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過對不同音樂視唱的風格與類型進行分析,淺談在視唱練耳中應該如何提高表現力以及用什么方法來提高。本課題主要闡述了通過力度、表情等記號,以及不同旋律與形態、連音與跳音的演唱等方法提高視唱表現力,提升自己的音樂素養。
【關鍵詞】視唱表現力;途徑;方法
【中圖分類號】J62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一、提高視唱表現力的途徑
(一)視唱中的力度
(1)在表達音樂時,每一級音量的巨細是根據作品表現時的要求及演唱者對作品的明白、感情和感覺來決定的,同樣是一個品級的音量,在不同的演唱者手中,會孕育發生著差別及水平的差異。固然根本上是同等的,但在水平上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在樂曲中會有相對的一面,比如強與弱的對比,從PP到f再到P,是很明顯的強與弱的對比。音的強弱通常與音的軌跡是同步的,比如當樂曲音減弱時是下行的。樂句漸強時,大多數是伴隨著加快或緊張的感情,樂句漸弱時,大多數伴隨著漸緩和松懈的感情。
(2)適當地表達出曲譜中的強弱和快慢,可以創造出一個準確的音樂形象。一首樂曲的樂句在減弱的時候,必須要從較強的地方開始。這就要求我們在曲子的速度與力度上做到恰當的把握,并準確地表達音樂的內涵,也是提高視唱表現力的重要途徑。
(二)視唱中的“呼吸”
(1)我們在演唱中要嘗試用正確的聲樂方法進行視唱練習,在平時練習中就要加以運用,嘗試用聲樂的方法來演唱。這種方法在減輕了聲帶負擔的同時,也能夠提高學生的音樂表現能力,從而提升學習效率。
(2)我們音樂中所說的唱名其實是意大利讀音,它與我們平時的普通發音不是完全相同的,如果我們在視唱時稍微不留神,就會把它們唱得又扁又散,從而導致我們的音準有問題。中高音演唱的時候會比較費力并且影響視唱訓練,所以,在視唱中如果我們可以準確應用咬文吐字來演唱,就可以減少視唱中的“跑調”現象。
(三)有“表情”,有“速度”
(1)在樂曲當中,表情記號與速度記號是隨處可見的,是表達作者情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們不能木訥的按照曲子上的記號進行演唱。首先要熟悉樂譜,然后在熟悉樂譜的基礎上更好地體會表情記號所代表的意義與含義,才不會有很機械式的表達,曲子也不會顯得很突兀,沒有感染力。
(2)表情記號的變化是表達情感的一個重要因素,在演唱曲子時,表情的變化是隨著曲子的變化而變化的,不同的時期以及不同的作曲家會有特殊的經歷,這種經歷會帶給曲子不同的音樂表達,準確嚴謹地按照曲譜上表達,可以更好地體現樂曲的情感。
三、提高視唱表現力的方法
(一)不同節奏形態的演唱
“節奏在表達音樂中的地位是顯而易見的,節奏的掌握也是較為重要的”②。在一首樂曲中,在相同速度的前提下,節奏密集可體現出歡快的氣氛;節奏較為疏松的情況下會顯得比較平穩;附點節奏會體現出律動感,較為活潑的氣氛;切分節奏在樂曲中又會體現出強烈的節奏感;不同的節奏型會表現出不同的風格特色。例如在《卡門》中《哈巴涅拉舞曲》女主的熱情奔放,典型的探戈節奏則會體現出全曲的風格,充滿激情,熱情洋溢。
1.節拍訓練
對節拍的訓練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重音,增加律動感。二拍子的力度是強弱,表現出節奏較為穩定并且均衡,所以,如果想在視唱表現力中得到提高,要重視把握好節拍的重音,多了解曲子風格,從中總結不同拍子的不同的演唱規律。
2.內心節奏感的訓練
