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建

圖1 倭角蓋罐
產于中國江蘇宜興與廣東大埔的紫砂泥是一種充滿“魔力”的泥土,這種深藏于礦石深層的泥土在疆土廣闊的中國范圍內也僅有兩個區域可以采集到,足見其珍貴與稀有,因此用紫砂泥所制成的工藝品也都具有不菲的價格和較高的收藏價值,最為著名的便是紫砂壺了。因為紫砂泥具有高透氣性,因此制成的壺可最大限度地保護茶葉的質感,經常年累月泡養的紫砂壺甚至不需茶葉便有茶香,足以見得紫砂泥之實用性。事實上,除了紫砂壺,用紫砂泥所制成的其它器具也是別有一番風味,如圖1“倭角蓋罐”。
與紫砂壺的造型結構不同,這種小巧的蓋罐往往更能體現出一種簡單的幾何美。此件“倭角蓋罐”整體呈明亮的土黃色,色彩飽和度不高,呈現出一種溫潤清新的色調與感覺,且工藝細膩,表面細致光滑,略有淡淡光澤,顯得明亮通透。罐身呈方形,邊緣處由兩條線進行裝飾,一凸一凹的設計營造出一種幾何感,使單調的表面產生了立體感,這便是獨特的“倭角”設計。所謂“倭角”亦稱“委角”,是方形瓷器轉角的一種裝飾形式,常出現在方形盤、盒、瓶等器物上。常見的樣式是將直角變為內凹雙弧線;或將直角變成圓角;也有的將直角斜削45度,變四方形為八角形,通過這樣一種造型設計而改變器具的造型。在蓋罐兩邊各有一個小小的角狀設計,增添了一些空間感與活潑感。蓋罐的蓋子為簡約中正的方形,與壺身的方形相互呼應,一大一小兩個方形各有其特點又共同構成一個整體,極為精妙。蓋子上有一凸起的小小圓環作為蓋鈕,與蓋子宛若一體,工藝細膩。整體觀之,此件蓋罐在造型上主要是以方形為基礎,準確考慮到各個部分的相互配合,才能構成這樣一種既精致又自然樸實的風格。
一件藝術品能夠流傳千古,所依靠的不僅是典雅獨特的外形,也要依靠深厚的歷史積淀和優秀的文化內涵。這件“倭角蓋罐”就選取了中國人所喜愛的“梅”作為裝飾,并將“梅”文化的內涵注入其中,使其在古樸大方的外形之中又增添了一份堅毅與勇敢。其另一面的詩文篆刻又體現出中國深厚的詩歌底蘊與書法文化。梅花于蓋罐底部向上蔓延,枝繁葉茂,花朵繁盛,有欣欣向榮之感,呈現出蓬勃旺盛的生命力。梅在中國自古以來便是人們喜愛和稱頌的植物之一,詠梅的詩句比比皆是,可以說詠梅已經是一種既定的文化活動。梅在寒冬不畏寒冷,迎寒而開,嬌艷的花朵與特有的芬芳使其呈現出一種"巾幗不讓須眉"的恢宏氣勢,自然受到人們的喜愛。此件蓋罐也是看中了梅花的這一特性,將梅花圖案運用于裝飾之中符合人們的審美心理,在簡單質樸的蓋罐造型之中又增添了自然的質樸氣息與優秀的道德品質和文化內涵。
更為獨特的是,在表面空間有限的條件下,手工藝人將一樹繁花塑造的極為形象具體,使其并不呈現出凌亂的狀態,而是亂中有序,整體上朝一個方向生長,可見手工藝人在進行裝飾時是進行了充分思考的,原本可以只選一兩朵梅花進行裝飾,但其效果比起這一樹繁花自然在氣勢上要削弱半分了。可以說手工藝人力圖在有限的空間之中通過簡單的塑造而營造出一種宏大厚重的敘事風格,并將詩文、書法等多種藝術形式融入其中,將中華文化特有的凝聚力與包容力呈現出來,才使這一件“倭角蓋罐”充滿閃光點,然而其本質依舊是來自于那哺育萬物的自然母親,也體現出手工藝人對于自然的仔細觀察和深切關懷,最終將愛意與心血注入其中,成就了這件質樸醇厚,梅香芬芳的“倭角蓋罐”。
通過賞析“倭角蓋罐”,我們能感受到其獨特的造型美與深厚的文化意蘊。尤其是為手工藝人的智慧與精湛的技藝所感動。中國傳統手工藝品中凝結的不僅僅是多少年來傳遞下來的手藝,更是凝結著中華兒女對于傳統文化的深深依戀,手工藝人對于美的一種堅持。無論哪個國家的藝術品,都是人類智慧和創造力的結晶,他們的未來還需要我們去守護和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