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林華(云南藝術學院音樂學院)
拉祜族主要集中在云南省的西南部,是云南獨有的少數民族之一。老達保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拉祜族小村寨,立足實際以特色的民族音樂文化為基礎,走出了一條文化扶貧的新道路,成為拉祜族的一張名片。2005年組建了民間文藝表演隊“雅厄藝術團”,2013年由藝術團發展為瀾滄老達??鞓防镅菟囉邢薰?。音樂展演成為公司傳播拉祜族音樂文化的主要形式,內容豐富多彩的展演活動將拉祜族的音樂文化活態的傳承和傳播下來,并展示給全世界人民。在傳播的過程中為了迎合游客的需求,音樂也在不斷地進行創新與變化。
(一)自然環境
老達保寨位于云南省普洱市瀾滄拉祜族自治縣酒井鄉勐根村,在瀾滄縣城東南部,國道214線旁,距縣城42千米,總面積約7.14平方千米,距離鄉鎮29千米。村寨中幾乎都是山地高原,獨特的自然地理環境造就了獨特的房屋建構,整個寨子的房屋錯落有致,寨子里的小路也是蜿蜒曲折,高低不平,不斷地有上坡、下坡的路段。村寨的氣候是亞熱帶氣候,平均氣溫在23℃左右,平均降水量為1800毫米左右。由于氣候的原因,房屋也是尖頂的房頂利于排水。當地主要經濟作物有茶葉、甘蔗、松脂、水果等。
(二)人文環境
老達保全寨119戶,有495口人,均為“拉祜納”支系,信奉基督教。拉祜族有自己的語言,分為拉祜納和拉祜西兩大方言,拉祜族本無文字,本民族的歷史文化靠口口相傳。1957年,國家為拉祜族創造了一種拉丁字母的拼音文字,對拉祜族社會文化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1.節日:葫蘆節、新米節、圣誕節、春節。
2.傳統樂器:“蘆笙”“小篾”“哩嘎嘟”等。其中“蘆笙”是拉祜族中最常見的一種樂器,由男性演奏?!靶◇笔抢镒迮猿S玫囊环N口弦類樂器,由金竹制作而成。“哩嘎嘟”類似于“簫”是拉祜族中男女老少都能吹奏的樂器,材質也是金竹。
3.歌曲:主要有敘事歌、兒歌、婚戀嫁娶歌、節令生產歌等4類。其中被評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創世詩歌《牡帕密帕》就是敘事歌的一種。
4.舞蹈類:主要的是蘆笙舞和擺舞,蘆笙舞是男子跳,而擺舞是女子跳。
(一)雅厄藝術團的緣起
老達保曾經是一個典型的少數民族山區貧困村寨。近代以來許多專家學者來到這個拉祜族小村寨,發現了優秀而獨特的拉祜民族音樂,便將拉祜族音樂文化進行研究與傳播,使得更多的人了解拉祜族,喜歡拉祜族的音樂。2006年國務院批準了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國家不斷加強對少數民族音樂的重視與保護。在日常的生活與學習中,政府也常常支持和鼓勵舉辦各種活動來讓邊陲地區的音樂走進城市、走進校園,讓更多的人了解祖國的多元文化。老達保寨子里的蘆笙舞傳承人李石開,從2000年起就經常到全國各地演出。經過多次的外出表演,李石開發現國家對民族音樂是如此的重視,于是他就教寨子里的村民跳蘆笙舞,唱拉祜族的歌。2005年由李石開帶頭創立了“雅厄藝術團”,從此老達保走向了文化扶貧之路。
