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運利 馬欣
(陜西省永壽縣園藝工作站,永壽713400)
蘋果矮化高密栽植已成為我國當前蘋果栽植的主要趨勢,省工、管理方便、見效快、單位面積經濟效益高等優點使其在生產中逐漸代替了原有喬化稀植方式。近幾年在實施矮化高密果園栽植中發現,一些果園進入掛果期后,樹體呈現上強下弱現象,即上部“搭傘”嚴重,下部主枝過早衰弱,園內通風透光能力不足,果實品質逐年下降。針對這一問題進行了專項調查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謹供參考。
調查的果園分別在永壽縣康家村、甘井鎮洛安村,栽植品種為矮化中間砧紅富士煙富系列,樹齡6~8年,果園基礎設施健全,水肥一體化管理,栽植密度4 m×1.3 m,平均樹高3~3.5 m。樹形為紡錘形,平均株留主枝15~18個,樹體2 m以上,平均留主枝5~8個,樹體1.5 m以下留主枝4~6個。2018年樹體2.5 m以上平均新發枝32個;其中枝長0.5~0.8 m有13個,0.3~0.5 m有19個,新生枝平均粗度0.8 cm。1.5 m以下2018年平均發枝15個,其中枝長0.5~0.8 m有3個,0.3~0.5 m 有12個,新生枝平均粗度0.5 cm。調查數據表明,樹體生長不平衡,上強下弱現象明顯。
通過調查發現,以店頭鎮康家村果園為例,2018年667 m2施3.5%水溶肥80 m3,遠遠超過矮化密植果園年667 m2施40 m3和水溶肥平均濃度不超過2%的標準。因過多施入水溶肥,水溶肥下滲到下層根部過多,下層根部生長旺盛,導致樹體上部生長旺盛。
為促花促果,全園下部枝條在夏季不同程度進行環切刻傷,樹體2 m以下枝中,平均3個枝就有一個枝進行了環切。由于環切過多,樹體上部合成的光合產物下行運輸受阻,導致了光合養分在樹體上部積累,引起上部枝條過旺,而環切后的枝條不同程度受損,因而出現早衰現象。
2017年冬季修剪時,對上部主枝強枝進行帶帽短截處理,造成上部枝條大量旺長,再加上夏季修剪不及時,對當年過多新生枝只進行了疏除,上部枝條未進行拉枝處理,將大部分枝條的處理放在冬季修剪時進行。
上部枝條由于過高,操作不方便,前期拉枝不到位,基角均小于90°,部分枝條基角未開,全部呈“弓”形,未達到通過拉枝使樹體營養疏導平衡,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不均衡,不易成花。
配套水肥一體化系統的矮化密植果園,配合施肥全年不超過5次,干旱季節可適當增加次數,每次用水量 5~8 m3/667 m2,每次水溶肥或固體水溶肥使用濃度為0.5%~1.5%。要依據蘋果的生長時期需肥特點,把握好施肥的關鍵時期。3月下旬至4月上旬,施足花前肥,以氮肥為主,磷、鉀肥為輔,這一時期施入全年一半的氮肥用量;5月下旬至6月上旬,施入坐果肥,促進花芽分化,以磷、鉀肥為主,同時依據樹體情況和新梢生長量施入相應的氮肥;7月下旬至8月下旬,施入果實膨大肥,以鉀肥為主,氮、磷為輔;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施入足量基肥,以農家肥為主,667 m2施入腐熟的有機肥2 000 kg左右。調節樹體上強下弱現象,還需進一步控制氮肥的施入量,加強磷、鉀肥的施入,施肥量依據土壤肥力、樹體長勢、年留果量等因素而定。矮化高密掛果園667 m2年施氮 18~23 kg、磷 8~12 kg、鉀 25~30 kg。
3.2.1 樹體上部冬剪 冬季上部修剪以緩放為主,緩和當年生新梢長勢,減少第2年的成枝力,疏除部分過強、過旺枝,對主枝直徑超過上部主干直徑一半的全部疏除,側枝直徑大于主枝一半的也全部疏除,其余枝組依據樹體總枝量大小適度疏除,疏除后對傷口上方枝條具有抑制作用,相反對枝條下方具有促進作用。通過上部疏枝,頂端優勢向下部枝條轉移,從而增強下部枝條的生長勢,從根本上解決樹體上強下弱的問題。
3.2.2 冬季下部修剪 下部枝條修剪以縮剪為主,對一些弱的枝條進行短截,促發新梢生長,同時留樁疏除過弱的枝條,更新部分衰弱枝組。
拉枝是矮化高密果園樹體管理的重要手段,拉枝能抑制枝條生長,對調整枝條生長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據筆者調查,果農拉枝均在7~8月份進行,強旺樹上部枝條得不到及時抑制,夏季容易出現“搭傘”現象。對上強下弱的果樹,春季拉枝最為適宜,通過春季拉枝,樹體頂端優勢減弱,下部枝梢萌發比例增大,同時,當年所抽生的枝量減少,要改變以往上部拉枝操作不方便、拉枝角度不到位的問題,上強的樹上部枝條拉枝角度達到 100°~120°,下部枝條 7~8 月份也要對當年生枝條進行拉枝處理。
結合夏季果園管理工作,疏除上部春季拉枝以后萌生的背上強旺枝,同時結合扭枝、摘心、揉枝等不同手段抑制新梢生長,促進花芽分化,達到明年以果壓枝的作用,疏除樹體下部當年萌生的多余枝條。
在當年疏花疏果時,對于下部過弱枝條要適當減少留果量,確保樹體營養足夠促進營養生長,上部可適當多留,達到以果壓枝,緩解枝條的生長勢,達到平衡調節樹勢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