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 侯文杰
摘要:首先對中庸美學思想的概念及出處進行說明,并指出中庸美學思想在古代文學中是如何體現和闡述的,以小見大來說明我國傳統文化在當今社會還是具有不可替代的理論意義的。其次,對中原地區文化特色進行說明。最后,以開封木板年畫、洛陽龍門石窟、母親河黃河這三項代表性的中原元素為依托,來探尋中原地區的室內設計領域是如何體現中庸美學思想的。
關鍵詞:中庸美學思想 中原地區 文化特色 設計
中圖分類號:B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19—0133—02
中國傳統文化在一段時間內曾被認為缺乏對當代問題的回應而被視作一種過時的理論,從而使大家忽視了我國傳統文化及美學思想的價值,而即便在當代,其也是具有唯一性與重要性的。
一、中庸美學思想的簡介
“中庸”被視為儒家哲學的核心思想之一。中庸美學思想是指一種不偏不倚的立身處世哲學、不折不扣的太平世界。孔子曾在《論語·為政》中提出“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指出“學”和“思”的關系是事物的兩端,相輔相成。只有相互為用,平衡處之才是最合適的方法。 再者,孔子提出凡事要善于“扣其兩端”。其基本精神就是把對立的兩端結合起來,以求得最佳的中和狀態。
《茶經》中也流露出中庸美學思想的痕跡。陸羽在《茶經》第六章寫到“飛湍壅潦非水也”。也就是說,在煮茶時不要選用流動很快或停滯不流的水,而是要取合適流動速度的水。這同樣反映了中庸美學思想的核心。由此可見,中庸思想在我國傳統美學思想中占有尤為重要的地位,其也對我國古代文學作品有一定的影響。
二、中原地區的傳統文化。
中原地區從狹義上來說,指的就是今天的河南省。中原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源頭和核心組成部分。中原在古代不僅是中國政治經濟中心,也是主流文化和主導文化的發源地。
中原文化豐富多彩,在地理位置上擁有生命之河--黃河,在雕塑方面有代表性的洛陽龍門石窟,在文字方面有河南安陽出土的甲骨文,在宗教方面有洛陽的白馬寺和登封的少林寺等。并且眾多中原地區的傳統文化已經被列入了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朱仙鎮木板年畫。
三、中庸美學思想在中原地區室內設計領域的應用
1.在傳統木板年畫影響下的室內陳設中的應用
中原地區的文化特色眾多,其中朱仙鎮木板年畫是河南頗有名氣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木板年畫題材很多,也很講究。民間年畫起于宋代、繁榮于明清。木版年畫的色彩情感傾向明顯地反映出生命的色彩由單一向多樣發展,在它不斷豐富的過程中,繼承了傳統繪畫尤其是工筆重彩人物畫、宗教壁畫的著色方法,又吸收了傳統的其他民間藝術品崇尚原色、艷色、明快清新的特點,漸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色彩風格。年畫等民間傳統藝術著重原色及飽和色彩的對比,呈現出強烈的生命情感影響力和裝飾性。
“豫游記”的年畫系列,正是把傳統的木板年畫與現代的圖案相互融合而成。“豫游記”的產品設計,撲面而來的是吉祥喜慶的視覺標識、斑斕的年畫圖案、形形色色的美好物件,店鋪內散發著濃郁的文化底蘊、時尚的設計美感及鮮明的民俗特色。家居抱枕、帆布包、手工錢包、骨瓷馬克杯、手機殼、飾品等普普通通的日常生活物件,被重新詮釋過的木版年畫圖案妝點后,宛如一件件藝術品,散發出獨特的光芒,引人入勝。
木版年畫中蘊含的驅邪避禍、平平安安、步步連升、和氣致祥等理念,正迎合了現代人對福運的追求。店內的許多物件都以朱仙鎮的版畫為依托,提煉出傳統木版年畫經典元素,用時尚的設計手法再次勾勒,并將木版年畫圖案附著在一系列生活用品小物件上,成為別具特色的紀念品。這樣,不僅能夠讓世界各地的游客了解木版年畫,感受河南文化魅力,而且可以讓國人感受歷史留下來的寶貴文化精粹,重拾文化的記憶。這在一定程度上是把二者折中處理,從而達到一種全新的視覺效果,也更受當今人們的喜愛。這也正是中庸美學思想的運用。目前,“豫游記”的年畫系列作為其主打產品被做成抱枕等室內裝飾,在室內陳設方面受到了一致的認可。
2.在龍門石窟佛教文化影響下的室內設計元素上的應用
洛陽龍門石窟聞名天下,是我國四大石窟之一,也是我們中原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那么,我們應該如何把藝術瑰寶龍門石窟與現代室內設計結合起來呢?
