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亦琴

圖1 圓福如意
在長期的發展中,紫砂壺無論從造型藝術還是在內涵上都得到了極大的豐富與提升,其種類繁多,花樣精美,能夠滿足人們多樣化的使用需求與審美需求,在代代相傳中,紫砂壺不僅在中國范圍內深受人們喜愛,在世界上也得到了人們的青睞。
圖1這件“圓福如意”紫砂壺以其簡約大氣的造型設計不僅將紫砂所特有的品質與成色體現出來,更表現出深厚悠長的中國古典文化氣息。此件紫砂壺整體呈暗棕色,與以往紅潤亮麗的紫砂壺相比,這樣的顏色稍顯厚重嚴肅,也就多了一些古樸威嚴。壺的表面光澤細膩,工藝純熟,可見制作時所耗費的精力與心血。壺身成豐腴飽滿的圓形,線條自然流暢,勾勒出壺身的基本形狀,宛若天成。壺嘴短小精悍,其彎曲度與壺身線條相呼應,從壺身向壺嘴處延伸,線條飄逸靈動,極具活力。壺蓋與壺頸部緊密相接,邊緣用圓環進行裝飾,上部微微凸起,圓潤可愛,上有秀氣的壺鈕一枚,巧妙的設計成圓環狀,在滿足使用需要的同時又多了一分設計感。壺把手為一小巧玲瓏的耳狀圓環,光滑明亮宛如云中月,極為美觀,既能滿足使用時的手感,又與壺的整體風格相一致。壺底部有小小的壺腳作為支撐,使得此壺極具空間感。從此壺的造型上看,簡樸大氣是它的總體風格,也只有在這種厚重的積淀和穩定的美學風格基礎上,才能進一步發展其中的內涵與文化。
此件紫砂壺是一件典型的光器紫砂壺,所謂光器則是表面無過多裝飾的紫砂壺作品,這種紫砂壺對于其壺面的要求極高,不能有絲毫瑕疵,因此就具有較高的收藏價值。此壺參考了青銅鼎的造型設計,古樸威嚴結合紫砂的成色因而顯現出自然大氣的風格。手工藝人通過自己的奇思妙想,將古老器具的造型進行再創造,因此煥發出全新的光彩,這也說明了紫砂壺藝術本身所具有的包容力,能夠將各種造型巧妙地轉換為自己的一部分,在這種聯合之中表現出紫砂壺藝術的獨特魅力。
此壺名為“圓福如意”,體現出中國"福"文化的內涵。“圓”體現在紫砂壺的整體造型上。中國人講究“天圓地方”,這種理念包含著辯證法的思想,包含著樸素的自然主義哲學,時至今日在中國的建筑上仍講究天圓地方的格局。“圓”象征著“圓滿”,中國人講究團圓,認為這是福氣之所在,因此在此壺的設計中,這造型便是第一“福”了。所謂“如意”又是中國另一件包含著福氣韻味的器具,這種吉祥如意的含義是通過壺蓋處兩朵祥云圖樣表現出來的。“祥云”在我國具有久遠的歷史,這種圖樣經常被用于建筑、服飾、器具等的裝飾上,象征著到來的福氣,因此這祥云裝飾所體現出的“如意”便是第二“福”了。在這件小小的紫砂壺上,手工藝人通過自己的創造,將凝結著中華兒女深遠情思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賦予其中,使得此壺無論是在外形還是內涵上都符合人們的審美觀念與價值期待,也使得此壺能夠大放異彩。
“人間珠寶何足取,宜興紫砂最要得”,紫砂壺的價值與魅力是人們有目共睹的,作為制作紫砂壺的紫砂泥十分珍貴,手工藝人對它的每一次塑形燒制都耗費了相當多的心血,才能制成一件完美的紫砂壺。正如這件“圓福如意”一樣,在看似簡單的外形之中,實際上經歷了手工藝人千百次的嘗試,這其中包含著源遠流長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民族感情,也正是因為這樣,生活在百年之后的我們才能感受紫砂壺的魅力,感受傳統文化的力量。
通過分析這件“圓福如意”紫砂壺,我們感受到其造型藝術的獨特性,同時也感受到其內涵的重要性。在中國范圍內,像紫砂壺這樣精致高雅的手工藝品還有很多,一代代手工匠人不辭辛苦,將美與文化傳遞下去,紫砂壺藝術中凝聚的也是那耀眼的“匠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