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贛州市 社區 網格化 治理 法律
基金項目:本論文為2019年度贛州市社會科學研究課題“贛州市社區網格化治理的法律思考”(項目批準號19210)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陳瑋,贛南醫學院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法學系,講師,研究方向:經濟法。
中圖分類號:D669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11.186
社區網格化治理的核心在于網格化,網格化即將城區的行政管理區域根據一定的標準劃分為一個個“網格”,社區治理以“網格”為基本單元,實行區、辦事處、社區、網格層級的管理模式,不同層級所負責的管理職責不同,一級管理網格為網格化服務管理指揮中心,二級管理網格為辦事處網格化社會服務中心,三級管理網格為社區網格化服務工作站,四級管理網格為社區劃分的若干小區,五級管理網格為小區網格劃分的若干樓院。這些網格的劃分和管理范圍覆蓋實行“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模式,使得社區的管理能夠被相關管理部門全覆蓋,管理中心能夠主動及時地發現社區治理問題,及時安排網格員解決社區的相關問題,提高社區管理的安全系數、衛生系數和幸福感等。
(一)利于密切聯系群眾,了解群眾訴求
社區網格化是依托于統一的城市管理以及數字化平臺,將城市管理轄區按照一定的標準劃分成為單元網格。再通過加強對單元網格的部件和事件巡查,建立一種監督和處置互相分離的形式。社區網格化治理能夠調動政府的服務主動性,從被動接受問題轉變為主動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問題,能夠將問題解決在居民投訴之前。社區網格化的新型治理方式,使得社區相關管理部門能夠積極主動地走進群眾,主動監察民情,了解民生,知曉民意,傾聽群眾訴求,幫助群眾解決相關問題。社區網格化以黨建引領基層社區治理,以數字化平臺建設推動基層社區建設,為社區管理部門和群眾之間建立了溝通平臺,增加了更多平等的交流機會,使得民眾意見能夠得到及時申報和反饋,從而不斷提高社區民眾滿意度和幸福感[1]。
(二)利于增強社區安全系數
社區網格化治理在將社區根據行政區域進行“網格化”劃分后,再將這些網格單元實行區、辦事處、社區、網格層級的層層細分的管理模式,最終實現“網格全覆蓋、工作無縫隙、服務零距離、管理無漏洞”的社區管理新格局。在技術上,數字化平臺和相關信息技術按照網格化層級逐級關聯,運用數字化和信息技術實現管理敏捷、精確、高效。在管理機制上,網格化管理與數字化平臺及信息技術形成一套科學的閉環式管理機制,社區發生案情,社區平臺可以通過按鈕直接報案,案情從發現、立案、派遣、結案形成一個閉環,全數字化控制能夠使得案情發現及時、報案及時、出警及時,進而使得社區能夠迅速進入安全狀態,增強了社區的安全系數。
(三)利于主體責任落實到人
長期以來社區治理中居委會、社區物業、管轄地區的相關政府機關均對社區治理有管理權限,而在社區網格化之前社區管理中出現相關問題,社區居委會、物業管理和管轄地區的相關政府機關均對問題產生的根源難以進行準確的權責劃分,從而使得問題主體責任難以落實到部門或人。社區網格化治理能夠堅持“一把手”負總責、分管領導負全責的目標管理責任制,網格被分解為若干個小網格,每個網格均有明確的職能部門負責,權責清晰,工作職責形成一級抓一級和層層抓落實的模式,這樣可以較好地確保工作任務、責任、人員、進度和時限均有相關部門和人員負責,社區網格化治理指揮部每周定期對其所負責的片區進行排查、監督和通報,并定期對各項工作和細則進行考評,從而更好地進行過程控制,并將主體責任落實到人[2]。
(一)社區網格劃分存在區域差異
由于我國特殊的國情,當前我國各個區域之間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存在不均衡現象,這些不均衡使得社區之間的情況和治理難度均存在一定的差異。同時,我國社區網格化治理目前還處于初級化階段,各項機制、制度等均還處于摸索階段,缺乏成熟的可借鑒的經驗。社區網格化治理在網格區域劃分上難以做到均衡狀態,部分社區存在居民成分復雜、社區組織多元、人口流動量大、租住居民為主要成分等問題。這些問題給部分社區的安全問題、文化建設等帶來較大的難度,這對于其他居民群體素質較高,社區所在區域經濟發達,居民居住穩定的社區而言,其在管理上存在一定的不公平現象,使得社區網格化劃分存在一定的異議[3]。
(二)社區網格化管理流于表面
社區網格化治理是新時期引進的一種新的管理方式,在當前我國社區缺乏相關經驗和可借鑒案例的情況下,部分社區網格化治理還停留于表面,并未真正全面發揮社區網格化治理的效用。部分社區的領導干部在社區網格化思想理念的宣傳和號召下,積極重視社區網格化治理模式,充分認識到社區網格化治理的價值,但是在實際操作落實的過程中,動員群眾融入和參與網格化治理工作卻存在較大的難度,部分群眾對社區網格化治理的參與性不高,部分干部和群眾將社區網格化治理認為是“擺設”,考核機制和平臺建設尚不完善,從而使得社區網格化治理出現重復建設、資源浪費、平臺價值未充分發揮的現象,進而導致社區網格化管理流于表面[4]。
(三)網格化治理隊伍建設不足
