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虹
一入秋,秋色就像巨幅廣告懸掛在前方,誘惑著大家往斑斕深處去。上帝打翻了調色盤,可額濟納的秋卻只有一種色彩——黃色,在秋日暖陽的愛撫下更鮮亮明朗。秋風掠過,那些點點滴滴的黃連成一片,在眼前浮現,你墜入其中,無法抵擋金黃的海洋。
在額濟納,這樣的秋色只停留十天。每年十月,游客們從四方趕赴這里,只為驚鴻一瞥的金黃誘惑:胡楊林。
此地被冠名額濟納是哪一年?史料稀疏不可得。從地理區域看,額濟納是內蒙古自治區的最西端,大部分面積屬于沙漠,是真正意義上的地廣人稀:11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常住人口只有三萬多。
有歷史研究者把額濟納視為匈奴最早的都城所在地。秦時這里是大月氏領地,在西漢初年為匈奴牧地,公元前102年置居延都尉府,后又設“張掖居延屬國”。唐朝設安北都護府,元代置“亦集乃路總管府”,也是馬可波羅在元朝時記錄的“亦集乃”,同“額濟納”意思相近,在土爾扈特蒙古語中指“先祖之地”。清乾隆時(1753年),這里設立額濟納舊土爾扈特特別旗。

有人說,額濟納最早的歷史可追溯至夏、商、周時,屬于烏孫國。然而,再久遠的人類痕跡,在化石般存在的胡楊林面前都是很渺茫的。
胡楊,又名胡桐,蒙古語稱之為“陶來”,維吾爾語中的胡楊叫“托克拉克”,意思是“最美麗的樹”。被這些語言贊美的胡楊因為其頑強的生命力備受矚目,《水經注》《后漢書·西域傳》等均有胡楊的記錄,當時被叫作“胡桐”。
荒漠生存極不易,而具備“三抗”(抗干旱、抗風沙、抗鹽堿)能力的胡楊不僅扎下根來,還生生不息。廣為流傳的是胡楊的 “三個一千年”,即“活著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后一千年不朽”。年輕時高昂的胡楊,隨著年歲的增長自行變矮,樹頂的枝杈和樹干慢慢脫落,從三十米身高降到三四米高,但依然枝繁葉茂,直到枯干。哪怕枯枝崩裂,胡楊依然直立不倒,竭力屈張,完全對應了人們對它的贊美——錚錚鐵骨千年鑄,不屈品質萬年頌。
如此輝煌英雄的胡楊,大部分時候卻是靜默的,它每年只在幾天時間里盡展歡顏。近年來,由于額濟納胡楊林盛名鵲起,當地氣象部門專門推出“額濟納胡楊林最佳觀賞期預報”。2019年的最佳觀賞期預報稱,“今年額濟納胡楊林觀賞期于9月30日前后開始,持續至10月22日。”2019年的最佳觀賞期是10月6日前后,隨后氣溫降低,大約 10月18日前后一半的樹葉已飄落。到10月22日左右,樹葉基本落完,觀賞期結束。
短短十天,金黃散去芳菲盡。這讓額濟納的胡楊林顯得珍貴。更珍貴的是,在全球僅存的三處胡楊林中,額濟納胡楊林區位列其中,而且是保護最完整的。
胡楊,這種6000多萬年前就在地球上生存的古老樹種,大部分扎根在我國的新疆南部、柴達木盆地西部、河西走廊等地。氣候的變遷以及人類經濟社會活動的影響等導致了不少胡楊林的消亡,新疆塔里木河流域長達數百里的胡楊林曾經在干渴中倒下,如今那里已是專門的胡楊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了。
相比之下,到額濟納的游客是幸運的,這里現存的3萬公頃胡楊林,已被列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位于達來呼布鎮北28公里處,有一棵挺胸昂立的胡楊被稱為中國最美古樹。但到額濟納觀賞胡楊林的人,有更大的盛景款待他們。

2019年10月16日,內蒙古阿拉善盟額濟納旗境內的胡楊林(彭源/ 攝)
額濟納胡楊林面積不小,景區共分為八道橋,全程有28公里,游客往往會選擇步行走完一至四道橋,再乘車游覽四至八道橋。
每道風景各有千秋。有人說,二道橋的胡楊林最美,因為這里的晨昏可拍下胡楊林的金色倒影。是的,在這里和金黃胡楊林搭配的,是同樣純粹的色彩,碧藍的天空,悠悠的白云,都被投射在澄凈的水面上。金黃的胡楊林仿佛蕩漾在水中,藍天白云點綴其間;河邊的一排排胡楊林又宛如一條金色的絲帶,串起了天與地,染就水乳交融的金色世界。
也有人說,四道橋是最美的秋色。這里仿佛集中了最濃烈的金秋,每一片樹葉都耀眼璀璨,似乎把一生的光華匯聚到此時綻放。當金黃的胡楊樹遍布漠野的時候,蔚藍的天空下,發呆的大約只是游客了。快門按下的一個個瞬間,被記錄的與其說是美麗的胡楊林,不如說是對生命的膜拜。四道橋是電影《英雄》的取景地,影片的名字倒是符合人們對胡楊林的禮贊。
胡楊、沙漠、駝隊和日出日落的畫面,可在八道橋完整地捕獲到。作為額濟納最特別的胡楊林和沙漠景觀的結合部,八道橋沙漠既有粗獷和壯美,又有蒼涼和落寞。無論哪一種情緒,這里都可直擊內心,讓你瞬間沉淪。語言再美,也難以描述震撼人心的眼前,“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此處逢胡楊,一顧已惘然。惘然,更是迷失,迷失在額濟納金黃的遺世獨立中。
年輕時高昂的胡楊,隨著年歲的增長自行變矮,樹頂的枝杈和樹干慢慢脫落,從三十米身高降到三四米高,但依然枝繁葉茂,直到枯干。
時間充裕的話,可以前往居延海,那里等候訪客的,有海鷗、夕陽和蘆葦。居延海的意思是“天池”,湖面彎曲狹長,猶如新月。
據說古時的居延海土地肥沃,水草豐美,是我國最早的農墾區之一。但出現在史書中的居延海,更多則是“兵家必爭必守之地”。西漢的霍去病、李廣等著名將領,都曾飲馬居延海。詩人王維在這里寫下了《塞上作》:“居延城外獵天驕,白草連天野火燒,暮云空磧時驅馬,秋日平原好射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