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杰



關鍵詞:流動圖書館;信息資源;服務均等化;共享
摘 要:文章通過對廣東省公共圖書館信息資源共享現狀的分析,探討了廣東省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適宜采取的信息資源建設模式,并以廣東流動圖書館項目的信息資源共享實踐為例,展望了廣東省流動圖書館服務體系與信息資源共享模式的發展趨勢。
中圖分類號:G258.8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19)11-0113-03
“普遍和均等”是構建現代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的基本要求。國家文化和旅游部發布的《“十三五”時期全國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規劃》要求公共圖書館推進其服務的均等化建設,通過圖書館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廣東省粵東西北地區的公共圖書館,即廣東流動圖書館各加盟分館的經濟發展水平和文化投入與珠三角地區相比存在較大差距,要實現珠三角地區人口的文化均等水平任重而道遠。現代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建設的核心內容是整合不同圖書館的信息資源進行分享,并優化信息資源分享所需的成本和帶來的效益,進而提升公共圖書館的整體服務效能。
1 廣東省公共圖書館信息資源共享現狀分析
1.1 國內研究現狀
我國關于公共圖書館信息資源共享的研究較多,包括張曉俐的《浙江省公共圖書館信息資源共建共享模式探討》[1],黃潔晶、高波的《我國公共圖書館信息資源共享現狀研究》[2],夏翠軍、何杰鋒的《廣東省區域性文獻信息資源共享實踐的調查研究》[3]等,但以上文獻均是面向公共圖書館信息資源共享的理論探討,針對廣東省流動圖書館信息資源共享的研究幾乎沒有。
1.2 廣東省公共圖書館信息資源共享模式分析
廣東省公共圖書館信息資源共享模式主要包括區域化信息資源共享模式和跨系統信息資源共享模式。佛山市聯合圖書館、廣州圖書館之城等項目屬于區域化信息資源共享模式,實現了圖書館區域化共享紙本資源和部分數字資源的目標;珠三角數字圖書館聯盟、深圳文獻港等項目屬于跨系統信息資源共享模式,通過平臺認證的用戶可以訪問平臺上的部分數字資源和享受文獻傳遞等服務,詳見下頁表1。
1.3 廣東省公共圖書館信息資源共享面臨的困難
公共圖書館是有效實現信息資源共享的主體,而信息資源共享主要依賴于公共圖書館的管理體制。廣東省公共圖書館的管理體制采用縱向垂直的行政管理模式,以行政隸屬關系為基礎,難以形成各館協同運作、優勢互補的資源共享體系,缺乏整體規劃,無法制定統一化的技術標準及搭建共享檢索平臺,從而對公共圖書館信息資源建設和共享工作造成了阻礙。針對圖書館落后的管理體制,廣東省部分城市的公共圖書館嘗試采取區域化信息資源共享模式和跨系統信息資源共享模式進行信息資源共享,但僅局限于所在城市范圍內。廣東流動圖書館項目打破了圖書館縱向垂直的行政管理體制,建立了統一的信息資源共享平臺,為公共圖書館信息資源共享工作指明了新的方向。
2 廣東流動圖書館項目的背景和社會效益
2.1 項目背景
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的實現,不僅需要城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全面發展,更需要相關部門推動欠發達地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普及工作。廣東省為全國經濟發達省份,卻一直存在省內經濟發展的區域不平衡問題,粵東西北地區的圖書館發展普遍滯后,基層民眾的文化知識獲取渠道單一[4]。在此背景下,由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牽頭的廣東流動圖書館項目通過改變圖書館縱向垂直的行政管理體制,搭建覆蓋粵東西北地區的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基層民眾的文化需求與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建設之間不平衡的矛盾。
2.2 社會效益
廣東流動圖書館項目實施十六年以來,廣東省財政廳累計投入項目專項經費達7,000萬元,廣東省政府累計在粵東西北的欠發達地區建設了90個流動圖書館分館,基本覆蓋了廣東的邊遠地區并推動各圖書館建設鄉、鎮、村多級服務網絡1,905個,截至2018年累計接待讀者8,693萬人次,讀者閱覽圖書15,056萬冊,解答咨詢239萬件,辦理外借證62.08萬張,外借圖書1,624.7萬冊,詳見表2。廣東流動圖書館項目的實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廣東省內欠發達地區基層民眾看書難的問題,同時也為縣級圖書館總分館制的建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3 廣東流動圖書館信息資源共享實踐
3.1 文獻資源共享協作
廣東流動圖書館項目在全省范圍內將“流動服務”與“物流配送”兩種理念及運作方式結合起來,整合全省資源搭建動態流動的圖書館服務網絡,實現了廣東省各公共圖書館之間長期的、實質性的館際協作與文獻資源共享。讀者可在每一個分館通過網絡訪問該地區總館的資源中心或成員館網站,也能夠訪問省級館的資源中心,獲取自己所需的中外文電子圖書、期刊和其他文獻。廣東流動圖書館項目使全省公共圖書館形成了共建、共享、統一協調和管理的運行機制,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因“分灶吃飯”造成的資源重復訂購、平臺重復建設的問題。
