一談。

一、經濟

首先來看一看農業。據文獻記載,商代農業是自盤庚時期開始大力發展的(參見《書·盤庚》),在這一點上武丁算是承繼了盤庚的遺緒。據統計,現如今著錄出版的武丁卜辭約有二萬五六千片,其中與農業有關的有974片,占該期卜辭約4%,較后期四期中農業占卜辭總數的2%顯然要大得多。(參見劉學順、古月《武丁復興與農業生產》一文)后來四期的農業生產應該是比武丁時期發達的,但我們在此文中所突出的,是武丁對于農業發展的重視和推動作用。(農業成為商人的主要生產部門最早也應是盤庚遷殷之后,其高速發展當在武丁時期。到了商末,“文王不敢盤于游田”則是武丁之后農業不斷發展并最終占取絕對優勢的明證。)卜辭中“觀黍”(《前》4·39·4)、“觀耤”(《后》6.28)、“求年”“求風”“求雨”之辭更是不勝枚舉,都可見武丁對于農業生產十分關心。他不僅常常向先祖上帝祈求合適農業生產的天氣,更是常親身省視農業生產,也無怪乎武丁時期農業發展之迅速了。

至于武丁時期農業生產的其他要素,比如說農業生產模式、種植作物類型及耕作技術等,就現有資料來看,在鐵制農具普及之前基本就再也沒有發生根本性的革新。那么武丁時期農業的較快發展,我們或許就可以歸因于盤庚到武丁這一段時間內發生過農具的大幅度改良。因此,關于吳澤先生以為殷代農具已是青銅器的說法,[2]我是十分贊成的。(不過其大規模的應用似應被限定在晚商時期,武丁前后。)其說據甲文“農”“?”“耤”“物”“方”等字之字形說明殷帶農具倘為石制,不當作此形狀,且青銅農具亦有出土;青銅農具可重鑄再造,故而出土數量不多(至于殷墟地穴中出土的石制農具,當是“當作廢物垃圾丟棄的”)等數點以證明其說。此外,由于耒耜和是當時(殷商時代)的主要耕具,且原始社會晚期即已出現石,但商周時代石卻銷聲匿跡,亦說明了青銅在此時代替了石。(參見楊錫章、商煒《中國考古學·夏商卷》一書)倘若沒有農具的革命性革新,沒有農業的發展,武丁中興是無從談起的。(農業的快速發展對于武丁中興在其他方面的諸多進步都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詳下。)武丁時期農業對于晚商乃至于西周農業生產的奠基作用,一直到春秋時代普遍出現鐵制農具方止。關于商代農具的究竟,學界討論十分熱烈,但武丁時期前后農業發生了一次極顯著的生產變革,使得生產力大為增強,則無疑義。

此外,武丁時期的畜牧業還十分地發達。卜辭云“丁巳卜,爭貞,降冊千牛,不其降冊千牛千人”(《合集》1027正),一次祭祀即用1000頭牛,光靠田獵是絕對不夠的,這足以證明武丁時期畜牧業之發達。至于當時畜牧業所畜養的動物如馬、牛、羊、豬、犬、雞、鴨、鵝等,也已同后世相近??墒峭瑫r我們也不能忽略當時漁獵活動的效用,因為當時的漁獵活動還能提供如虎、鹿、兕、廌之類的難以畜養的動物;再說自盤庚以后(尤其是武丁時期),商王朝農業不斷發展,相關地區野生動物銳減,漁獵業規模因此不斷縮小,并在地域上逐漸邊緣化,畜牧業由此便相對壯大起來了。

據《今本竹書》“十五年營殷邑”,我們或可推知此前在殷地的城邑規模以及人類活動的規模(對自然影響)較小,而武丁田獵時所獲的大量獵物恰好證明了此說法并且表明了彼時殷地一帶動物分布的數量和種類之豐富。由于盤庚遷殷更多的是基于一種發展農業的考慮,那么就注定了發展農業的地區不得有大量野生動物(尤其是一些危害農業生產的動物)的存在。因此,武丁的田獵,其實很可能包含著對野生動物進行捕獵以保護農業發展的意圖。(參見孟世凱《殷商時代田獵活動的性質與作用》一文)這從側面反映出武丁對農業發展的重視。

