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日十七 謹行
一般來說,公版板卡是某個型號的芯片問世之后,針對這個芯片的需求和能力制造的范例式板卡。早期公版板卡還包括主板(圖1)、聲卡等產品,不過近期就只有顯卡還常見公版產品這一情況了。
當然,由于GPU廠商通常不具備板卡生產能力,所以所謂的公版卡、原廠卡一般也是GPU廠商提供方案,由第三方板卡廠商生產后,再貼牌出售的。GPU廠商會規定最基本的設計——GPU、架構、顯存等等,一般還會給出指導價格。板卡廠商可能會有自己的小變化,比如在頻率設置和實際售價方面進行一些調整(有些可能會通過優惠活動、附贈產品來進行價格調節)。
那么先來說說公版,它誕生的意義主要有以下幾點,而且主要是圍繞著名稱中的“公”字來做文章。
·測試和展示
在每一種GPU問世時,要想測試其實際能力,就必須有相對成熟的整個顯卡設計進行配合。特別是在向公眾、媒體展示新型GPU和實際運行效果時,不可能只展示一塊無法自己運行的GPU芯片或者內部測試用的PCB板。
所以從發布會甚至是內部溝通會上展示的顯卡開始,就需要使用公版卡了(圖2),這里的“公”也有公開的意思。
·參考設計
提供給顯卡廠商的公版設計除了加快顯卡的制造、上市速度外,很重要的一個用途也是讓顯卡廠商的技術人員可以深入了解新GPU及其周邊配件的設計、運行情況,以便進行后續改進,甚至推出自有的非公版設計。這里的“公版”,實際是充當了模板設計。
·市場與粉絲
公版顯卡的誕生也是考慮到市場的需求,首先是目前的GPU設計愈加復雜,廠商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將其研究透徹,推出自己的顯卡設計,但市場不可能在GPU已經發布后繼續等待太久的時間,公版顯卡雖然缺少個性,但快速上市可以滿足市場對新GPU的需求。這時公版的“公”,就有公開發售的意味了。
另一方面,公版顯卡的設計總是會帶有特別明顯的GPU廠商風格(圖3),這也是為了能夠吸引粉絲,所以在非公版顯卡大量上市后,公版顯卡常常會繼續供貨,并不會因為完成了自己“展示”、“模板”、“搶占市場”的任務而隱退。對于熱愛游戲進而產生了“顯卡(GPU)信仰”的粉絲來說,帶有顯著英偉達或者AMD風格的公版顯卡是一種象征,是最值得擁有的顯卡,即使是在非公版顯卡已經琳瑯滿目、充滿貨架,且個性、價格都更加多樣的情況下,他們也會更偏向于購買公版顯卡。
前面提到,公版顯卡要起到“模板”的作用,所以用料、PCB版設計、顯存等一切規格方面的參數都比較統一,絕大部分第三方廠商生產、銷售的公版顯卡與英偉達或者AMD設計的原版卡功能、性能都大致相同。不過有時為了起到示范作用,公版卡也會有些讓人難以接受的地方,比如Radeon 5700XT公版卡的運行最高溫度達到了110℃,這雖然符合廠商提出的運行溫度標準,對一般用戶來說有些過于“刺激”了(圖4)。
當然,為了保證展示的穩定性和上市初期的口碑,一般來說,公版卡的用料也是很優秀的,使用壽命和穩定性很有保障(圖5),例如Radeon 5700XT公版卡雖然運行溫度很高,但其設計、用料應該都有所準備,不會對壽命產生影響。只是采用好的材料勢必會增加成本,價格也會跟著提高,影響其用戶接受度,銷量一般不會很好,這也是廠商總是會盡快研制和推出非公版卡的重要原因之一。
最后,在軟件方面,公版顯卡是GPU廠商設計驅動程序的參考樣品,也是提供給游戲、軟件開發商的參考產品。所以它們在驅動和游戲、軟件兼容性方面的表現是完全不用擔心的。
