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識川 王文芳 王冠杰
1.河南省濮陽市檢驗檢疫服務中心,河南濮陽457000;2.河南省濮陽市水利局,河南濮陽457000;3.河南省濮陽市農業農村局,河南濮陽457000
豬捷申病(porcine teschen disease,PTD)又名豬傳染性腦脊髓炎、豬塔爾凡病,是由小RNA病毒科(Picornaviridae)捷申病毒屬(teschovirus)的豬捷申病毒(porcine teschovirus,PTV)引起的豬腦脊髓灰質炎、繁殖障礙、肺炎、下痢、心包炎和心肌炎、皮膚損傷及無癥狀等多種表現的一種病毒性傳染病[1]。世界上首例豬捷申病的報道出現在1929年,發病地為捷克斯洛伐克的捷申城,故名豬捷申病,主要臨床癥狀為腦脊髓灰質炎[2],發現該病的早期階段,這種疾病在歐洲中部的一些國家一直散在流行,并逐漸蔓延至整個歐洲,給歐洲的工業化養豬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近年亞洲國家中日本有該病流行的報道,2003年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的馮力等首次從內蒙古某發病豬場分離到了1 株豬捷申病毒[3],表明我國豬場也存在該病。
根據目前的研究結果,該病至少有11個血清型,多數血清型致病力不強,但是血清I 型中的Talfan 毒株致病力比較強,其引發的豬捷申病發病率可達50%,病死率可達70%~90%,因此血清I 型引發的腦脊髓灰質炎被國際獸醫局(OIE)列為B 類傳染病。豬是捷申病毒的唯一宿主,各種日齡的豬均易感,幼齡豬易感性最強,病豬和帶毒豬是本病的主要傳染源,主要通過健康豬和發病豬的口鼻接觸傳播,被糞便污染的飼料和水也可傳染本病。
根據表1和表2可知,自2003年豬捷申病在內蒙古被首次發現以來,該病陸續在江蘇、黑龍江、河北、吉林、河南、北京、云南、上海、山東、貴州、廣東、江西等12個省市的豬場暴發,我國獸醫科技工作者根據發病豬的臨床癥狀,結合最新的分子生物學診斷技術確診了該病,表明該病在我國已經蔓延開來,疫區在逐漸擴大。
捷申病在發病初期表現為后肢無力、走路后驅搖晃、發熱、厭食、精神萎靡,隨著病情的加重,然后出現眼球震顫、共濟失調、抽搐、角弓反張和昏迷;接著發病豬會出現麻痹,呈犬坐或側躺的姿勢,和其他引起神經癥狀的病毒病非常相似,如果發病豬只受到觸摸或驚嚇刺激,可能出現運動不協調,多數還伴有腹瀉。在發病后3~4 h 內,發病豬往往因呼吸肌麻痹而窒息死亡。如果動物急性發病后食欲恢復,一些病豬經過耐心照料可以恢復,但耐過豬可能出現肌肉萎縮或者后遺性癱瘓。

表1 豬捷申病毒病原學調查匯總數據[4]

表2 豬捷申病毒病原學調查匯總數據
腦脊髓炎是豬捷申病最典型的癥狀,各血清型的豬捷申病均可引起腦脊髓炎,然而毒株不同致病性不同,血清I 型毒株感染引起的腦脊髓炎最為嚴重。
母豬感染該病毒后可出現繁殖障礙,表現為產死胎、木乃伊胎和不孕。
用分離到的捷申病毒豬只回歸試驗30 d 后剖檢可見肺臟嚴重壞死,肺的心葉、尖葉和中間葉有灰色實變區,肺泡和支氣管內充滿滲出液。
剖檢可見胸膜粘連,心臟表面附著灰白色纖維素性滲出物卻不易剝落,心肌壞死和漿液性纖維素性心包炎病變。
從發病豬腸道分離到的病毒再感染試驗豬,可引起試驗豬腹瀉,剖檢可見腸道輕微出血,腸內充滿黃色水樣內容物。