除農業、畜牧業之外,武丁時期的手工業亦十分發達。武丁時期乃至于整個商代晚期的手工業大致可分為青銅鑄造業、制陶業、玉石器制造業、制車業和其他手工業等?,F以前二種為例談談。

青銅鑄造業在商代的社會生產中占有較重要的地位,至晚商時期其青銅器鑄造水平則達到“商代青銅器發展的頂峰”。晚商青銅器一般分為四期(婦好墓處于第二期),第一期的某些青銅禮器“在形態上仍較多地保留了二里岡期的特征”;而到了第二期,“柱足鼎則占據了絕對的優勢”[3],呈現出殷墟青銅器的獨特風格,對西周青銅器的器型仍有重要影響,足見武丁時期銅器鑄造風格影響之深遠。除此,武丁時期關于青銅鑄造業的另一大貢獻在于傳播其鑄造工藝,即便山東益都、湖南寧鄉等地都能鑄出工藝水平極高的青銅器如亞丑方彝、四羊方尊等。何況我們今日所見到的青銅器,晚商第一期的不多,基本在武丁時期才大規模出現,其出土范圍較以前也擴大了許多。這兩點表明了武丁時期青銅鑄造技術有巨大發展與廣泛傳播。

至于陶器,至商中期“創制了我國最早的原始青釉瓷器”[4];但最終到了商代晚期,陶器瓷器在技術上其實并沒有什么重大的突破。需要指出的是,商代原始瓷器的燒制與使用在黃河中下游地區其實相當少,該技術的應用主要集中于江南地區(南方地區),[5]那么殷墟發現的原始瓷器與南方地區的密切聯系則都說明原始瓷器的成品和技術應當是自南向北輸出的。武丁時期大量的征伐及其所帶來的貿易有力地推動了制陶技術的傳播。

而貿易則是商人社會生活的一個穩定的傳統,這光從“商人”之名就可以看通透——不少學者研究指出這與商人從事商業貿易有著密切聯系。(參見徐中舒《從古書中推測之殷周民族》一文及郭沫若《十批判書》一書)關于商人貿易的情形,本節以陶器、骨器具為例。

商代陶器生產同青銅冶鑄業一樣,已經開始了專門化、行業化的生產。早商文化遺址中發現的成規模的陶窯,如鄭州商城、偃師商城、洹曲商城三處,正與商人早期靠貿易起家的記載相符;而到了晚商,其技術較于中早商并無多大進步(如前述),如安陽小屯南地發現的“升焰窯”(于早中商時期即已流行),所異者只是窯的體積增大了些而已,可知其貿易規模保持相對地穩定。

骨器中的骨笄,在鄭州、安陽殷墟等地的骨器作坊(殷墟所發現的兩處骨器作坊即大司空村和北辛莊骨作坊,參見中國社科院考古所編《殷墟發掘報告1958—1961年》一書)內所發掘出的大量骨料、成品、半成品,都很清楚地說明骨笄被制造出來,明顯是用于貿易的。

殷商時期的貨幣之一為貝,婦好墓中出土有6880余枚貨貝和1枚阿拉伯綬貝[6],數量巨大,這便說明武丁時期貿易的興旺繁榮以及官方對于貿易的積極參與。

其實貿易在武丁時期以至于整個商代都是十分活躍的。據研究,殷墟中發現的許多非中原產的物品(如可能來自云南、湖南的青銅原料中的錫和鉛、來自新疆和田的玉料以及沿海地區所產的貝等)“主要是通過交換的方式獲得的”[7]。或許我們可以將朝貢看作諸侯與商王朝進行的貿易(只不過可能商王朝的貞人未將己方的支出記錄下來),也可以認為諸侯在朝貢的同時攜帶了一些本國特產與官方或民間的商人進行交易,互通有無。而商王朝的貞人,則也是“參與貿易、管理、記賬等”許多方面的事務官(如“某入屯”)。[8]武丁時期貞人勢力的強大確保了貿易能在商王朝經濟活動中占有重要地位。甚至我們可以說,武丁時期經濟的大發展,一是靠農業生產力的提升,二是靠商貿活動的頻繁。此二者是相輔相成的。