社區網格化治理在傳統管理經驗的基礎上融入了新的治理理念及新的信息技術平臺,這些新的治理理念及信息技術操作平臺,需要社區網格化治理人員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當前我國社區網格化治理隊伍中普遍存在如下問題:第一,社區網格化治理人員主要以居委會、社區物業、相關政府管理部門等人員為主,這些人員中部分年齡較大、文化程度不高、信息技術操作能力不足、學習新興技術的能力不足,無法完全掌握社區網格化治理工作中所需要的相關技能。第二,社區網格員難以做到“專職專網”,部分社區的網格員由其他職位人員兼職,在實際操作中存在服務與管理難以落實到位的現象。第三,社區的一級“網格業務”存在被包辦代替的現象,部分社區的網格信息由高一級社區的網格人員直接包辦錄入,失去了網格劃分的意義以及難以充分發揮社區網格化治理中的主動性和及時性等優勢。
(一)向社區網格化治理隊伍宣傳法律知識
社區網格化治理過程中引入了新的治理理念、治理方針及治理技術,社區網格化治理隊伍在參與社區網格化治理的過程中,需要熟練掌握相關的社區網格化治理思路和法律知識,并能夠熟練地將這些法律知識和治理思路融入到工作當中。當前社區網格化治理工作中存在社區網格化治理隊伍素質參差不齊、隊伍年齡老化、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掌握不足等問題,這些問題嚴重阻礙了社區網格化治理的落實,使得社區網格化治理停留于表面,失去了社區網格化治理的真正價值。社區網格化治理應該向社區網格化治理隊伍加強法律知識的宣傳力度,積極組織社區網格化治理隊伍參與必要的法律知識的學習,使社區網格化治理隊伍能夠熟練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識,在參與社區網格化治理過程中能夠熟練、準確地運用相關法律知識向市民進行專業性講解,并能夠準確運用相關法律知識解決社區治理中的相關問題,使得社區網格化治理工作在專業的法律指導下進行法治化治理。
(二)社區網格化治理需嚴格遵守法律法規
社區治理對于社區管理人員而言是一項復雜而繁瑣的工作,社區治理涉及的范圍較廣,需要被治理的事項較多,部分事項屬于突發性事項,部分事項屬于整改難點,在新時期國家逐步推進法治化治理的理念下,社區網格化治理需要以法治化思維來進行,避免在社區治理過程中,采用簡單粗暴的方式影響了政府相關部門的公信力和正面形象。社區網格化治理應采取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和聯合執法、聯合整治的方式進行,對社區治理中環境衛生、占到經營、違法搭建、戶外廣告、亂貼亂畫等的整治,應采用法律的思維來從根部解決這些問題。社區治理人員應以法律的思維向市民宣傳社區治理的重要性,積極鼓勵市民成為志愿者參與到社區治理活動中來,用群眾監督舉報的方式按照法律程序來解決市民違法違章事跡。社區治理人員對違法違章人員及事跡采用法律依據的形式公開公正地對其進行通報批評,使違法違章人員對自己的違法行為有據可循,通過理性的法律思維來拆除亂搭亂建、亂涂亂畫、違法經營、破壞環境衛生等行為,從而使得市民逐步形成遵守社區治理的相關法律法規。
(三)運用法律思維嚴格梳理社區治理工作
社區網格化治理工作需要嚴格按照法律程序進行,網格化治理將社區治理變得更為精細化、快捷化,網格員在社區治理工作的規范程序下,積極為社區居民解決相關問題。缺乏嚴格的社區網格化治理機制和治理程序將使得社區網格化治理工作變得無所適從,進而無法良好地體現出為市民服務的意識。社區網格化治理工作需要運用法律思維將社區治理工作程序進行梳理,市民的舉報渠道,網格員的接報渠道,接報后工作如何安排、問題的處理方式、監督方式、評價方式等均需要按照法律思維,嚴格制定相應的機制,網格員在接到相關市民申請后,可以嚴格按照相關的社區網格化治理程序對問題進行處理,避免市民的申請無回應,以及網格員處理申請后出現處理方式不合格后被問責等問題,進而降低了網格員處理問題的積極性。嚴格的社區網格化治理程序、在法律范圍內的合理的處理方式、處理問題采用法治化思維等,能夠使得各個網格內的網格員能夠有依據性地處理工作,避免處理方式不得當引起的相關負面影響。
綜上所述,贛州市根據時代和社會發展的要求,社區治理開始探索新的發展模式,社區網格化治理是新時代社會治理的新產物,社區網格化治理當前還處于探索階段,部分區域的社區網格化治理還存在諸多問題,社區網格化治理對于當前的社會治理具有重要的意義,能夠第一時間了解群眾訴求,積極解決群眾面臨的問題,拉近社區管理與群眾之間的關系,同時,還能夠進一步提高社區的安全系數,使得社區居民提高居住幸福感。且社區網格化治理后能夠將責任落實到人,能夠更好地開展社區治理活動。在當前的社區網格化治理工作中,社區網格化治理存在一定的問題,這些問題主要由社區網格化治理初級階段發展不成熟所致,面對這些問題本文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以期能夠為贛州市社區網格化治理工作提供一點指導性建議。
參考文獻:
[1]王慶華,宋曉娟.共生型網絡化治理:社區治理的新框架與推進策略[J].社會科學戰線,2019(9):218-224.
[2]李美興.貴陽市社區網格化管理問題與對策探析[J].貴州廣播電視大學學,2019(2):57-60.
[3]李魏煒.我國城市社區網格化治理問題研究[D].山東大學碩士論文,2019年5月.
[4]周浩,蔡歡,邱俊武.北辰區網格化社區管理服務平臺建設[J].測繪與空間地理信息, 2019(5):148-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