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林


“我經常說,他們是樂觀地做自己,樸實地愛別人,所以從他們身上,我也收獲了很大的正能量。”
兒子的幼兒園,歡樂的親子游戲,兒子向同伴炫耀自己的“英雄爸爸”,同伴一句:“你爸爸害死過人”,讓氣氛瞬間陷入冰點。兒子不敢相信,與對方廝打一番后,質問爸爸“爸爸,你真的害死過人嗎?”江立偉不知所措,雙手不斷摩挲著褲子。電話響起,接到緊急任務,必須馬上趕到事故現場,最終沒有給兒子任何交代。
在電影《烈火英雄》里,黃曉明交出了一個這樣的自己。作為一名消防員,他將全部熱情交于工作,但他同時又是一個普通人。他不是以往熒幕上那些“無所不能”的英雄,也不是曾經演過的那些“霸道總裁”或者“偶像男主”,這次他想讓更多人看到英雄背后同樣有軟肋和恐懼。
《烈火英雄》根據真實事件改編。2017年7月16日,大連新港,輸油管線爆炸,消防戰士桑武和他的戰友又一次站在了守衛城市人民安全的防線上,他們也是當時唯一的防線。新聞報道里有詳細的過程描述,最終,桑武在火場最中心超過8個小時,徒手將閥門轉了32000圈,成功關閉,守護了城市的安危、人民的生命安全。戰士桑武就是黃曉明在《烈火英雄》扮演的角色原型,在戲里,他叫江立偉。一個因為過失指揮導致同事殉職而患上PTSD的特勤中隊隊長。
電影中有一場戲,江立偉主動請命作為“敢死隊”進入火場中心,在沒有任何設備輔助的情況下徒手關閉油罐閥門。面對馬衛國問他“你想什么呢”,他淡淡地回答:“我就想活著出去見我老婆孩子。”這是黃曉明為拍攝這部電影,提前在消防隊里體驗了一個多月生活的直接感受。在這期間,凡是有機會和職業消防員接觸,他都用心傾聽對方的經歷、感受。在采訪包括桑武在內的許多消防員時,黃曉明印象特別深刻的是桑武說當他在火場最中心一圈又一圈關閥門的時候,他唯一覺得對不起的就是自己的老婆孩子,他說“一直想哭,因為愧疚。”
是的,一個外人眼中的救火英雄,也有屬于他的愧疚與恐懼。而黃曉明選擇參演這部以消防員為主題的電影,一是他想演一個普通的英雄,“普通到有需要克服的弱點,也有心系的家人、朋友,有對生命的熱情和渴望。”更重要的是希望大眾能夠多關注消防指戰員這個群體,普及消防安全知識,提高消防意識。
采訪黃曉明的時候正好是11月——全國消防宣傳月。早在2015年天津濱海8.12爆炸事故時,黃曉明第一時間捐款200萬,撫恤了116名消防官兵及其家屬。隨后他又和芭莎慈善公益基金共同發起“真心英雄”公益項目,致力于讓見義勇為的平民英雄、公安武警、消防官兵及其家屬等得到尊敬和關懷。為此他在微博上不遺余力地宣傳,上節目、實地走訪等,用實際行動為中國消防點贊。正如他所說:“消防員真的很不容易,他們是和平年代距離犧牲最近的人。”
P:你之前說出演《烈火英雄》時最想表達兩個重要核心:人的恐懼和軟弱。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想法?
黃曉明:以往熒幕上“無所不能”的英雄形象很多,但往往忽略了英雄背后同樣有軟肋和恐懼這些人性弱點。在拍攝《烈火英雄》的期間我也跟消防員進行過幾次深聊。消防員是偉大的,但消防員其實也是普通人,也有自己需要克服的弱點,也有心系的家人、朋友,有對生命的熱情和渴望,所以也想把這些傳遞給觀眾,希望大家能夠多關心消防指戰員,提高消防意識,減少火災隱患。
P:你本人跟“江立偉”有哪些相似之處?
黃曉明:江立偉是一位工作有熱情、有責任、有擔當的消防員,每一次工作都是全心身投入。演員在演繹一個角色的時候也是需要全身心投入的。除此之外,他非常地愛護家人,這個點我們倆也有些相似,因為我父母從小對我的教育就是要愛護家人。
P:《烈火英雄》最打動你的精神是什么?
黃曉明:消防員“舍我其誰”的使命感,第一時間沖到危險面前,保護國家、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就算內心有膽怯與牽掛,也不會忘記自己肩負的責任與使命。
P:接演《烈火英雄》是否也跟你之前主導的“真心英雄”這個項目有關?這類人群最讓你受觸動的是什么?