(二)展演形式
音樂展演的形式根據游客的數量來決定展演的形式與地點,分為以下3種:
1.小型組合展演
小型演出是4~6人表演,有一桌吃飯的客人,場地是李娜倮家或張扎啊家開的私人餐廳。
表演的流程是:全體演員站成一排舉杯齊唱《敬茶歌》,隨著歌聲的結束,雙方碰杯喝茶,這一開頭的儀式代表歡迎游客的到來。接下來是一首《打獵歌》,無伴奏四聲部合唱,講述了拉祜祖先打獵的故事。之后女子下臺,幾名男子邊吹蘆笙邊跳著舞就走進了客人的視野,一段原汁原味的拉祜族蘆笙舞開始了,一段幾分鐘的舞蹈,卻道盡了拉祜人民的日常生活,里面的舞蹈動作,有磨刀、耕地、學青蛙等。蘆笙是拉祜族每個男人必學的樂器、是拉祜男子的象征。男子下臺之后,幾名女子伴著鼓聲跳著上臺,這就是有名的《擺舞》。在表演中,有一個人負責打鼓,伴隨著充滿節奏感的鼓聲,其余女子開始整齊而有序的舞蹈。舞蹈的動作源自拉祜人民田間勞作的場景,有播種、割谷子、打谷子等一系列農耕動作。接下來是男女合唱的《快樂拉祜》,這首快樂、悠揚的歌曲是由老達保寨子里的李娜倮創作的現代歌曲,由吉他伴奏。吉他是拉祜族近現代唱歌使用非常多的一個樂器,凡是現代新創作的曲目都是由吉他伴奏的。因為有吉他伴奏加上歌曲旋律歡快、朗朗上口,客人們的情緒被調動了上來,手跟著節奏拍起來,身體也隨著節奏擺動。一首講述纏綿愛情的《婚誓》將情緒繼續推向高潮,這首歌好多人都聽過,大家都小聲一起唱起來。這首歌是中國著名電影音樂作曲家雷振邦在1955年來拉祜族地區,聽到拉祜人民唱的民間調子,根據拉祜調子的旋律改編。前面用拉祜語唱,最后一段用漢語唱。在情緒的高潮中漸漸走向演出的尾聲,一首《實在舍不得》優美、動聽又有點憂傷,客人和演員都面露滿滿的不舍,卻將要說再見。伴隨著歌聲客人起身離開,歌手邊唱邊送,加上一首《不想說再見》讓客人在優美、動情的歌聲中離去。一場小型、簡單的表演就此結束。
2.中型組合展演
中型演出10~20人表演,大概有3~5桌的客人,場地是公司餐廳。中型演出由于是接待小團隊游客,多了一項程序。洗塵接風——在游客進門前,門口并排站著3名女子,中間的端著一盆水,左邊的拿著毛巾,右邊的拿著瓢。過程是一個舀水讓客人洗手,一個端盆接洗手的水,一個拿著毛巾讓客人擦手,這是拉祜族的禮儀,寓意讓客人洗掉一路的風塵與辛勞。兩側站著表演的人員,唱《快樂拉祜》迎接客人。
表演流程:開場第一首歌曲是《敬茶歌》流傳下來的拉祜調子,由于改革開放后經常有領導來老達保寨子,所以瀾滄縣城的一位叫王桂的老師,在1984年將其改編成一段漢語唱的,一段拉祜語唱。《拉祜家鄉美》是拉祜民間調子。之后是《打獵歌》《蘆笙舞》,由10名男子一起邊吹蘆笙邊跳舞。接下來是《擺舞》10名女子跳,有一個人打鼓,其余女子齊跳?!痘槭摹肥抢渍癜钤?955年來拉祜族地區,聽到拉祜人民唱的民間調子,根據拉祜調子的旋律改編。開始是用拉祜語唱,最后一段是用漢語唱?!毒淳聘琛芬慈?,在喝每杯酒之前先要唱一段歌,唱完再喝酒,對于每杯酒之前唱什么歌沒有固定和具體的歌曲,隨意唱,只要歌曲好聽就可以。第一杯同心酒,第二杯交杯酒,第三杯擁抱酒?!缎倪B在一起》《瀾滄我的家鄉》是由李石開的大兒子李扎努創作的一首現代歌曲。最后以《豐收歌》《實在舍不得》結束整場表演。
