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 地
糧食電子交易市場(以下簡稱交易市場),是大宗商品交易市場,它與糧食現貨市場和糧食期貨市場,一起構成完善的糧食商品交易市場體系。交易市場是競價交易,進入交易市場的買賣雙方眾多,多對多交易,市場競爭充分,所生成的價格,即成交價格,具有市場經濟價格的公平性、指導性和權威性,為市場、商家和政府相關部門所關注。與糧食期貨價格相比,交易市場通過競爭形成的成交價格,更貼近糧食現貨市場價格。因此,交易市場通過競拍所生成的交易價格,以及由此連帶反應出的豐富多樣價格信息,包括物流信息、倉儲信息和融資信息等,是客戶、市場和政府決策部門等涉農部門的重要參考信息,同時,交易市場基于本交易市場交易價格而挖掘、梳理和采寫的原創信息,對客戶、市場和政府同樣有重要意義。
交易市場,是現代新型糧食交易模式,是在糧食現貨市場、批發市場的基礎上演變而來的,是電子商務平臺在糧食交易中的應用和拓展,其成交價格通過競價生成。交易市場是一個交易系統,系統中有眾多買賣者,交易模式、賣家信息和買賣家市場進入和退出的相關規定,都比較清楚。在這個體系中,糧食交易競價、交割和物流管理等過程都是電子化。交易市場為買賣雙方提供有效銜接,有利于節約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能促進糧食產業健康發展。
通常,交易市場的構成:糧食交易商,包括供需雙方、合作社和涉農企業;金融機構,包括支付、融資、保險和擔保等金融機構;交割場所,包括儲存倉庫、交割庫和交易場所。交易市場以交易為核心,全方位為客戶服務,如信息咨詢、倉儲物流、支付結算和融資服務等。交易市場是以現貨倉單為交易標的物,利用互聯網進行集中競價交易,統一撮合成交和結算付款,價格行情可實時顯示。交易市場的本質,就是進入市場的買賣雙方,據交易市場提供的信息和規則,溝通協調,建立契約關系,信任機制,分享交易市場、買賣雙方企業獨有的資產信息,進行交易,實現共贏。
充分的市場競爭,能夠生成真實和權威的市場價格。市場價格生成條件包括眾多交易參與主體、產業鏈相關企業和高市場透明度。規范的交易市場交易規則和運行機制,高效、公平,競價充分,完全符合市場價格生成的條件,所以交易市場生成的成交價格,具有靈活性、競爭性和代表性。靈活性,是指生成的糧食交易價格,能夠對糧食市場的信息變化作出快速及時的反應;競爭性,生成的交易價格具有較大市場影響力;代表性,所生成的交易價格對涉糧產品和行業具有指導作用。
拍賣,或者說競價銷售是古老的價格發現機制,其核心是價格競爭,成交價格的生成受多種因素影響。以糧食電子交易市場為例,影響其成交價格的因素,有宏觀因素和微觀因素。宏觀因素,包括大的經濟、金融環境、糧食市場供需和運輸狀況等。微觀因素,包括進入交易市場的買賣雙方數量、標的的瀏覽次數、交易市場的服務水準、交易市場的競拍屬性設置、起拍價、加價幅度、出價次數、以往成交價格、賣家信譽、買家競拍積極性等。市場供求關系、競買者策略變化和信息搜尋研判,是發現成交價格的三種機理。競拍中,供求力量均衡是價格發現的基本過程,而競拍策略調整和信息搜尋是價格發現的動態過程,而且影響競拍的因素,要比現貨市場復雜多變。
從心里上講,交易市場的買家可分為三種:競買立場堅定者,對標的估價和心理價位明確,能按競價策略理性競價,超出心理價位就放棄;競買立場猶豫者,對標的的估價和心理價位不明確,競價中猶豫不決,不斷調整出價;機會主義者,競價中細心觀察耐心等待,理性執行競價策略。在實際的競買中,影響競買者的因素復雜多變,包括性別、年齡、職業、教育程度、風險態度、心理價格差異、理性程度、參與動機、專業知識、競拍成本和競買經驗等,特殊情形時,競買者的理性是有限甚或非理性。

圖1:影響糧食競拍成交價因素圖
通常,競買者會對起拍價和加價幅度較高的商品,擁有更高的估價。而較低的起拍價和加價幅度,會吸引更多的競拍者進入。根據哈爾濱工業大學學者孫麗麗研究,對于交易市場,為吸引更多買賣雙方進入市場,可設定較低的起拍價格、較高加價幅度、適度增加拍賣時間,以及提供優質服務,如價格保險業務。
交易市場的信息部門,是為客戶服務的重要部門,其職責是收集梳理挖掘糧食市場信息,以及與涉糧相關的信息。對于貿易糧的交易市場來說,客戶多元眾多,他們更加關注各方信息,信息部門的職責越顯主要,類似軍隊的軍情部門或政府的政策研究研究部門。因此,交易市場的信息,要圍繞成交價格,構建完善的價格信息體系,多元、及時和準確;交易市場本身,要有原創的獨家的信息產品,并且按著客戶的需求,信息要有前瞻性、預測性和多樣性。
價格信息是最為市場關注的,交易市場的成交價格信息,尤為買賣雙方、市場和涉農部門關注。因此,在交易市場成交價格的基礎上,科學構建交易市場價格信息系統是必要的。這首先是大數據庫的建設。其次是實時的信息搜集傳遞,包括成交價格信息、現貨價格信息、期貨價格信息、港口價格信息、國際市場價格信息,主產地和主銷區價格信息等,以及涉農綜合經濟信息等。這些信息通常來自涉農網站、有關會議、研討會和領導講話等。
作為大型交易市場,除了構建上述信息體系,滿足客戶基本需求外,還要有自己的原創信息,吸引服務更多客戶。原創信息的獲得,首先是交易市場成交價格信息的梳理開發,包括隨交易價格生成而生成的物流、金融等豐富信息;以及交易后,客戶、有關物流、金融部門反饋回來的多樣信息。第二,召集客戶座談會,產銷區、港口的調研、與有關涉農強力部門的溝通聯絡。第三,大數據庫信息庫的建立和開發。大數據庫信息浩如煙海,要挖掘、梳理和生產客戶、市場和涉農部門最需要的信息。值得一提的是,對交易完成后各種信息和大數據庫信息的跟蹤和開發,容易被忽視或投入研究不夠。第四,糧食價格指數研究建立。糧食價格指數,是衡量糧食價格變化程度的重要指標。積累大量多年價格數據,綜合運用移動平均法和同歸分析法,建立糧食價格指數,可對未來糧食價格指數預測。
確定信息源后,原創信息的寫作,力求準確、及時和權威,多用圖表。稿件數據要最新、準確和權威,數據單位標準要規范,語言簡潔易懂,標題和開頭或導語,要有吸引力。信息采集人員平日多積累,加強國內外經濟和政治方面知識的學習,培養信息采集的敏感度。對各種基礎數據,如國家糧油平衡表、美國農業部平衡表、期貨現貨價格走勢和港口、產銷區基本信息,需了如指掌。傳播技術手段要多樣性,如網站、公眾號和APP等。交易市場信息系統的建立和原創信息的采寫,需要人力物力的投入,且人才專業背景知識宜多樣,如數理統計、經濟、金融和新聞等。信息的采集和傳播,要在法律法規框架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