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艷琰 陳旋(江西財經職業學院)
近日,網經社旗下的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布的《2018年度中國跨境電商市場數據監測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達9萬億元,同比增長11.6%。其中,出口跨境電商規模7.1萬億元,進口跨境電商規模1.9萬億元。跨境電商產業在東部地區增長尤為迅猛,而中西部地區也非常渴望通過這一產業獲得經濟增長。
跨境電子商務,簡稱跨境電商,是指分屬不同關境的消費者和銷售者,通過電商平臺達成交易、通過電子支付進行結算,并通過跨境物流送達商品、完成交易的一種國際商業活動。隨著傳統的國際貿易產業增長出現停滯,跨境電商產業目前已經是我國貿易增長、對外貿易轉型升級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同時也是拉動地方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根據《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出口跨境電商賣家主要集中在廣東省(20.5%)、浙江省(17.2%)、江蘇省(12.8%)、上海市(8.3%)、福建省(6.5%)、北京市(5.2%)、山東省(3.4%)、河北省(2.2%)和其他地區(23.9%)。東部地區占據了主要比例,中西部地區除了河北以外,其他身份所占比例均低于2%。中西部地區相比東部地區的跨境電商發展速度有著明顯的劣勢。原因在于:其一,東部地區以前就是我國制造業基地,配套廠家完善,工業基礎好,出口資源多;其二,東部地區以前也是我國傳統的外貿基地,外貿傳統好,相對來說,企業從線下轉型到線上比較容易;其三,東部地區服務型企業多,網絡公司、金融公司、IT公司整體水平較高,創新能力強,有利于數字化轉型。
我國中西部地區自然資源、勞動力相對富足,而資本相對不足。勞動力相對富足,意味著人力資源成本比較低。跨境電商產業一定程度上,也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從跨境電商各崗位,如美工,網絡維護,客戶服務等工作來看,都需要大量的人力資源。較低的人力成本可以攤低跨境電商企業的運營成本,極大地提升企業的競爭力。中西部很多地區,有著獨特的人文風貌,例如云南、貴州、四川等地,少數民族聚居,有著很多特色手工藝品和土特產品。跨境電商企業可以在此基礎上大力開發一些文創產品,在跨境電商網絡平臺上打造一批爆款產品。獨特的生態和氣候條件,使得中西部地區的農副產品也極有優勢。如新疆的紅棗、玉石,貴州的辣椒醬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我國在中西部地區建立了一批工業基地。雖然隨著改革開放和東部的崛起,中西部地區這些工業基礎顯得沒落。但是,工業的底子還在。中西部地區的高等教育也很發達。例如,西安交大、蘭州大學等仍然是工科強校,培養的大批產業鏈人才仍然留在中西部地區。中部地區的武漢、河南等省份,更是招商引資的大省。統一企業、富士康等高端制造業紛紛落戶,帶動了一大批附屬產業的發展。隨著東部地區跨境電商產業生產成本和運營成本的逐漸提升,相當一部分的產能,選擇轉移到中西部地區,慢慢地將只會是一個時間的問題。
中西部地區在東部地區的影響下,近年來,對于數字經濟、數字政務等產業表現出超乎尋常的熱情,也做出了一批非常有影響力的建設產業和項目。例如,江西省會南昌舉行的世界VR大會通過主旨演講、主論壇、專業論壇、虛擬現實產業創新大賽、發布VR/AR年度創新大獎、VR國際電影節、發布VR50強企業等系列活動,吸引大批的世界知名VR企業來昌投資。2018年大會期間簽訂的154項目已開工,世界500強和行業龍頭8家、國家級重點實驗室1家已落戶南昌VR產業基地。在貴州貴陽舉行的大數據博覽會,百度、阿里、騰訊、華為、蘋果、微軟等國內外頂尖的高科技公司都紛紛參展,一時讓這個數據博覽會矚目全球。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能駕駛,智能醫療,智能教育等等人工智能時代智慧的一切,都離不開大數據。這些活動為中西部地區發展跨境電商奠定了一定的產業基礎,未來當地的跨境電商產業的增速可能會加快。
