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豐鎮市,北通俄蒙,南接中原,是自治區的“南大門”,京津冀的“旱碼頭”,這里深度融合了草原文化與晉商文化,被譽為“塞外古鎮,商貿客棧”。
2018年,豐鎮市成為內蒙古自治區首批、烏蘭察布市首家脫貧摘帽市。2019年,豐鎮市繼續把脫貧攻堅作為全市最大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來抓,既抓好剩余貧困人口的脫貧,又抓好已脫貧人口的鞏固提升,脫貧攻堅取得階段性成果。
產業有“菜單” ?按需搞幫扶
豐鎮市繼續通過“菜單式扶貧”,充分征求貧困群眾的需求和愿望,貧困群眾可根據需求在“菜單”上“點菜”,政府根據貧困群眾的需求進行“配菜”,幫扶干部根據貧困群眾的需要及時“上菜”,做到精準有度,讓精準實打實。
2019年,有關部門制定了《豐鎮市產業精準扶貧實施意見》和《豐鎮市產業脫貧項目到戶補貼實施方案》,產業包括種植業、養殖業等脫貧產業項目共計30多項,“菜單式”補貼資金共計投入2040.2萬元,項目按要求建成并通過驗收合格后,按照補貼目錄規定的補貼標準予以資金補貼。貧困戶結合自身實際自愿選擇適合的項目清單實施,政府給予項目支持、資金補貼和技術指導。
綠康源移民新村的貧困戶張福禾在政府的扶持下,種了25畝土地,養了5頭豬、5頭牛。張福禾介紹說,他的兩頭小牛按照“生產小畜”補貼的政策,可以得到6000元的補助,種的25畝玉米,每畝補貼160元,共計4000元,分春秋兩季補給他?!按禾煜路N時,補貼的錢用來購買種子、化肥、地膜等農資,到了秋天不僅能收獲玉米,還能得到第二筆2000元的補貼”。
同時,豐鎮市大力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助力脫貧攻堅、增加貧困群眾收入的重要途徑,重點建設了60個集體經濟項目,實現了集體經濟“清零、遞增”目標。2019年,豐鎮市在8個鄉鎮和1個涉農辦事處新建、擴建或入股各類專業合作社,實施涉及服務業、加工業、種植業、養殖業、制造業共45個扶貧項目,投入扶貧資金3537萬元,覆蓋帶動貧困戶6088人。
官屯堡鄉后營村村委會主任尹長命介紹說,2018年,后營村種植高粱200畝,由于沒有機器收割,生產效率低。2019年村里買了幾臺大型機械,成立了機械合作社,瞄準市場種田,調整結構賺錢,開始發展集體經濟。“我們力爭在2019年年底經濟收入突破10萬元,2020年年底爭取達到30萬元,實現脫貧攻堅產業項目長效收益?!币L命說。
2019年,豐鎮市還將加快推進兩個扶貧產業園的建設,擴建豐西扶貧產業園,新建豐東扶貧產業園。目前,豐東產業園計劃總投資10.09億元,已引進8個板塊、9個項目落地,安排種植經濟林2萬畝、中藥材5000畝,建設檸條加工、果品加工、脫水蔬菜、生態旅游、肉牛和奶綿羊養殖等項目,通過吸納貧困人口務工、資產收益、設置公益性崗位等,可帶動貧困人口2600多人脫貧。
從“幫扶為主” 到“自我發展”
2019年,豐鎮市大力推進產業扶貧,進一步把貧困群眾吸附在產業鏈上,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和自我發展能力,實現由“幫扶為主”到“自我發展”的轉變、從“基本脫貧”到“穩定脫貧”的轉變。
官屯堡鄉小莊旺頭東溝村村民高紅瑞說起現在的生活,笑得合不攏嘴,“嶄新的住房,漂亮的院落,成群的牛兒,生活越來越好”。在政府的支持下,高紅瑞依靠養牛實現了脫貧,“現在養了8頭大牛、7頭牛犢,根據政策,每產1頭小牛,政府補貼3000元。今年我賺了六七萬元!”高紅瑞一邊添草料一邊說。在高紅瑞看來,雖然現在政策好,政府給的補貼也很高,但是實現脫貧還是自己的事情,下一步,他將擴大養殖規模,靠自己的勤勞奔小康。
為了幫助一些貧困戶解決就業問題,豐鎮市還積極引進企業為他們提供就業崗位。內蒙古綠康源生態農業有限公司便是其中一家,該公司與貧困戶簽訂勞務合同,貧困戶到公司打工,每人每月工資1920元,同時公司鼓勵并指導貧困戶利用蔬菜下腳料養豬、雞等,公司負責把好質量關和回收,增加貧困戶的收入。
綠康源移民新村65歲的劉玉堂就常年在該公司打工,他說:“現在有新房子住,有營生做,我在綠康源公司打工,一年能賺1萬多元,我養的2頭母牛都產了小牛,一次性得到補貼6000元?,F在牛的市場行情看好,我今年收入4萬多元不是問題。雖然老伴兒有點病,但有家庭小藥箱,住院還能報銷,我們太知足了!”“自身必須努力!光靠政府幫扶是不行的。政府幫你,自己更要好好弄著呢!坐在那兒就等政府幫扶,那不行!”
內蒙古綠康源生態農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王美蘭介紹,公司目前采用“一園一基地+互聯網”的經營發展模式和思路,為當地群眾解決了200余人的就業問題,帶動當地30余戶發展生豬養殖,真正實現了農民在家門口也能賺到錢的愿望。
2019年,豐鎮市還將開展“脫貧之星”評選表彰活動,形成長效的正向激勵機制,計劃評選表彰450~500人,給以生產獎補。建立“愛心超市”,采取對貧困對象“以表現換積分,用積分換錢物”的幫扶方式,讓脫貧戶樹立自強自立、自力更生、不等不靠的信心。
(內蒙古 ? 任利生 ? 李慧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