黃曉明:的確,我和消防員之間好像冥冥之中有某種特殊的聯系,在接拍電影以前我就非常關注消防戰士和無私奉獻的平凡英雄,所以也成立了“真心英雄”想要幫助這些英雄們,他們身上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讓我非常感動,也非常值得我學習。
入行21年的黃曉明,今年42歲了,但從外表上看,他還是那個具有帥氣外形、硬朗的面部線條的花樣美男。從《大漢天子》到《新上海灘》,從《神雕俠侶》到《泡沫之夏》,英俊的臉龐讓他一度在演藝圈如魚得水,卻也讓他受到偶像明星的桎梏。時至今日,仍有部分觀眾質疑他的演技實力,事實上從接演《風聲》起,黃曉明就開始有意識地摘掉自己身上的偶像光環,用內斂的表演成功詮釋了武田陰沉冷峻的個性。而《中國合伙人》中,他飾演的土鱉成冬青一角更是讓人驚喜萬分。至今還記得,和朋友從電影院走出來時,對方說了句:“黃曉明其實是有演技的,之前就是不好好演。”這讓我想起,他的新劇《鬢邊不是海棠紅》,關于這部戲制片人于正發了一長長的微博來闡述為什么選擇黃曉明,其中有一句話是這樣寫的:為什么一個曾有90分表演的演員,因為有部分30分的表演,從而在口碑上比不過那一堆一直維持著60分表演的演員呢?于正同時提到了三點原因:1、演員的局限性,2、心理問題,3、在高強度的工作模式之下,沒有過多時間準備角色。對此,黃曉明不置可否,雖然此后他在《無問東西》《瑯琊榜之風起長林》以及《你遲到的許多年》中均能讓人看到一個好演員的特質。關于質疑,他卻沒有過多回應,只是還像從前那樣希望可以繼續進步,演出更多精品。他笑言“最理想的角色總是下一個。”

“因為你發現你沒有辦法改變別人的想法,也不可能讓所有人都認同你。所以只要做好自己就行了,把自己的事情做對做好。”
于正說翻完《鬢邊不是海棠紅》的小說,他覺得程鳳臺非黃曉明莫屬。“商人的聰慧和狡猾,孩子般的底色,大擔當的能耐,簡直就是現實中的他。”他們幾乎是一拍即合,籌備期間,黃曉明提早兩周進組定妝,每天跟大家一起圍讀劇本,使得于正大呼“閃光點爆棚”,也讓同組演員尹正瞬間成為他的小迷弟。“導演也被他的認真和執著打動,功在那里,只要努力,便可完美呈現。”于正說道。
P:新劇《鬢邊不是海棠紅》,預計什么時候播出?拍攝這部戲給你帶來了哪些新鮮體驗?
黃曉明:這部戲最讓我觸動的是保護京劇文化的內容核心,劇組在服化道上非常用心,請了最好的京劇指導、包括美術、攝影、燈光等等,我也因為這部劇更加了解了京劇文化。很期待這部劇能快點跟觀眾見面。
P:我看于正發了一篇微博解釋為什么《鬢邊不是海棠紅》的選角是你,其中有一句“為什么一個曾有過90分表演的演員,因為有部分30分的表演,從而在口碑上比不過那一堆一直維持著60分表演的演員呢?”你對這句話有感觸嗎?在你看來這種原因是?
黃曉明:首先很感謝于正老師選擇我來飾演這個角色,我認為觀眾有自己的審核標準,于老師作為觀眾同時作為導演也是有他自己的審核標準,每個人的標準看法都不一樣,不論是于老師的還是其他觀眾的我相信都有他們的道理。作為演員,我能做到的是盡我所能做好自己的分內之事,其他的交給觀眾吧。
P:介紹一下你在劇中飾演的角色吧,這個人物有什么亮點之處?
黃曉明:我飾演的角色叫程鳳臺,這個人物有他精于生意的一面、有疼老婆的一面,但又有他無奈的一面,他和老婆因為出身不同而對某些問題在根本上存在分歧,但卻仍然在盡心盡責維護家庭,而與商細蕊之間惺惺相惜,有一顆愛國、愛藝術、想要能夠保護京劇文化的心,是一個非常復雜的角色,并不單一,很有意思。
入行21年,除了各種形色不一的熒幕形象,可能鮮少有人知道,現實生活中黃曉明一直是公益之路上忠實的踐行者。自2004年以來,他便一直堅持關注社會痛點,緊急救災,出錢出力,以身作則,并積極尋求社會問題的解決之道,從事的慈善工作涉及扶老、救孤、助殘、扶貧、教育、救災、環保等十幾個公益領域。就連這次采訪,他也著重在強調自己主導的兩個慈善項目:“真心英雄”和“讓愛回家·陪伴空巢老人”。
“讓愛回家·陪伴空巢老人”是他在2017年發起的項目,也是未來會用一生時間去推廣的項目。11月9號黃曉明與大千當代藝術中心(NGO)聯合策劃免費開幕了一個公益展覽,旨在讓大家去感受一下空巢老人的狀況。身為長子長孫,黃曉明的家庭意識特別強烈,他以自己為例講述他們那一代許多獨生子女面對父母老去的現狀。“從每次我從青島姥姥家離開的時候,她都會在窗口看著我,一直到我走很遠,她還在揮手,我媽媽說,每次我離開之后,姥姥都會流眼淚,很舍不得。大家給了孩子很多關注,但我希望在關注孩子的同時,也能有更多力量關注和陪伴我們身邊的老人。”
對黃曉明來說,家庭教育一直影響著他,父母從小教導的是:要有責任感,盡可能幫助別人。“我們首先是公民,然后是公眾人物,有了一定能力后,去做公益,去幫助和影響更多人,是應該,也是必須做的。”
“會不會擔心有人說是一種作秀?”
“不擔心也不在意,其實在這個過程中難免會有各種各樣的聲音,比起這些我更關心那些需要幫助的人的生活狀況。”同時在這個過程中,他也看到了很多深陷困境,但依舊堅強向上的朋友,“我經常說,他們是樂觀地做自己,樸實地愛別人,所以從他們身上,我也收獲了很大的正能量。”
如果說年輕時候的黃曉明多少會在意他人的評價和眼光,現在的他已經慢慢放下了很多不必要的包袱。“因為你發現你沒有辦法改變別人的想法,也不可能讓所有人都認同你。所以只要做好自己就行了,把自己的事情做對做好。”談到前段時間網絡上甚囂塵上的“明言明語”事件,他也只是一笑而過:“如果觀眾或者網友能在這其中收獲一些快樂的話其實也還好,娛樂嘛,大家開心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