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婷婷


摘 要:蒲公英行動推動非遺文化進校園、民間美術進課堂,通過對海南文昌本土藝術資源的發掘,充分利用當地的自然資源,采用美術的方式,用真正的藝術教育喚醒當地孩子的夢想,引導學生發現本土的特色文化,培養鄉村孩子對于本民族文化的認同,樹立他們的文化自信。
關鍵詞:海南椰雕;鄉村美術課堂;“蒲公英行動”
基金項目:本文系“海南椰雕在初中美術校本課程中的開發與應用”(Hys2019-249)研究成果。
在經濟高速發展且發達的城市,隨處可見的繪畫班是美術教育普及的信號燈。但是,對于偏遠地區和農村地區的孩子們來說,教育是稀有物,美術教育更是奢侈品。審美的缺失,無疑會造成很多社會問題,眼睛中少了發現美的元素,世界就仿佛失去了色彩,心理問題也會層出不窮。
一、“蒲公英行動”教學理念和方法
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在《以美育代宗教說》中提出:“鑒刺戟感情之弊,而專尚陶養感情之術,則莫如舍宗教而易以純粹之美育”。
“蒲公英行動”正是致力于推動少數民族地區以及偏遠貧困地區孩子們的美育教育,通過與地方行政部門、教研員溝通,進行田野調查、鄉村藝術教育,注重保留傳統的農耕文化、生活方式,傳遞民族記憶與價值觀,提升孩子們的文化自信,為了共同的“中國夢”努力。實現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要求,讓每個學生做到“對自己有信心,對未來有希望”。“蒲公英行動”十五年來的經驗告訴我們,在鄉村學校實行公平而優質的藝術教育,主要依靠志愿者、鄉村教師和當地教育行政領導及校長。只有通過大家不懈的努力,才能看到原野上盛開蒲公英。因此,對“蒲公英行動”種子教師的培養,是“蒲公英行動”進入新階段保持項目推進的保障。
2018年“蒲公英行動”項目將在以往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堅持通過地方文化土壤和民間美術傳承,播撒、培育蒲公英種子,力爭使用有限的經費、有活力的團隊,在新的發展時期和條件下,推進“蒲公英種子培訓項目”,奮發圖強,創造奇跡。活動的目的就是給那些邊遠地區鄉村的孩子帶來藝術教育的機會,在特別偏遠的農村地區,師資條件以及藝術教育機會非常缺乏,“蒲公英行動”其實是通過這些志愿者的活動,給當地的鄉村教師帶來示范性作用,更好地開展藝術教育活動。
在活動的過程當中,這些孩子也能夠得到一種心靈的塑造,這就是美育的作用,所以如果藝術作為一種知識和技能去教學的話,不能真正對學生的心靈造成影響,這也不是真正的藝術教育。所以在進行教育的同時通過他們自己的雙手和他們創造的作品也同樣使他們的學習環境、生活環境發生改變,這恰恰就是藝術的功能和作用。
二、考察挖掘文昌本土文化藝術資源
“蒲公英行動”,就是要讓鄉村孩子通過藝術教育成為胸懷夢想、自信成長的人。“蒲公英行動”推動非遺文化進校園、民間美術進課堂,所作所為就是做著這樣一件事情,用真正的藝術教育喚醒孩子的夢想,樹立對自身文化的認同,由自信走向自強。
“蒲公英行動”夏令營活動是從2016年暑期開始的,分別在5個地方。2017年在9個地方,2018年是12個地方,今年有15個地方。筆者參加的“蒲公英夏令營活動”是在著名的“椰鄉”——文昌。
行動,有一個重要的理念,那就是要充分利用當地的文化資源、生長環境當中這些藝術來使孩子們有所改變,開展藝術教育活動很多時候就是要打動孩子們的心靈,所以在開展夏令營活動之前,筆者通過查閱文獻資料,詳細了解了文昌的各種民間藝術。
我們公益行動所做的就是要讓藝術真正發生在孩子身邊,使藝術真正對孩子的心靈產生影響,所以我們提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理念,那就是“非遺文化進校園,民間美術進課堂”,如果能夠做好的話就可以使藝術教育的作用真正發揮出來,我們并不否定高雅藝術、經典藝術的價值,但是如果說要進行鄉村藝術教育,就必須從孩子們的內心出發,從他們身邊的東西出發。非遺民間美術是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世代相承的傳統文化的表現形式,也是我們的文化財富,所以國家特別強調在基礎教育當中,一定要注意中華傳統文化藝術的傳承。
非遺與群眾的生活密切相關,是世代相承的傳統文化的表現形式,我們祖祖輩輩日常生活中就是運用這些東西來生活的,所以這也是一種文化財富,所以國家特別強調在基礎教育當中,一定要注意中華傳統文化藝術的傳承,實際上跟“蒲公英行動”的民間美術進課堂理念不謀而合。