武丁時期(廣義說自盤庚時期開始)核心的經濟方針就是“重農”,不過“抑商”是沒有的,這是商人的貿易傳統使然?!豆茏印さ財怠吩疲骸拔粽哞畎杂刑煜露貌蛔?,湯有七十里之薄而用有余。天非為湯而雨粟,而地非為湯出財物也。伊尹善通移輕重,開闔決塞,同于高下徐疾之策,坐起之費時也。”這表明商人早期是靠貿易強盛起來的,《酒誥》“肇牽車牛遠服賈,用孝養厥父母”則說明商人貿易傳統一直延續到周初?!逗榉丁钒苏那叭裕骸耙辉皇常回?、三曰祀”;《漢書·食貨志》云:“洪范八政,一曰食、二曰貨,食謂農殖嘉谷可食之物,貨謂布帛可衣及金刀龜貝,所謂分財利通有無者也?!薄逗榉丁肥巧膛f臣箕子在回答周武王咨詢時,對商王朝施政綱領作出的全面介紹。何崝先生以為人們通常所舉的“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實為“一種錯覺”,“食”“貨”比祀與戎更加重要。[9]我們的確應當認清《洪范》的說法并給予商代的貿易以足夠的重視。

總之,武丁時期經濟重心雖已移向了農業,但先前的貿易經濟基礎和經商習俗使得武丁時期乃至于整個晚商時期的貿易依舊處于一個舉足輕重的地位;況且農為商本,武丁大力發展農業,對于其貿易的發展來講也是根本性的保證。這些應算是武丁經濟思想的體現吧。

二、政治

政治上,武丁中興很大程度取決于其政治變革。其最突出的表現便是王權的加強,而加強王權重要推動力便是武丁對傅說的啟用。據《書·說命》及徐義華對此的探討,其政治變革有三大重點:1.強調君臣秩序;2.改革用人制度;3.改革祭祀制度。(參見徐義華《武丁治國與傅說其人》一文)這三點也確使武丁時期的王權得到了空前的加強。此前太甲朝有“伊尹放之桐宮”,太戊有“言弗臣”、盤庚有“邦之不臧,惟予一人有佚罰”;到了武丁時期(尤其中后期,據研究,武丁前期有大量非王卜辭,這是武丁前期其權力并不足夠堅強的證據),對傅說這“胥靡”的起用則昭示武丁利用培植與舊貴族勢力毫無瓜葛的新力量以強化王權的政治目的。張光直認為,“商王就是巫師,還是群巫的首領”,強調了商王掌握神權的職能,商王朝是政教合一的。其時頻繁的占卜活動最終也是“專門為商王的儀式和政治目的服務”的。[10]總而言之,武丁時期王權得到了空前的加強,武丁因而對于整個政局的把控更顯穩定,這便為中興打下了深厚的政治基礎。

三、外交

據朱歧祥的統計,武丁時期殷西北方方國有15個,西方方國有10個,西南方方國有13個,南方方國有2個,東南方方國有2個,共42個。[11]而這42個方國便是武丁時期的外交對象。武丁時期的外交,重心在西北、西、西南的那幾個方向上;至于東部,那是殷人的發祥地,己方勢力很穩固,無所謂“外交”。而所謂“史”“史人”(史或作吏,二字同源),則為商王朝派往或派駐外方的“帶有視察、監督、協助地方事務、傳遞各國間的信息給商王等”(王宇信、徐義華:《商代史·商代國家與社會》)職能的官員。這些官員甚至還掌有兵權(“貞,我史其方”,見《合》6771正),可知“使”是具有政治軍事雙重職能的。