在節奏訓練中,不僅僅有二拍子、三拍子等,內心節奏感的訓練是節奏訓練中的較為高級的形式。內心節奏感的訓練可加強我們對音樂的記憶力,散發學生對音樂的想象力,無論是在音樂的教學中還是創作或欣賞中,都離不開對內心節奏感的訓練,而內心節奏的訓練并不只是表現在表面,它需要我們自己去感受,通過對音樂的感受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可以達到一個更好的音樂認知,并且更加全面、完整、系統。
(二)不同旋律走向的演唱
音樂是具有表情的藝術,旋律則是它最基本的載體。在旋律中,又分為音調、節奏和節拍。旋律線里包含很多重要的內容,比如每個音區的具體位置、全曲的高潮部分等,以及有無音程的大跨越。掌握好旋律線和音量有利于更好地表達。上行、下行、平行三種是按照旋律進行的走向劃分的,在對視唱曲進行演唱前,要對不同的類型進行分析,包括樂曲所隱含的音樂情緒等都要加以掌握。
1.上行旋律
通常情況下,樂曲中上行旋律的色彩是比較明亮的,旋律的走向是具有一定的開放性的,是逐漸展開的,同時,它的情感會隨著旋律的走向逐漸增強,呈現給我們的方向是前進的,是自然漸強的。
2.下行旋律
在樂曲中,下行旋律的色彩比較柔和、平緩,旋律的走向具有一定的收攏性,與上行旋律相比較來說,情感是減弱的,呈現給我們的則是沉著的、穩健的。
3.平行旋律
在樂曲中,平行旋律的色彩是比較伸展的、穩定的,與上行旋律、下行旋律相比是比較平穩的,但是并不代表著一成不變,平行旋律會隨著樂曲的不同的特點、風格進行相應的調整,以適應整個曲子的風格。
(三)連音與跳音的演唱
跳音與連音的處理是不同的,要著重掌握咬字,區分連與斷,它們是有很強烈的對比的,但同時也是相互聯系的。需要用氣息的支撐使演唱具有綿延不斷的感覺,連音的演唱要求我們在每一個線條的連接中有線的存在,很多時候,我們忽視了對強拍弱拍的處理。通常我們所了解的跳音的演唱要求是斷開的,其實并不是,它是一個連貫的整體。在演唱跳音的時候,要表現出活潑輕松的氣氛,跳音其實是一種快速的演唱動作,是一種類似于爆破的聲音,它會使歌曲表現出生動活潑的情緒。在學習視唱中,不妨穿插一些跳音的發聲技巧,不但能夠使歌曲的內容和主題得到更好的表現,而且使歌曲在演唱中的表現手法更趨于完美。
四、結論
視唱練耳的教學過程是一個技術與藝術相互聯系的過程,由于音樂本身具有的特性,我們在聆聽的時候才會有豐富的思維空間。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與發展,視唱練耳也不斷地進步,我們也會不斷地提高對它的認識,更加重視視唱情感的表現。
其實,音樂中的情感在創作的時候就已經包含在音樂之中了,音樂中的情感與它的調式調性、節奏等都密切地融合在一起,它們會以一個完全的整體呈現出來,最終做到藝術與技術的統一。“我們所說的音樂情感有時候是比較具體的,但有時候也會比較抽象”③。我們在演唱曲子時,決定它情感表現的一個重要部分就是它背后的歷史故事,而我們視唱練耳學習的過程是讓我們發現并適應不同的音樂表現的過程。我們只有達到以上的要求,才可以更好地表現自身的情感。視唱練耳的教學應該從審美的角度出發,那么在這之前,我們要通過對音樂表現的訓練,再把握音樂背后的人文情感。
參考文獻
[1]陸建業.論視唱練耳教學中的審美原則[J].黃鐘(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13,8(4).
[2]宋揚.視唱練耳教學中音樂能力的培養方法[J].北方音樂,2015(4).
[3]楊陽.淺談視唱練耳訓練中聲樂學習中的重要作用[J].音樂天地,2010(9).
作者簡介:付純純(1995—),女,漢族,皖,在讀研究生,安慶師范大學,研究方向:學科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