那非公版顯卡就是不按照公版設計的顯卡吧?其實這樣的說法并不全對。所謂非公版顯卡是指第三方廠家在公版顯卡的基礎上,根據自身的產品需求或定位加以改進而誕生的顯卡。它可以完全按照公版的設計思路來制作,但改動其中的核心頻率、散熱器等等,即所謂的“偽非公版”。也可以只保留關鍵的核心技術,重新設計線路和顯卡BIOS,改變顯卡配置、尺寸等,讓顯卡更具個性化,也就是真正的“非公版”顯卡。非公版顯卡之間的差距當然遠大于各品牌的公版顯卡,價格也就有了更大的不同。
·“偽非公版”顯卡
這種顯卡直接使用公版顯卡PCB,主要是在散熱器上做些更改,也許會進行小幅超頻。此類顯卡有一部分會盡量提升散熱能力,進一步增強穩定性,甚至便于超頻;但也有一些是用成本較低的散熱系統來替代復雜昂貴的公版散熱系統,降低整體成本。一般來說,如果在PCIe接口上方印有AMD或NVIDIA的商標和Logo,或者NVIDIA Design(英偉達設計)一類的字樣,那么基本可以確定它是直接使用了公版PCB。
·真正的非公版
真正的非公版則是在各大第三方廠商收到英偉達/AMD的芯片后,自己去進行PCB版線路、散熱、頻率等等方面的設計,然后做出符合自己要求的顯卡。一鍵超頻(圖6)、小板型、不同的接口(圖7)等設計一般只會出現在這類非公版顯卡上。這類顯卡由于內部設計、制造都存在著更大的差異,所以功能、性能、價位差距相當大,也是最容易讓用戶挑花眼的。
與公版的整齊劃一正相反,非公版的主要優勢當然是種類多樣,配置和能力更加靈活。這讓廠商和消費者都有了更多的選擇余地,廠商們可以根據自身需求或者市場走向制定不同的市場營銷策略,而消費者則可以進行更個性化的DIY,例如更強大或精簡的散熱系統、復雜的RGB燈效、適應不同規格機箱的顯卡尺寸、更適合自己的接口設置和特殊功能等。
另外必須要注意的是,有些人會認為非公版顯卡的用料、質量、性能等一定高于或低于公版顯卡,這兩種認識都是錯誤的。在非公版顯卡中既有追求極致能力的產品,采用很好的設計、用料,因此質量、性能高于公版顯卡的;同時也存在為了壓低價格進行競爭的產品,會盡量壓低成本,因此質量不佳。從整體傾向來說,低端顯卡的價格壓力較大,因此重視節約成本,價格比公版便宜的非公版顯卡較多;而高端顯卡以性能吸引用戶,非公版產品中高配高價產品更多一些。
有一些改動非常大的非公版顯卡,還可能在使用公版驅動的時候出現一些問題。雖然隨著顯卡設計的復雜度不斷提升,非公版顯卡的改動幅度降低,這一情況的出現幾率已經很低,但仍然難以避免。
以華碩ROG Matrix RTX 2080 Ti(圖8)為例,它雖然是一塊非公版產品,但售價遠高于公版產品英偉達RTX 2080 TiFE,其做工和用料就非常優秀,因此在足夠穩定的前提下大幅提升了頻率,獲得了出色的性能。
從兩種不同的產品特色,我們就可以看出其面向的消費人群,例如公版顯卡的驅動、應用兼容性出色,壽命無礙,適合追求穩定的用戶,如專業用戶、電競玩家等。此外公版顯卡也是很多高端電腦的首選(圖9)。
至于對AMD和英偉達這兩個GPU品牌特別喜愛的粉絲向用戶,當然也一定要選公版,它們那濃厚的原廠風格代表了用戶對廠商的認同,也可以滿足自己的心理需求。
非公版的優勢是設計靈活,適應性好,有錢人可以選豪華的非公版,功能多,性能強;希望少花點錢的可以選廉價非公版,頻率、材質、做工可能一般,但是正常使用沒問題;有特殊尺寸、接口需求的一般也需要選非公版。比如使用小型機箱的用戶需要的短板型顯卡,一般都是非公版設計(圖10),而希望有更多新型或老式接口的話,當然也只能考慮非公版顯卡了。
總結起來,筆者認為公版和非公版就是一枚硬幣的正反兩面。這里并沒有“誰對誰錯”,更沒有絕對的優劣之分,只是每個人的自身需求不同,導致選擇的結果不同罷了。存在即合理,它們就像大自然里的雙生花一樣,只有同時存在,顯卡市場才會“絢麗多彩”,消費者也才有更多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