武丁時期的外交,主要是以戰爭形式進行的,少數時候也通過聯姻及其他手段開展策略性外交。聯姻外交直接體現在武丁的妻子數量上。據胡厚宣考證,武丁妻子數量達到64位之多,且其中包括許多來自外方異族的女子。(參見胡厚宣《殷代婚姻家族宗法生育制度考》一文)武丁此舉,無非就是政治聯姻,用以加強各諸侯、方國與商王朝之間的聯系,以維護商王朝的統治基礎。

至于武丁時期的外交策略,大致又可歸納為三種:

第一種,“同化策略”。朱岐祥對此解釋道:“殷武丁降服方國的手法,是先將戰敗的方國歸并為附庸,助殷守邊,繼而轉化為殷邊田狩地區,其族眾往往在殷人武力與文化的熏陶籠罩下,為殷民族所同化”[12]??梢酝茰y的是,商王國所派出的史官很可能就是這個所謂“同化策略”的中堅執行者,殷人同化的成敗也很大程度上依賴于這個史官。而從現有資料來看,這個策略的實踐基本是成功的;不過其效果當然不會十全十美,或服或叛的諸侯實際大有人在,如沚聝、望乘等。

第二種,“羈縻策略”,說通俗了,就是胡蘿卜加大棒政策。如當武丁征服沚后,朝廷多次對之進行“毖”“告”,“毖”是“誡告勞撫”(參見裘錫圭《釋“柲”》一文)之義;而“告”則如《多方》“我惟時其教告之,我惟時其戰要囚之,至于再、至于三,乃有不用我降爾命,我乃其大罰殛之”,其“告”便是所謂羈縻策略了。(參見王坤鵬《商代沚方考》一文)

第三種,“用人策略”。這是將用人制度與開拓疆土的重點方向相結合的手段。如商前期的戰略重心在東方,商王朝便提拔一系列出身東方的賢者,像伊尹、巫賢等。而到了武丁時期,戰略重心調到了西方,像傅說一樣的西方賢者得到提拔。這種手段實為商王朝開疆拓土取得了許多便利。

此外商王朝同諸侯相互間還有義務。諸侯對商王朝,需要諸侯本人到殷任職一段時間(如武丁時期卜辭中的“犬侯”),為王朝作出貢獻(所貢獻者可分為人員、谷物、牲畜、特產四大類,如卜辭云:“古來馬”,見《合》945,“車不其致十朋”,見《合》11442正),為王朝提供軍事協作如戍邊(卜辭云:“貞,王令帚好比侯告伐尸”,見《合》6480)等。商王朝對諸侯則負有軍事保護的義務(如卜辭云:“登人呼伐,貞邛弗敦沚”,見《合》6180),表明武丁對沚是否被邛方攻擊的關注。王與沚“比伐某方”當是商王朝履行義務之一例。

從上述四方面及所引卜辭(大部分為武丁時期卜辭)可知,商王朝的外交無論是形式、對象、策略還是義務,都在武丁時期基本定型,后世商王鮮有改易;加之下節所述武丁時期的戰爭外交的成功,武丁時期的外交,確可以算是殷代外交的典范。

四、軍事

關于武丁時期的軍事行為,我們或許可以從武丁時期的主要戰爭和軍事人物兩方面獲得一個粗略的認識。

傳世文獻中有關武丁時期戰爭的,只有《易·既濟》“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和《易·未濟》“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賞于大國”兩條,而在甲骨卜辭中,記錄則豐富得多了。據陳夢家先生統計,與商發生戰爭的方國近四十個。[13]武丁時期的戰爭,主要有三場,分別是針對邛方、土方和方方的戰爭。下面就以邛方為例談談武丁時期的戰爭問題。