豬捷申病毒感染一般不引起特征性病變,雖然有腹瀉癥狀,但是剖檢小腸一般看不到腸絨毛萎縮,很容易與冠狀病毒或輪狀病毒感染區別開來,但是能看到腸道出血、腸壁變薄、腸腔中充滿黃色水樣內容物。剖檢可見腦膜充血和水腫,病理組織學切片觀察發現腦組織呈以神經細胞變性和壞死為特征的非化膿性腦炎;肺部尖葉和心葉可見灰色實變區。
早期的動物傳染病診斷就是獸醫工作者根據臨床上豬群的發病癥狀和剖檢時的病理變化確診為某種疾病,后來隨著混合感染的增多,單一病原引起的發病豬只死亡基本上很少,豬病越來越復雜,現在一般都是根據發病豬群的臨床癥狀結合實驗室診斷進行。
病毒分離屬于傳統的傳染病確診方法,盡管耗時長、程序復雜,成功率不高,但是迄今仍是最可靠的傳染病確診手段。病毒分離的程序:一是采集病毒感染豬的腦、肺臟、淋巴結、小腸、大腸和糞便等病料;二是在病料組織中加入PBS 研磨成組織懸液并離心取上清液;三是將離心后的上清液過濾除菌;最后將過濾除菌后的上清液接種到PK-15 細胞或IBRS-2 細胞上盲傳幾代,同時以未感染的細胞作為對照,逐日觀察細胞病變情況。病變后的培養細胞用陽性血清可做熒光抗體染色或免疫酶染色鑒定病毒抗原。
豬捷申病的血清學診斷方法有間接免疫熒光試驗(IFA)、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斑點酶聯免疫吸附試驗(Dot-ELISA)、補體結合試驗、免疫組化試驗和病毒中和試驗(VNT)。其中應用最廣泛的就是間接免疫熒光試驗(IFA)、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最具有權威性的還是病毒中和試驗,不但能夠確診病原,用相應血清型的陽性血清還可以確定屬于哪種血清型。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容易操作,對試驗條件和人員要求不高,能夠檢測大批量樣本,適合基層實驗室和養殖場做流行病學調查。
PCR(聚合酶鏈式反應)診斷技術是多種豬捷申病診斷方法中確診病原最為準確、速度最快、可以大批量檢測病料的檢測技術。PCR診斷方法的優勢是可以檢測各種類型的病料,而且不受其他疾病的干擾,3~4 h可以給出檢測結果。隨著PCR技術的成熟和基因測序技術的發展,目前11種血清型的豬捷申病毒的全部基因序列都已被解析。目前國內針對豬捷申病建立起來的PCR診斷方法有一步法PCR、nRT-PCR、雙重PCR、多重PCR、熒光定量PCR;有的針對VP1基因,有的針對3D基因,有的針對L基因,有的針對5’端非編碼區;有的學者還建立了可以同時檢測豬瘟、圓環病毒2 型和藍耳病等幾種疾病的PCR檢測方法,研究人員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其中的一種。
在治療豬捷申病方面,目前國內外還沒有特效抗病毒藥物。盡管在該病發生的早期,國外利用疫苗控制住了該病,但是迄今在國內尚無有效的疫苗上市,因此應對本病的策略是做好生產管理和生物安全,降低發病率和死亡率。因此,建議豬場堅持自繁自養,盡量減少外購豬的數量;必須引種時要做好檢疫,務必要引進病原和抗體雙陰性的種豬。做好生產管理,豬群密度不要過大,冬季做好仔豬的保暖工作,為豬群提供優質營養均衡的飼料,提高豬群健康水平和自身抗病能力。搞好豬場清潔衛生和消毒工作,及時清理糞便,對于病死豬要做無害化處理,消滅傳染源。加強圈舍通風,降低氨氣濃度,為豬群提供清新空氣,同時做好豬瘟、偽狂犬、藍耳病、口蹄疫基礎免疫,筑牢豬群健康防線。豬群一旦感染發病,除用抗菌藥物防止細菌繼發感染外,還要采取隔離措施,防止發病豬舍的病毒傳到健康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