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嘉興
氣象學家們認為,2019年將是人類有氣象記錄以來最熱的幾個年份之一。對此,人類只能自我安慰,雖然2019年很熱,但它很可能是未來若干年中最涼快的一年。
為了應付炎熱,人們想出了很多辦法。在北京,每天至少有200輛灑水車在道路上行駛,每天使用超過1萬噸的再生水噴灑地面。一個灑水車司機4年的行駛里程就可以繞地球赤道一周。
空調撐起了人類在炎熱面前的尊嚴。在北京這片土地上,1000多萬臺空調已經連續4年刷新用電負荷的最高紀錄。2018年,打破用電負荷紀錄的時間是7月31日12時26分,電網負荷達到2267.5萬千瓦,需要火電廠每小時燃燒7000多噸煤才能供應,幾乎等于三峽水電站滿載運行時的發電規模。
2019年的夏天比往年來得要早一些。在5月末的一周內,中國多了31萬臺新的空調為國民送去涼風。相比前一年,這個數字增加了8.7%。對電力檢修工人來說,夏天是最忙碌的季節。有人一天帶6套衣服上班,因為每場作業結束,全身衣服都會被汗水浸透。
夏天甚至第一次“爬上了”青藏高原。2019年6月25日至29日,拉薩連續5天的日平均氣溫超過22℃。在氣象學定義上,拉薩首次迎來夏天。
中國平均每個家庭都有一臺空調,但在歐洲,安裝空調的家庭不到5%,瑞士甚至立法禁止安裝空調——因為他們過去不需要。正常情況下,瑞士、德國等歐洲國家全年的最高氣溫都不會超過30℃,嚴寒才是他們最大的敵人。但最近幾年,熱浪頻頻襲擊歐洲,幾乎所有國家都不斷迎來史上最高溫。
酷暑上一次“烤問”歐洲,還是在2003年。那場席卷歐洲的熱浪,造成7萬人死亡,相當于諾曼底登陸戰中盟軍的死亡人數。這一次,熱浪來得更猛烈,時間也更久。2019年6月以來,北極圈內已經發生了100多起山火,加拿大阿爾伯塔的一場火災甚至蔓延了超過30萬個足球場面積總和的區域。
2019年7月初,法國4000多所沒有空調的學校相繼停課。空調在歐洲賣斷了貨,預定的空調到貨需要一個月的時間。在空調覆蓋率稍高的南歐,市民大面積使用空調已經造成至少5次大面積停電。
在北京,平均每年有560人因高溫暴露導致死亡。在整個中國,這個數字是6萬人。北京朝陽醫院每天的急診接診量為600人次,有時超過1/10的患者得的都是與天熱有關的疾病。
為了防止北京7萬名一線環衛工人中暑,他們的工作時間在酷暑時節會縮短一半。湖南的一名交通警察說,她一個夏天要用掉1.5升的防曬霜。
2018年最熱的三四天里,北京、上海、沈陽等多地醫院的急診科都收治了數十名熱射病患者。有人來到醫院時,體溫高達42℃。北京朝陽醫院ICU病房一度將一半精力投入重癥熱射病患者的救治中。北京朝陽醫院急診科副主任梅雪說,她20年來接診的嚴重熱射病患者都沒有那3天收治的多。
上一次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這么高時,地球的氣溫比現在高出2℃至3℃,海平面比現在高出10米。上海、紐約所在的地方都沉沒在水中,河南和陜西交界處是海陸交界線。如果人類不能將氣候變暖的溫差控制在1.5℃以內,到22世紀初,現在50%的人口生活的土地將被海水淹沒。
人類面臨的危機還有暴雨、干旱、臺風、颶風等極端天氣,氣候變暖使它們發生的頻次和強度都變得更高。2018年,全球有近6200萬人受到與極端天氣和氣候事件相關的自然災害的影響。
當地球發燒時,熱是人類最直接的感受,甚至掩蓋了其他發燒的“并發癥”。但在這個足夠炎熱的夏天,它已經不是一個靠玩笑就能消解的困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