如果沒有高素質的跨境電商人才,那么發展中西部地區跨境電商產業必然是一句空談。例如要積極培育與跨境電商相關的網絡營銷、供應鏈、商務英語(小語種)、電子商務等專業的高端人才。目前中西部地區的高校學生學的大多是傳統的國際貿易理論知識,而且由于中西部地區國際貿易產業本來就沒有傳統的東南部地區發達,學生少有參加頂崗實習的機會。學生底子薄弱,自然就不能與跨境電商企業的需求對接。中西部地區的政府可提供優惠的物質條件,鼓勵本地的高等學校和高職院校,積極申報與開設與跨境電商相適應的專業,引進專業老師和東部地區跨境電商企業一線的管理人才,大力培育跨境電商產業發展急需的人才。同時,對培養和引進的跨境電商人才,當地政府還要做好各方面的保障工作,以期留住人才。
中西部地區資源豐富,各種特色農產品、土特產很多。但是如何進入市場渠道,打開銷售局面,需要優質的銷售平臺與市場生態環境。中西部地區政府部門可與Ebay,亞馬遜等著名跨境電商平臺的中國公司,以及跨境電商行業協會合作,推廣當地的特色產品,幫助本地企業快速接觸外國的消費者,進入豐富多樣的海外市場。與此同時,中西部地區應盡力通過市場化等方式,大力發展與跨境電商有關的普惠金融、電子政務、大數據產業等,有條件的地區還可以盡量發展云計算、智能制造等高端數字經濟生態環境。跨境電商不是一個單獨的產業,在它的背后,有著多個行業進行支撐和配合,對于這一點,中西部地區的政府和企業一定要尤為重視。
跨境電商最大的競爭力之一的快速的物流配送能力。中西部地區跨境電商企業與境外消費者交易時,一定要能夠保障物流的暢通與運輸的速度,否則將會極大地影響國外消費者的購物體驗,甚至引發索賠和訴訟。而且中西部地區做跨境電商銷售的產品很多是當地的特色水果、土特產等商品,那么對物流的實效性要求會更高。東部地區毗鄰港口,機場等國際物流運輸設施非常齊全,在這方面的優勢非常明顯。中西部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相比較之下,更為落后一些。因此,一定要重視建立現代化的國際物流體系。建設高標準的物流體系雖然成本很高,但有利于減少跨境電商產品在運送過程中的損耗,提高客戶滿意度,從長遠來看是非常劃算的。在一些財政支出壓力比較大的地區,可以與菜鳥物流、順豐、EMS等大型的國際物流商合作,提供專用渠道,服務中西部地區的跨境電商企業。
我國部分省份已經比較重視數據產業。但是據調查,各省的信息化水平發展程度仍然與其GDP呈現正相關的關系。中西部地區長期以來GDP平均水平低于東部地區,信息化程度也呈現出較低水平。以河南省為例,2014年12月當地網民規模達3474萬人,網民普及率36.9%。這比全國信息化平均水平低了近10個百分點。網絡發展的緩慢和不健全明顯阻礙了中西部地區跨境電商的發展。尤其是一些偏僻的農村,光纖寬帶不普及,4G信號不好的現象仍有存在。但是,經濟發展水平落后的地區,也是有可能實現信息化水平的趕超。當地政府首先要提高對信息高速網絡重要性的認識,沒有好的信息平臺,想要發展電子商務就是空談,更不用說跨境電商了。其次,要和中國電信、聯通等國家骨干電信企業合作,加大核心網絡建設,甚至可以提供一定的補貼。最后,可以借國家大力發展5G網絡的東風,實現非均衡、超常規的發展,從而在較短的時間內接近,甚至趕超東部地區信息化水平較高的省份。
總而言之,中西部地區的跨境電商產業的發展,離不開從資本、硬件、人力資源的部署。地方政府和企業要始終堅持數字化意識,要意識到跨境電商是本地產品進入全球市場的關鍵,通過各種手段進行營銷創新,不斷提高數字化水平,最大做強中西部地區的跨境電商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