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防衛是法律賦予公民的一項重要權利,對于威懾犯罪分子,制止和預防犯罪意義重大。但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對如何行使正當防衛權,其中“當”與“不當”的界限如何把握,卻有一些誤解和困惑。筆者通過以下幾個案例向讀者介紹正當防衛的相關知識。
案例一: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
陳某和妻子孫某同在一建筑工地打工,一天晚上加班時,遇到該工地木工周某、容某等四人酒后滋事,調戲孫某。陳某在勸解、反抗過程中遭到周某、容某等圍毆,便掏出隨身攜帶的折疊小刀向他們揮去?;靵y中,折疊刀刺中了郭某左腹股下方,造成左股動靜脈斷裂致失血性休克死亡,還致容某等三人輕微傷。案發后,法院經審理認為,被告人陳某是在被圍毆的狀態下,孤身一人面對多名手持器械的侵害之人實施的防衛。其中,被害人手持的器械足以讓陳某的生命安全受到嚴重威脅,且被害人逃離現場后,陳某再無傷害行為。無論從手段和強度上看,被告人的行為都符合正當防衛的條件,依據相關法律規定,法院遂宣判被告人陳某無罪。
案例二:防衛過當,可減輕或免除處罰
農村青年傅某經培訓合格后,在沈某經營的服裝廠擔任裁剪工。工作幾個月后,傅某多次因工資待遇等問題與沈某發生爭執,引起沈某不滿。一日傅某上夜班時遲到,沈某糾集車間女工王某、李某等三人突然對傅某拳打腳踢,傅某則順手抓起一把大號螺絲刀進行遮擋防護。撕打中螺絲刀刺進王某背部,使其肺部受損,經法醫鑒定構成重傷。法院審理認為,被告人在突然遭受不法侵害的情況下,有權采取防衛行為,但其防衛明顯超過了必要限度,屬于防衛過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有關規定,應負刑事責任,但應當減輕或免除處罰。法院以故意傷害罪判處傅某有期徒刑1年。
案例三:事后防衛,構成故意傷害罪
王某與閔某、楊某等四人未經允許來到郭某承包的魚塘夜釣。郭某發現后,在追趕途中手持鐵鍬對王某的頭部、肩部、胳膊進行擊打。經法醫鑒定王某的損傷程度為輕傷二級。案發后,郭某主動報警并如實供述了犯罪事實。法院認為,被告人發現王某等人釣魚后,手持鐵鍬追打,主觀上具有傷害他人的故意,客觀上造成了傷害結果,遂作出一審刑事附帶民事判決:被告人郭某犯故意傷害罪,判處有期徒刑9個月,賠償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王某經濟損失3.2萬元。宣判后,郭某以自己的行為屬于正當防衛為由提出上訴。二審法院經審理,認為上訴人的行為屬于“事后防衛”,客觀上沒有防衛的必要性,遂作出駁回了郭某的訴訟請求,維持原判的終審裁定。
說法:
以上三個案例,分別涉及正當防衛、防衛過當和不必要的“事后防衛”等法律規定。那么,什么是正當防衛呢?《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十條規定:“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的,屬于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正當防衛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睆倪@一規定可以看出,正當防衛必須同時符合以下五個要件:一是防衛的起因,必須有危害社會的不法侵害行為發生。這里的“不法”,是廣義的不法,并不要求必須達到刑法上的違法性,也不要求達到犯罪的程度,只要具有不法的性質即可。二是防衛的意圖,即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三是防衛的對象,必須是針對不法侵害者本人。四是防衛的時間,必須是危害社會的不法侵害正在進行?!罢谶M行”指的是:直接在眼前即將馬上發生;已經開始進行;還在持續當中。五是防衛的限度,這是區分正當防衛和防衛過當的關鍵點。防衛過當,是指正當防衛行為超越了法律規定的防衛尺度,因而應當負刑事責任的情況。但對于正在進行行兇、殺人、搶劫、強奸、綁架以及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衛行為,造成不法侵害人傷亡的,不屬于防衛過當,不負刑事責任。
需要明確的是,以下行為不屬于正當防衛:(1)打架斗毆中,任何一方對他人實施的暴力侵害行為。但互毆中有兩種情況存在正當防衛行為:一是一方已經停止斗毆,向另一方求饒或者逃跑,而另一方仍緊追不舍,繼續實施侵害的;二是在一般性的輕微斗毆中,一方突然使用殺傷性很強的兇器,另一方生命安全受到嚴重威脅的。(2)對假想中的不法侵害實施的“防衛”行為。(3)對尚未開始不法侵害行為的行為人實施的“防衛”行為。(4)對自動停止,或者已經實施終了的不法侵害的行為人實施的“防衛”。(5)不是針對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者本人,而是無關的第三者的“防衛”行為。(6)不法侵害者已被制伏,或者已經喪失繼續侵害能力時的“防衛”行為。(7)挑撥式的“防衛”行為,即為了侵害對方,故意挑逗他人向自己進攻,然后借口正當防衛加害對方。(8)對精神病人或者無刑事責任能力的未成年人的侵害行為實施的“防衛”行為。(9)對合法行為采取的“防衛”行為,如公安人員依法逮捕、拘留犯罪嫌疑人,緊急避險等。(10)起先是正當防衛,但后來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行為。
(山東 ? 禾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