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聲廣

離開故鄉安徽全椒40多年了,它一直在我的血脈里,在我的心跳里。每次回去我都十分激動。它是一個文化底蘊深厚的千年古縣。
春秋時期的吳國大夫、軍事謀略家伍子胥與全椒有著不解之緣。傳說伍子胥幫助吳國公子光奪取王位后,借兵伐楚到了全椒。當時后方遙遠,又隔著長江運輸不便,糧草斷絕,軍心動搖。伍子胥來到當年助他過昭關的桃園,頓時眼前一亮,計上心頭,便吩咐士兵在前面蘆陂澗的平地上,堆起一個又一個呈梅花狀的大土堆,于上面覆蓋一層薄薄的米糧。他號令全軍勇敢出擊,打完此仗,馬上埋鍋造飯。軍隊于是士氣大振,最后破了楚國。后人為了紀念伍子胥,將此謊糧墩改稱為梅花壟。至今當地還流傳著許多關于伍子胥的故事。
我喜歡有歷史的古城。古老的全椒不僅有像伍子胥梅花壟那樣的美麗傳說,有如憨山大師、吳敬梓這樣的歷史文化名人,還有不少關于橋的歷史故事。這里河流、池塘、溝渠星羅棋布,阡陌縱橫,沃野一方。一條襄河像玉帶環繞著縣城,在玉帶之上建有七座古橋;且橋橋都有故事,均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其中的霸王橋,因楚霸王項羽而得名。傳說項羽垓下被圍后,急馬奔逃,直向江東,途經全椒時,倉皇中從一橋上飛馳而過。疾勁的馬蹄踏裂了橋上的青石,留下一只馬蹄印,因而后人將此橋稱為“霸王橋”。
而位于城東的一座古橋,則被譽為太平橋。千余年來一直傳誦著一名古代官員為民、愛民的動人故事。據《全椒縣志》記載,東漢建武年間,彭城人劉平出任全椒長(民不足萬戶曰長,逾萬戶為令),恰逢荒年。他整日為饑民寢食不安,將朝廷所撥的建城??钣糜谫c濟災民,把原可建方圓30里的大縣城縮小為僅3里的小縣城,由“城包街”變成“街包城”。此事后來被欽差發現,摘其烏紗,押解京城治罪。那天是正月十六,百姓聞之無不震動,紛紛扶老攜幼跟隨哭送。至一小橋邊,劉平大慟,揮淚向百姓說道:“望你們今后太太平平地過日子!”此后,全椒人就將劉平所停留過的那座小橋稱之為“太平橋”,每年正月十六都要去走“太平”,祈求一年風調雨順,太太平平。
舊時的太平橋是滁州至廬州(治今合肥)古驛道的必經之處。這座始建于東漢的古橋,由于一個古老的愛民故事引出“太太平平”的祈盼,遂使“走太平”之風延續千年,成為全椒一大民俗。近幾年,每年“走太平”均超過50萬人次,影響波及全國各地乃至東南亞和歐美等地。
如今的太平橋系2010年重建,為三跨連續梁的廊橋,全長106米,橋面寬16米,寓意為正月十六;橋墩兩側布置四角重檐亭四座,寓意一年四季;一邊長亭有二十四根支柱,代表二十四節氣;廊亭上鑲嵌著“江淮背腹,吳楚沖衢”八個大字。整個大橋古樸大氣,既有古典意蘊,又充滿著現代氣息?,F在以太平橋南北兩側建成的太平文化景區,體現出全椒人崇敬先賢、不忘舊恩的淳樸民風,推進了全椒文化旅游業的發展。
作者單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參事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