邛方的地望,大致在今太行山西北方向(或以為“在晉西南及鄰的陜西一些地區”,參見羅琨《商代史·商代戰爭與軍制》一書),然大致方向總是相近的,距殷地不遠,故而和商常常都在互相征伐(據統計,與邛方有關的甲骨大約有500余片)。常見辭例是“邛方我”(其次有邛方侵商諸侯:“邛方戉”,或目標不明的:“邛方出”),商于是“伐邛”“邛方”“正邛方”;而這些征邛方的卜辭,主要是典賓類,也就是武丁晚期的卜辭,說明對邛方戰爭的時間處在武丁晚期?;蛞詾檎鞣ピ谇?,武丁末年商王朝在河東地區的霸權已是相當堅固。無論如何,我們都可以看出武丁時期的征伐建立并鞏固了商王朝的軍事霸權。

至于征伐的規模,由這場戰爭所調動起的軍事主體的數量可以看得出:1.王及其直屬軍隊,如《合》6098“王往伐邛方”;2.諸侯及其軍隊,如“六日戊辰允來禍,沚聝乎伐邛方”(PJ295);3.族兵,卜辭云“丙午卜,?貞,勿人三千乎伐邛方,受有?”(《合》6174,《合》6167稱五千人)。其時大量征召族兵,可知其傷亡甚重以及戰爭規模頗大。[14]

上述三類即商代三大軍隊系統,通通出動以伐邛方,征用人員規模巨大,耗用時間漫長。董作賓先生在《殷歷譜》中排譜言商征邛方,時間持續有三年半;而據李發的研究,戰爭亦持續了至少三年;[15]再加上卜辭有“丁酉卜,亙貞,邛葉王事”“貞王曰邛來”(《貞》5445正反)諸句,或可知商王朝可能在這場戰爭中取得了勝利。(只是不知上述卜辭是否屬武丁晚期,不能明確作出結論。)

此外就是軍事人物的事跡了。武丁時期主要的軍事人物,據李發的統計,達到33人,且基本都是武丁晚期的人物。[16]這就是說, 武丁時期的戰爭基本上都是在其執政晚期進行的。下面我舉沚聝為例談談。

沚聝,一般認為沚是方國名,聝是私名,沚國地望可能大致在今太行山西麓濁漳水和清漳水流域附近,即是說沚國正擋在土方、邛方向東南方向行進的咽喉處。其位置的重要戰略意義不言自明。商王朝亦希望通過控制沚國而達到加強西部邊防的作用。沚國曾是一個方國,卜辭“……未……沚方”(《屯南》4090,《歷二》)可證。沚方除武丁晚期與商王朝保持較穩定的關系外,大多數時間與商王朝和逆無常。商王朝時有征伐沚國,甚至捉沚伯來做人牲,卜辭“……方,沚白執……其以用”(《東大》B.0945黃組)句可為證。在武丁晚期,沚與商王朝合作十分密切,主要體現在軍事上。

沚國與商王朝的合作,大概是履行替商監視敵方和提供斥候的職能(參見王坤鵬《商代沚方考》一文),如卜辭云:“取目于聝,乎望邛”(《合》6188)。而在國家層面以外,商王朝與沚聝個人的合作則更多,如征土方、邛方、龍方、尸方、巴方等,沚聝都盡心盡力“為王前驅”,有卜辭可證:“辛卯卜,賓貞,沚聝啟巴,王惟之從?!保ā逗稀?461正)至于沚聝具體與各方戰爭的記載,《甲骨文中的沚》一文記載頗詳備,可參看。

據李發統計,卜辭中關于沚聝者有573條(張乃夫的統計數字有200余條,且還有聝單見者百余條)。無論如何,這數量都不算少。再從武丁關于沚聝卜問的事類,從后者是否來殷,到途中有無禍患,再到給他的賞賜等等(參見韓江蘇《甲骨文中的沚》一文),都體現出武丁對其的重視程度。我們亦可推斷出這兩人應當有較好的私人關系;加上沚聝擁有卓越的軍事才能和戰功,使之成為武丁時期重要的大將。

