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侯斌剛(西安科技大學理學院)
在校企合作模式的實施過程中,促進了學生管理工作方向的轉變,由單一化主體轉變為雙主體方向。雖然校企合作對績效考核、實踐教學等方面明確了分工,但由于受到諸多方面因素所影響,往往存在很多層次問題,例如職責權利不一致、標準不一致等問題。在具體實訓期間,由于教師無法實現多個地方管理,到整體管理效果并不明顯。
自校企合作模式實施以來,促進了學生身份上的轉變,同時兼顧學生與員工雙重身份。學生在參加企業實訓過程中,此時學生在管理者的眼中便是員工,而高校學生要意識到自身角色的轉換,要以學徒的身份接受企業的管理,以及企業所提供的培訓教育。此外,根據相關數據調查顯示,現階段高校學生主要以獨生子女居多,他們在家庭中往往備受關注,父母對其過于溺愛。但在企業實訓過程中,一旦遇到挫折或者難題,將會在很大程度上打消了其積極性,這對于學生的學習成長極為不利。
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較而言,校企合作模式的實施,對于高校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生要保證自己在不同企業或崗位上注重實踐。由于學生失常處于角色的轉換中,這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生的心理造成不良影響。此外,企業與高校存在明顯的差異,企業實現環境往往具有一定的復雜性,涉及到人際關系等方面問題,如果在工作崗位上沒有處理好人際關系,導致學生僅能夠感受到企業生產勞動繁重,產生消極情緒,不利于學生未來發展。
高校在為學生安排實習時,過于注重經濟待遇方面因素,并沒有給予實習與專業契合度足夠的重視,使得該方面的工作往往被忽視,使得學生片面的認為自己所學專業與實習單位不符,對自己未來的工作產生懷疑。當學生進入到專業不對口的實習企業后,此時他們內心難免會產生失落感,學生在具體實習工作中缺乏足夠的工作熱情,并且工作上也是消極怠慢。根據高校實習計劃所規定,學生完成實習工作后,需要及時返回學校撰寫畢業論文,做好實習報告,部分業務能力較強的學生在實習期間會得到企業的重視,留在企業之中提前就業,但對于部分不適應崗位的要求的學生而言,往往由家里負責找人安排,致使回到學校的學生少之又少,導致教學任務難以完成。
近些年來,校企合作模式得到推廣,由于部分高校急于求成,在管理、機制、制度方面建設不夠,導致實習效果不明顯,并且各參與方都存在嚴重的不滿。實習單位具有點多面廣線長、管理難度較大等特點。高校學生在具體實習過程中,高校只能通過手機、微信等通訊形式與學生取得聯系,而高校傳統管理制度已經無法滿足當前實習管理的需要。而高校僅對集中組織大批量實習生派出帶隊教師,對于部分較為零散的實習生,卻存在無人問津的現象。同時,部分學生在實習過程中,不能夠正視崗位分配,對于實習期間出現的挫折不能夠很好的面對,知識很多學生半途而廢,導致頂崗實習趨于形式化。
單純依靠學校或企業單方面對實習學生的教育管理效果較差,為了改善當前這一現狀,加強學生教育管理實效,高校要結合具體實際情況,創新教育管理模式,積極推廣“校企合作”模式,倡導“校企家”三級聯動機制,通常情況下,所謂的“校企家”主要指高校、企業、家庭三方,為了強化對學生更好的教育管理,需要三方進行有效配合。高校作為教育的主導者,為學生的成才發揮著不可取代的作用。因此,高校要注重發揮自身的作用,需要強化與企業交流,注重與企業建立長期的合作機制,同時還需要家庭方面的理解和支持,為高校學生頂崗實習工作的開展提供重要的保障。高校、企業、家庭三方既要相互配合,主動協調,又要各司其責,各負其責,促進三方更好的進行合作。
高校在對學生進行教育管理時,需要不斷完善教育管理制度,具體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內容:其一,構建以過程管理為主線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在實際的構建過程中,高校要重新審視當前的工作,協調好各方面的關系,明確各部門在實習中的職責,需要各部門之間相互配合,彼此之間互動交流。同時,還需要加強對實習指導教師與輔導員管理,明確其崗位職責。定期對實習指導教師與輔導員進行專業培訓,在教師專業知識得到提高的基礎上,還應對學生在企業中的表現進行全程跟蹤,針對學生的具體表現,及時做好思想、心理輔導工作,對學生進行全面指導,幫助學生快速完成角色轉換,以此來滿足實習崗位的需求。同時,學校要安排專業的教師負責學生的實習指導,加強對學生實習面臨的問題進行研究,從中存在著問題產生的原因,并根據實際分析的結果,及時采取相應的解決對策,幫助實習學生走出困境。其二,完善信息反饋機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學生安全預案,高校與企業共同強化對學生的管理,保證學生有所成。
實習是人才培養的關鍵環節,必須對實習學生進行嚴格的考評。其中有高校與企業擔任考評主體,經過雙方協商,共同制定考核評價標準、實施考核評價過程,只有落實好當前方面的工作,才能夠確保考核的科學性與合理性。高校要針對實習給定學分,對于部門沒有參加實習,或者實習半途而廢,考核不合格的學生,其實習成績有學院賦予校企一定權重。當學生完成實習后,企業要根據學生在具體實習過程中總體表現進行考評。而高校則根據企業給出的評價以及學生的實際報告、最終評定出學生的實習成績。
綜上所述,校企合作作為新型模式,該模式在具體應用過程中,有著諸多方面的應用優勢,將成為高校未來發展的主流趨勢。學生管理作為一項復雜性,系統性工作,在實際的管理過程中往往存在諸多方面的問題,嚴重影響著學生教育工作的開展。基于此情況下,高校要注重校企合作模式的運用,要加大對學生教育管理力度,明確當前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挑戰及不足,從制度、工作方式方面著手,進而提高學生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