三、利用文昌地方文化資源組織美術教學和創作
椰雕在海南文昌家喻戶曉,它是本地傳統的民間工藝美術,也是本地人經常接觸到的藝術品。筆者通過查閱各種關于海南椰雕的文獻資料,對椰雕有了初步的了解,又到位于海口騎樓老街的椰雕工作室,對海南椰雕省級傳承人吳名駒進行了拜訪。
俗話說,“海南椰子半文昌,文昌椰子半東郊”。為了更好地推進“海南椰雕藝術”課程,筆者到東郊椰林進行考察,走訪椰子工藝品加工廠(圖1),撿到了許多形態各異的椰殼碎片、樹枝和木板,給課程提供了很多素材。
創作時,學生大多遵循“依形而作”這個原則,綜合運用各種自然資源,例如,樹枝、干草、干花。在課間,筆者經常帶領學生們到大自然中尋找各種素材,引導學生從平凡中發現美,體會美術與生活的聯系聯系。讓學生更好地領會文化內涵,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原以為這個椰雕課程對于低年級的孩子來說,可能會比較有難度,但經過這次活動,筆者對這群熱愛繪畫的孩子刮目相看, 他們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和敢于嘗試的勇氣,值得我們所有人學習。課程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通過這種方式,引導學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參與美術學習,學會在現實生活情境中發現問題和分析問題,并且綜合運用美術學科及跨學科知識、技能解決問題。圖2和圖3是此次活動完成的部分椰雕創意作品。
此次行動推動非遺文化進校園、民間美術進課堂,通過對本土藝術資源的發掘,充分利用當地自然資源,采用美術的方式,用真正的藝術教育喚醒孩子的夢想,引導學生發現本土的特色文化。“蒲公英行動”對于學生來說,不僅能認識本土的優秀文化,感受本土藝術文化的多樣性,而且能切身體會到美術與他們的生活密切相關,讓學生更好地領會文化內涵,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人文素養,更能培養他們對家鄉和民族的自信心與自豪感。參加這次的“蒲公英行動”,筆者有很多感觸和收獲,并且更加堅定走教師這條道路的決心。
四、使其內化為生活的一部分
兒童美術理論專家胡曉珮說:“兒童所身處環境中的一切,如建筑、音樂、禮儀、審美取向、生活方式等,就如同土壤、氣候之于植物,都作為文化要素在時刻影響著他們并形成觀念、態度與意識,內化為生命的一部分。”
“蒲公英行動”推動非遺文化民間美術進課堂,要做真正的公益行動藝術教育,要做到這三點:第一,堅持從本土文化資源出發的教學理念,特別是孩子認為藝術是離他們非常遙遠的在象牙塔里面的東西;第二,是要培養更多的鄉村教師,使他們成為“蒲公英行動”的種子教師,幫助更多的種子教師建立美麗的學校,而這些只能靠那些真正的鄉村教師才能做到,所以一定要培養蒲公英的種子教師;第三,通過推動學校美育環境建設,讓美育“看得見”,發揮藝術的真正作用。
回望“蒲公英行動”,豐富多樣的民間美術教育已將傳統文化鐫刻在孩子們的心靈深處。其實,“蒲公英行動”不僅豐富了孩子們的童年生活,也潛移默化地改變了當地人的一些觀念。用當地的文化資源開展藝術教育并強調引入現代藝術教育理念和方法,孩子們的這些作品不僅僅只是完成,它還有一定的視覺效果,真正意義上使這些作品能夠對他們的心靈產生影響。類似的藝術活動并不是單純的知識和技能的傳授,它起到塑造心靈、美化環境的作用,所以美術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起到的作用就是塑造孩子們的心靈,幫助孩子們樹立高度的文化自信,使其走向文化自強。
參考文獻:
[1]蘇歡.“蒲公英行動”:鄉村兒童民間美術教育探索之路[J].民藝,2019(2).
[2]陳衛和.農村孩子也有夏令營[N].美術報,2018-11-24(014).
[3]段鵬.通過鄉村美術教育致力于文化傳承:“蒲公英行動”的使命與責任[J].美術,2018(7).
[4]明躍玲,彭繼媛,徐媛.論民族地區校本課程開發對學生終身發展的作用:以湘西地區民間美術校本課程“蒲公英行動”為例[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5(17).
[5]謝麗芳.薪火傳承中的“蒲公英行動”:以美術教育促進民族地區學校多樣性文化的傳承[J].中國美術,2014(5).
[6]蒙樂生,胡亞玲.“天南貢品”:海南椰雕[J].今日海南,2008(10).
作者單位:
海南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