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雨文 王莎 張粵

隨著網絡購物的興起,物流行業飛速發展。物流行業逐步走向成熟的同時,依然存在許多待解決的問題,例如過度包裝、個人信息泄露、物流信息更新不及時等。部分物流公司通過投入人工與設備的方式來解決這些問題。新技術的產生和發展為物流行業的問題解決提供了另一種巧思:用新技術武裝包裝盒,用小小快遞盒解決大問題。
根據國家郵政局的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快遞業務量達到了507.1億件,同比增長26.6%。而僅在2019年的1~9月,全國的快遞業務量就累計達到了439.1億件。如此龐大的業務量,意味著發展的機遇,也意味著巨大的挑戰。智能物流概念的出現,為解決物流中的現有問題提供了新的思路。順應智慧物流的發展潮流,物流包裝方面的新興技術在近年得到了快速發展。筆者將結合實例,從3個主要角度分析物流包裝新技術為物流行業帶來的影響。
包裝輕量化助力行業可持續發展
伴隨著物流行業的發展,物流垃圾的增量也頗為驚人。在特大型城市中,快遞包裝垃圾增量占據了生活垃圾增量的93%,在部分大城市中,這項數據則為85%~90%。快遞包裝垃圾主要由瓦楞紙箱,塑料膠帶與塑料包裝袋組成。這些垃圾的大量產生,勢必會加劇森林資源浪費與白色污染等環境問題。從減少包裝的材料使用量角度入手,可以從源頭處緩解物流包裝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我國的許多電子商務公司與快遞公司早已開始關注物流垃圾問題,并嘗試性地開展了許多試驗性的措施。
以我國著名的電子商務公司京東為例。京東作為智慧物流的引領者之一,在物流包裝的減量化方面已經采取了措施。其主要著力點就在材料的選取與包裝的設計兩個方面。為確保快遞盒的牢固度,我國快遞盒多采用五層式瓦楞紙板。京東在盡量確保包裝在運輸過程中不發生破損的大前提下,對瓦楞紙板快遞盒的層數與用量進行了縮減,在京東的快遞包裝盒中,三層式的瓦楞紙盒包裝使用率達95%,減少了約每年20萬噸的紙漿使用量。在快遞盒的封裝環節,京東選用的封裝膠帶的寬度對比多數物流公司減少15%。
京東同時在物流倉庫配備了智能化的耗材推薦系統,能夠結合大數據對需要包裝的產品進行分析,推薦最優化的包裝方式,以達到有效減少包裝浪費,節省緩沖材料的目的。
由于實際快遞包裝過程涉及許多因素,京東物流在保證包裝減量化時,包裝的破損率并不低。這些因素中,包括有包裝材料生產廠家的生產規范化程度不夠,物流運輸過程中存在特殊地域影響運輸等。包裝材料的生產廠家提供的產品數據不夠規范,導致根據理論值計算出的包裝材料用量與實際存在偏差。物流服務的提供商可以針對部分地區特殊的物流環境進行包裝試樣測試,來獲取能夠體現在這些地區快遞運輸狀態的數據。結合這些數據來改進算法,包裝的輕量化與牢固度可以得到同時的保證。輕量化的包裝,可以在保證其保護產品的功能的同時,不僅為物流公司減少包裝材料的開支,還具有綠色環保的特點,是物流行業可持續性發展的有力助劑。
智能芯片促進信息高效流通
在快遞盒上加貼快遞面單是我國物流行業普遍使用的物流信息記錄方式之一,面單用于記錄快遞收發地址等信息,并通過條碼等形式來記錄信息,為快遞的派發與管理提供便利。近年來,電商平臺陸續聯合快遞公司推出了快遞單號查詢服務,為用戶進行物流追蹤提供了便利。但是目前的查詢服務往往只能通過快遞到達固定站點后進行條碼的掃描,并由站點處由人工在互聯網上進行信息的更新來實現。這種通過快遞面單的條碼進行信息傳遞的方式目前應用最廣泛,但是在這種模式下,運輸過程中管理不善帶來的快遞的丟件,逐一掃描條碼帶來的信息識別效率低下,以及用戶信息嚴重泄漏等問題也不可忽視。這種條碼識別模式在信息接收的效率與連續性方面,依然存在許多欠缺。
申通快遞公司用在物流包裝中加裝智能芯片的方式來提高物流信息的傳遞效率。2017年,申通快遞公司開始將內置RFID芯片的快遞包裝袋全面投入使用,極大提升了物流的高效性與透明度,也為管理提供了便利。RFID(射頻識別)是一種基于無線射頻的數據通信技術,在物流過程中可以用于記錄信息與精準定位。這種芯片的應用,可以實現信息的連續記錄與精準的定位。同時由于個人信息記錄在芯片之內,一般人不能讀取,對個人信息也起到了保護作用。這樣一來,傳統快遞面單帶來的諸多問題都迎刃而解。事實上,RFID芯片技術應用于快遞行業已經不是新鮮事。20世紀國外的物流領域就已經有了應用RFID芯片的嘗試。發展到今天,RFID技術已經日趨成熟。2017年起,中通、圓通、京東等公司也陸續將RFID芯片應用于物流領域。2019年,中國郵政EMS通過RFID技術,實現了1000件訂單在3秒內的收寄,打破了快遞收寄速度紀錄。試想如果RFID技術能夠在物流行業得到全面的普及,并良好發展,那么物流行業的信息傳輸的效率將得到極大的提升。
可回收式包裝解決回收難題
物流包裝的可回收化一直是物流行業發展的重要趨勢之一。尤其在環境問題日益嚴重、環保政策日益嚴格的今天,快遞包裝回收的重要性已經不能被忽視。目前國內的包裝回收主要是依靠環保部門的監管,或者物流公司的人工回收來實現。耗費人工的同時,其有效性也沒有得到很好的保障。從快遞包裝本身入手,通過設計來促進包裝的回收是當下開始流行的一種新思路。其中較為典型的案例是Limeloop推出的可循環包裝袋。該包裝袋材料來源于廢棄的廣告畫布,經過再加工與結構設計,使其能夠經受住上千次的循環利用。Limeloop也為包裝袋定制了手機APP,可以用于追蹤包裝的位置信息。在包裝上附帶有退還標簽。當收件人不再需要使用該包裝袋時,只需要為包裝貼上自帶的退還標簽,就可以退還到附近的回收站點,由下一位寄件人使用。Limeloop的包裝設計,都提供了回收快遞包裝的便利。
Limeloop包裝袋只是可循環包裝的嘗試之一。泰瑞環保公司則進行了更大膽的創新,其在2019年初創辦Loop購物網站,首次將所有商品的包裝都設計成可回收式。在國內可回收包裝盒設計的嘗試也不在少數。如蘇寧易購推出的共享快遞盒,為節約包裝成本,減少包裝浪費提供了有力的支撐。但這種包裝目前還存在體積過大,用戶信息安全存在隱患等問題。蘇寧易購針對這些問題,對這種可回收包裝正在進行優化設計。雖然可回收式包裝仍處于發展階段,依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但其潛力不可小覷??苫厥瞻b勢必會為物流包裝的回收問題指出一條明晰的道路。
以上3個方面不代表全部。越來越多的新技術被運用于物流包裝領域,已有技術的不斷發展,新技術與新應用模式的不斷涌現,都體現著物流包裝領域旺盛的活力。包裝與物流勢必相輔相成,共同邁向更高一級的臺階。
作者單位:西安理工大學
責任編輯:李倩 liqian@cprin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