武丁時期商王朝的對外戰爭,奠定了整個商周時期對外戰爭的基本線,即所謂“對北取守勢,對南取攻勢”[17]——這是郭沫若先生從《詩·大雅》中歸納出來的,殊不知武丁倒是其肇始者。至于其原因,郭沫若先生一語道破“北地苦寒,不適于農業,南土膏沃,特別是便于農業的發展”[18]。當然原因或不止這一個,但這確實是最主要的。于是我們可以得出結論:農業的進步及貿易的需求奠定了武丁時期對外戰爭的基本路線,而武丁適應了這一路線,向北(西北)征伐游牧民族,保護本國農業,并趁機掠奪了大量財物和奴隸,大大促進了商王朝生產力的發展;[19]又向南拓土,發展耕地,掠奪銅資源,從而為商王朝的農業發展提供了優越的條件。至于由戰爭附帶來的民族融合和文化傳播(其中最典型的就是青銅冶煉技術的向北傳播及其帶來的“北方系青銅器”制作風格的形成和制作技藝的提高),都在客觀上有利于中華民族的形成和發展。

五、文化

武丁時期的文化基本上奠定了整個晚商文化的燦爛輝煌,無論是在武丁時期走向體系化的文字、適應農業發展的歷法、科技,還是繁縟精美的藝術,都是可圈可點的。

文字上,我們如今所見到的殷商文字,主要是甲骨文,其次有金文、陶文等。

殷墟甲骨,一般認為是武丁時期才開始大量出現的(殷墟青銅器也是從殷墟銅器第二期開始普遍鑄有銘文),而這曾使人懷疑甲骨文字體系是在武丁一朝突然出現的。對此,何崝先生作出了解釋。他以為其原因有三:第一,武丁時期貿易規模迅速擴大(文字記錄需求的擴大),這是最根本的。第二,商代在其早、中期積累了具有高度能產性的符號。第三,武丁時期卜人數量較多,具有管理貿易和創造字形兩重職能。[20]筆者從此說。不過其第一點還可以再延伸,即武丁時期的農業發展為其貿易規模的擴大奠定了基礎。由此我們可以知道,甲骨文字體系就是在武丁時期基本形成的,武丁對此居功甚偉。武丁時期甲骨刻辭的字體風格十分獨特,吳澤先生評價道:“反映在文字筆法的作風上,也是雄健宏偉,筆畫雖細,卻甚精勁,且字畫多填朱砂或墨,絢彩美觀!”[21]可見武丁時期的國勢直接投影在其文字風格上。武丁以后諸王的國勢,亦可從當時甲文風格中窺探一二。

在科技上,武丁時期農業獲得的大發展同該時期的歷法是分不開的。對于商人歷法的研究,成果不可謂不豐富;然而學界達成共識的,似乎只有一點——即商代所用歷法是陰陽合歷,其余紀日法、日始、歷月長度等等,眾說紛紜??傊倘藲v法已達到相當進步的水準。這無論從商人對于天象的細致觀察(如“七日己巳,夕,?新大晶并火”,見《合》11503反)來看,還是從武丁時農業的大發展來看,都是可以作出這樣的結論的。

另外,據彭邦炯先生研究,商代在數學、醫學等方面也都曾取得輝煌的成就,數學如十進制、算籌的應用、數學教育等,醫學如疾病的認識、治療的手段等都有極顯明的例證(參見彭邦炯《商史探微》第十一章)。彭先生在論述這些方面時所引用的甲骨原片,有不少都是武丁時代的。這也就說明了武丁時期數學、醫學的發展確是不錯。

而反映武丁時期藝術水平的最好的例子莫過于婦好墓中所出文物,例如所出銅器。婦好墓中出土銅器共468件,有禮器、樂器、工具、生活用具、武器、馬器、藝術品及雜器八類;[22]但以禮器為主:其器型是晚商青銅器器型趨于成熟的重要過渡,而其紋飾的藝術水準和風格則大體確立了晚商時代以至于西周(早期)的典型紋飾特色。武丁時期的紋飾除了晚商常見的饕餮紋、夔龍紋和云雷紋等外,最為引人注目的是這一時期新出現的蟠龍、鳳、鳥、虎、蛇、鸮、人頭紋以及蕉葉紋等紋飾。在殷墟青銅禮器第二期中段(婦好墓屬此階段)還出現了鑄有三層花紋(“復層花”)的青銅器(云雷紋為地紋,主紋凸起,主紋上再鑄陰線紋),體現出一種繁復之美。其與此前銅器(包括此期大多數普通銅器)主紋地紋都在同一平面上的表現方式相比,特別顯出審美風格上的革新。除此之外,武丁時期還新出現大量器類,第一期不常見的器類(如卣、方彝、罍等,大量是酒器)在這一期得到了普及。不同禮器的組合形式也在這一時期變得愈加復雜。