3.2 建立一卡通平臺
目前,廣東的90家流動圖書館分館已實現館內圖書借閱一卡通,同時全面啟用了二代身份證借閱系統,通過統一的數字認證平臺將廣東流動圖書館Interlib自動化集群管理系統平臺讀者庫與廣東圖書館數字資源認證平臺進行對接,使廣東省東西兩翼和粵北山區約90個市縣區級公共圖書館及廣大鄉、鎮、村圖書室可共享與省級館相同的數字化資源和信息服務技術。各成員館實現資源一體化和管理平臺一體化,為未來的地區總分館服務提供統一的技術平臺奠定了基礎。
3.3 建立信息資源共享平臺
各圖書館通過廣東流動圖書館自動化管理系統的分級授權與建立各區域的分館業務自動化管理,實現了圖書采訪、分編、典藏、流通、檢索等業務管理系統的現代化。縣級館所屬的地方基層服務點可作為該館的一個流通書庫設置相應的訪問權限,并通過網絡將各館的館藏資源整合到數字資源共享平臺,實現文獻資源的集中管理與共享。
4 問題和思考
4.1 信息資源共享利益平衡機制
公共圖書館是有效實現信息資源共享的主體,但公共圖書館有限的信息資源遠遠無法滿足社會公眾對信息的需求,因此建立信息資源共享利益平衡機制對于廣東流動圖書館信息資源共享系統的建設與運行是一種重要的調節手段。各流動圖書館所在地區的圖書館在實力、規模上存在差異的問題導致了各分館的館藏文獻信息資源類型與數量不同,在各圖書館之間開展信息與資源共享時將不可避免地引發利益分配問題[5]。相關機構應倡導建立各流動圖書館之間的利益平衡機制,鼓勵各分館主動分享自己的特色資源,并采用按勞分配的方式平衡各分館的利益,只有保證利益分配機制的科學性與合理性,才能使各個圖書館積極參與到信息與資源共享網絡的建設工作中來。
4.2 信息資源的均等化
經濟發展決定上層建筑,文化事業發展的決定性因素仍然是本地的經濟實力。廣東區域發展的不均衡導致了文化事業發展的不均衡,這是實現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亟待解決的問題。粵東西北地區圖書館事業發展總體較為落后,與珠三角地區的圖書館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粵東西北地區的土地面積占全省的70%,區域常住人口占全省的55%,但GDP只占全省的20%,人均GDP更是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而珠三角地區的GDP占全省的80%,詳見圖1。粵東西北地區的振興發展對廣東省的發展至關重要,經濟上的巨大落差在客觀上造成了信息資源的不均等化。廣東流動圖書館項目推動了各分館所在地區的區域一卡通和通借通還制度的建立,利用流動圖書館集群化自動化管理系統平臺實現了各分館間的圖書、數字資源的共享,對在當前的社會狀況下實現信息資源的均等化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4.3 自主建設與統籌合作相結合
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建設的核心內容是整合不同圖書館的信息資源建設業務,優化信息資源建設的成本效益,提高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的整體效能[6]。建立信息資源共享聯盟是有效實現信息資源共享建設的重要途徑,可使各圖書館的信息資源建設工作成為一個系統性的整體,提高信息的質量,將眾多圖書館的資源進行整合,對單個圖書館的資源數量進行補充。公共圖書館的信息資源共享建設一定要充分考慮用戶的需求,在進行資源建設時要注意收集各地方的特色資源,同時結合原有館藏資源,建設具有地方特色的數據庫。
5 結語
廣東流動圖書館項目在現有的基礎上,推動了各地區的區域一卡通和通借通還制度的建立,充分利用已經建成的流動圖書館Interlib集群化自動化管理系統管理平臺,在各地區以市級館或縣級館為中心館,推動建設該區域的虛擬館藏網絡,使本地區圖書館的館藏數據資源實現共享;推進網絡環境下書目數據資源共建共享的進程,推動分館與省級館的合作,共建聯合編目中心;整合全省特色資源與數字資源,實現各分館間的圖書、數字資源一站式查詢,全面推進了全省的信息化發展,為最終實現全省各區域的通借通還、建立全省信息資源共享平臺、構建具有區域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張曉俐.浙江省公共圖書館信息資源共建共享模式探討[J].圖書館研究與工作,2015(2):18-22.
[2]黃潔晶,高波.我國公共圖書館信息資源共享現狀研究[J].圖書與情報,2012(4):103-107.
[3]夏翠軍,何杰鋒.廣東省區域性文獻信息資源共享實踐的調查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2015(12):50-54.
[4]陳衛東,王蕾.廣東流動圖書館及其效益研究[J].圖書館,2013(1):28-30,39.
[5]王爽.網絡環境下高校圖書館資源共享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12.
[6]張新興.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的信息資源建設模式研究[D].武漢:武漢大學,2012.
(編校:崔 萌)
收稿日期:2019-10-15
作者簡介:陳 杰(1987— ),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館員,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在讀研究生。
* 本文系2016年度廣東省圖書館科研課題“廣東省縣域總分館制建設實踐與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課題編號:GDTK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