中型與小型演出的區別是人多,氣氛更加活躍、熱鬧。中間多一個《敬酒歌》跟客人互動,《團結舞》由幾個男人彈吉他唱歌,其余人拉上客人,手拉手圍一個圓圈跳舞,讓游客融入氛圍之中,真實地感受到拉祜人民的熱情、快樂。
3.大型組合展演
大型演出是全體老達保寨子中會唱歌跳舞的人們,地點是廣場舞臺。形式和曲目與中型演出很相似,只是多一個《神鼓擺舞》。因為有廣場的牛皮鼓,這段舞蹈氣勢磅礴,廣場的樓下樓上都站滿了人,一起來跳這段舞蹈。在表演的人群中,有80多歲的老人生龍活虎地跳蘆笙舞,也有小到三四歲的小孩子手腳不靈活地學著大人的動作,年輕氣盛的中年人是表演的主力,將整場表演進行的有序而精彩,向觀看者表達拉祜族人民的熱情和友好,讓外來者感受到拉祜族人民的生活與音樂。
在這一場民族音樂的展演中,有許多曲目,每段音樂都有它的歷史與文化背景,其中既有原汁原味的拉祜族傳統音樂,也有吉他伴奏的現代流行音樂。這種狀態形成的原因有很多,既有社會環境的變化所造成的影響,也有老達保村寨進行旅游開發形成的改變,但追根究底“不變”是根本,“變”是細枝末節。
(一)“變”——細枝末節
老達保寨子通過旅游傳播的方式,將拉祜族的音樂帶向全中國乃至全世界。由于傳統的原汁原味的拉祜族音樂演繹出來會比較單調、晦澀難懂,大眾不容易接受。所以現在拉祜族的音樂是在傳統音樂的基礎上進行了創新,加入了流行的元素。通過加入這些元素,讓拉祜族的音樂更加豐富多彩,民眾喜聞樂見,在一種喜愛與享受中潛移默化地接受拉祜文化的熏陶。雖然加入許多流行元素,但并沒有喧賓奪主,拉祜族的主流音樂文化一直活躍在人們的日常生活與拉祜人民的心中。老達保寨子里的小孩子因為從小在這樣的音樂氛圍下長大,唱歌、跳舞成為一種本能。老達保寨子里無論什么地位、多么有錢的人,只要有空閑就會去地里干農活,他們沒有因為繁多的展演而放棄自己原本的生活,一直在這片繁育了他們生命、音樂和文化的土地上正常的生活。
(二)“不變”——根基
在整場的音樂表演中雖然有許多創新曲目,但也有原汁原味的拉祜族傳統音樂,如蘆笙舞、擺舞。蘆笙舞是由男子表演的蘆笙樂器和舞蹈相結合而成的一種形式,舞蹈動作主要是模仿動物、勞作和日常生活的情景,蘆笙起伴奏作用。蘆笙舞有80多套,常跳的有老鷹舞、青蛙舞、播種舞、織布舞、捉魚舞等等很多種舞蹈。擺舞是拉祜族女子跳的舞蹈,由一人打鼓,給出節奏,跳舞人員根據節奏來表演動作。舞蹈中的動作也都是來自田間地頭的農作場景,如:插秧、播種、割谷子、打谷子等。這兩種傳統的拉祜族音樂舞蹈充分地體現出拉祜族優秀的音樂文化以及田間地頭的平凡生活。
通過音樂展演,讓老達保村民走向致富之路,更為音樂的傳播搭起了橋梁。一場看似簡單的表演,通過唱歌、跳舞給游客一種異域音樂的視聽感受,使得拉祜族音樂廣泛傳播。內在更深層次的是強大的文化背景的支撐,在這片歷史沉淀的文化土壤中養育出的拉祜族人民,將拉祜族的音樂融入他們的骨血之中。雖然在發展的過程中,音樂有創新、有變化,但從內而外的拉祜族音樂精神永遠不會改變。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