婦好墓中更貼近生活的隨葬器物依《殷墟婦好墓》分,還有玉器、石器、寶石器、骨器、象牙器、陶器、蚌器和海螺與海貝八類;而據該書再細分,除象牙器、陶器外均有被用作飾品、藝術品的例子。不過象牙器中的一件夔鋬象牙杯,“通體雕刻繁縟精細的花紋”,“因料造型,巧具匠心”[23];倘無細致的分工和高超的手工業技藝,斷難達到此水準。由此器我們亦可看出武丁時期崇尚繁復的審美特點。

此外武丁時期的思想狀況在晚商時期也很具有代表性?!抖Y記·表記》云:“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禮,先罰而后賞,尊而不親?!苯Y合卜辭來看,這確是事實。殷人對于鬼神有著相當的信仰,據統計,現今所存甲骨,約有十萬片。[24]它們除極少數記事刻辭外,其余均為卜甲卜骨,內容屬清一色的卜問。還有祭名,據統計,有商一代竟達到211種之多。(參見常玉芝《商代史·商代宗教祭祀》一書)這表明商王室十分依賴卜筮和貞人。不過據晁福林先生的研究(參見《試論殷代的王權與神權》一文),殷代的神權,是在不斷衰落著的,而相應的則是王權的勃興。雖然“有飛雉登鼎耳而呴,武丁懼”,但是武丁利用神權提拔傅說以加強王權卻也是不爭的事實。而更有趣的是,武丁時期的不少卜辭不記占辭和驗辭,或者說在驗辭上含糊其辭,純粹就是在維護武丁作為人王的權威。(參見吉德煒《中國正史之淵源:商王占卜是否一貫正確?》一文)在思想上,武丁最大的特點就是維持了王權與神權之間的平衡,并通過巧妙地利用神權自身以緩慢地加強王權。這與他的政治舉措是相輔相成的。

六、余論

在武丁執政時期,商王朝在政治、經濟、外交、軍事、文化諸方面都取得了空前的進步,其根本原因,則在于當時農業的快速發展、武丁對于農業發展的莫大重視與支持,以及商貿的推動作用。此外盤庚遷殷給武丁中興奠定的基礎、武丁長達五十九年的在位時間所促成的政治穩定,都有力地促成了武丁時期商王朝的繁榮,使“中國的社會從早期奴隸制社會加速向東方的發達奴隸制社會過渡”[25]。至于商王朝四處征伐,開疆拓土,則為各民族及其文化的交流與融合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商王朝的國力也由此達到巔峰狀態。商王朝借此又延續了二百余年,對中國歷史的發展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故而文獻上對武丁頗多溢美之詞,甚至就連周公也評論武?。ㄒ浴罢]成王”)道:“其在高宗,時舊勞于外,爰暨小人,作其即位,乃或亮陰,三年不言,其維不言,言乃雍。不敢荒寧,嘉靖殷邦,至于小大,無時或怒,肆高宗之享國五十有九年”,足見武丁時期殷邦之盛。然而凡事總是盛極必衰的,武丁留下的龐大基業,終至“帝甲亂之,七世而殞”。

注釋:

[1][7][9]何崝:《論商代貿易問題》,《中華文化論壇》2007年第1期。

[2][21]吳澤:《殷代奴隸制社會史》,棠棣出版社1951年版。

[3][6][22][23]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著《殷墟婦好墓》,文物出版社1980年版。