例如:把餐廳的設計與龍門石窟聯系起來。餐廳的門廳部分的效果展示,是對整個餐廳的文化的展示與表現。它的墻面浮雕可以取材于龍門石窟的佛像——奉先寺大盧舍那佛樣式。兩邊是緊密布置的小佛像。吊頂造型共十階向上依次遞進。吊燈使用紅燭吊燈,渲染了佛教的意境。地面采用蓮花尊的圖案,使墻面與地面相互輝映,從而搭建出洛陽龍門石窟中的一景,烘托出濃濃的佛教氣息,給消費者以莊重肅穆的感覺。現代與傳統文化的融合,給消費者以強大的視覺沖擊力。也讓我們再次認識到中原文化的價值與意義。半開敞散座區以高浮雕的天王力士雕塑來裝飾墻面,兩邊則以與石雕對比的黑鏡材料做主要裝飾,從造型上來說,豐富了墻面造型的層次。
從這個餐廳的整體設計來說,雖然以洛陽龍門石窟為主題,但是并沒有大面積地運用龍門石窟的素材,而是有選擇地舍取,又沒有完全舍棄,這也是一個度的問題。在取舍之間選擇,達到平衡和美感,這正是我國傳統中庸美學思想的核心體現。
3.在中原地域文化影響下的室內空間造型中的應用
河南博物院位于鄭州市金水區農業路上,是由設計師齊康指導建成。它是省內有名的地標性建筑,深受中原地域文化的影響,在空間造型中富有一定的變化。
河南博物館的設計構思是從河南的簡稱“豫”字中獲得啟發。“豫”是河南省的簡稱,是中國古老的象形文字,其形若人牽象,這正是中原先民們最早從天地洪荒中走出,步入文明的象征。因此,河南博物館的內部空間運用了兩頭躍起的大象形成相持與對抗的大三角形兩邊,它象征著宇宙萬物總是存在于平衡與轉換之中。雕塑的中間屹立著一位巨人,推開相持的兩頭大象,表現出中原的先民們在掌握自然規律中所擁有的無窮力量。這種力量與融合不僅標志著遠古,也反映著現代,同時預示著未來,蘊含著中國文化中特有的“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體現了河南在中國歷史上的顯著地位。
因此,從河南博物院的內部空間來看,一方面它以河南省的簡稱“豫”為出發點,但它并不是簡單地利用大象的外形,而是把傳統文化天人合一也融入其中。把傳統文化與中原文化完美地結合起來,材質統一,協調美觀。從平衡上來說,這正是中庸美學思想的實際應用,其把二者完美地協調統一在一起。
序廳是主館室內空間的起點,觀眾從這里走入中央大廳,便感受到了“歷史長河”。序廳大量斜線與柱子的應用,除了增添序廳的氣勢之外,也寓意了“黃河之水天上來”。這些黃河之水用若干折線造型來表達,并沒有用傳統意義上的大量曲線表達,也并沒有簡化為一根直線的造型。所以說,“黃河之水”的造型設計也表達了一定的中庸美學思想。
四、結語
中庸美學思想無處不在,它不僅影響著人們的居住空間,也影響著人們的思維方式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從以上中原文化受到中庸美學思想的熏陶,從而影響室內設計行業的新元素的興起,我們便可以得知中庸美學思想的是具有深遠影響的。中庸美學思想時刻提醒我們在不忘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將中原文化的特色與現代的思維相互融合,使中原文化發揚光大久。
參考文獻:
[1]林永憲.傳統文化與當代精神文明建設概述[J].絲綢之路,2010(18):54-55.
[2]朱志榮.論中國傳統美學思想的當代價值[J].中國美學研究,2007(00):160-170.
[3]王岳川.《中庸》的精神價值與當代意義——《大學》《中庸》講演錄(之四)[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8(2):1-22.
責任編輯:趙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