[4][5]中國硅酸鹽學會主編《中國陶瓷史》,文物出版社1982年版。

[8][20]何崝:《中國文字起源研究》,巴蜀書社2011年版。

[10]張光直:《美術、神話與祭祀》,郭凈譯,遼寧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11][12]朱歧祥:《殷武丁時期方國研究—鬼方考》,《許昌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1988年第3期。

[13][24]陳夢家:《殷墟卜辭綜述》,中華書局1988年版。

[14][15][16]李發:《商代武丁時期甲骨軍事刻辭的整理與研究》,西南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17][18]郭沫若:《中國古代社會研究》,新文藝出版社1952年版。

[19][25]彭邦炯:《試論商王武丁》,《中州學刊》1987年第3期。

作者單位:成都實驗外國語學校

猜你喜歡
農業
國內農業
今日農業(2022年1期)2022-11-16 21:20:05
國內農業
今日農業(2022年3期)2022-11-16 13:13:50
國內農業
今日農業(2022年2期)2022-11-16 12:29:47
擦亮“國”字招牌 發揮農業領跑作用
今日農業(2021年14期)2021-11-25 23:57:29
新農業 從“看天吃飯”到“看數吃飯”
今日農業(2021年13期)2021-08-14 01:38:18
歐盟發布短期農業展望
今日農業(2020年15期)2020-12-15 10:16:11
“5G+農業”:5G如何為農業賦能?
今日農業(2019年12期)2019-08-13 00:49:56
健康富硒168慢病未病全靠它——加入農業合作社,與健康同行!
健康富硒168慢病未病全靠它——加入農業合作社,與健康同行!
外向型農業
江蘇年鑒(2014年0期)2014-03-11 17:09:36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亚洲精品自在线| 婷婷色婷婷| 欧美一级色视频| 久久国产精品影院| 青青青国产视频| 51国产偷自视频区视频手机观看| 99无码熟妇丰满人妻啪啪| 91麻豆久久久| 91无码人妻精品一区|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 91免费在线看| 九九久久99精品| 亚洲an第二区国产精品| 久久视精品| 亚洲va欧美ⅴa国产va影院| 亚洲男女天堂| 天天综合色网| 中文字幕av一区二区三区欲色| av天堂最新版在线| 亚洲精品国产乱码不卡| 成人在线亚洲| 日本成人不卡视频| 91在线国内在线播放老师| 色婷婷成人网| 日韩视频精品在线| 国产凹凸一区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精品一区| 色成人亚洲| 婷婷亚洲综合五月天在线| 亚洲色图欧美| 71pao成人国产永久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一老牛影视频| 欧美人人干| 22sihu国产精品视频影视资讯| 香蕉伊思人视频| 成人午夜久久| 免费久久一级欧美特大黄| 91福利国产成人精品导航| 亚洲男女在线| 亚洲人成在线精品| 国产极品美女在线观看| 欧美国产成人在线| 伊人AV天堂| 在线观看免费人成视频色快速|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99| 国产精品漂亮美女在线观看| 日韩高清欧美| 成人第一页| 永久免费av网站可以直接看的| 日韩天堂视频| 免费一级成人毛片| 在线视频亚洲色图| 18禁不卡免费网站| 欧美亚洲欧美区| 欧美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2021天堂在线亚洲精品专区| 人妻中文字幕无码久久一区| 亚洲成人www| 亚洲国产亚洲综合在线尤物| 18黑白丝水手服自慰喷水网站| 天堂av综合网| 国产96在线 | 国产精品视频久| 日本三区视频| 99精品视频播放| 美女视频黄频a免费高清不卡| 亚洲成人在线免费| 亚国产欧美在线人成| 国产综合另类小说色区色噜噜| 五月天久久婷婷| 亚洲美女一区| 日韩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精品lululu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丝袜在线| 亚洲品质国产精品无码| m男亚洲一区中文字幕| 色噜噜综合网|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无码网站| 国产老女人精品免费视频| 国产在线欧美| 香蕉久久永久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影院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