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櫻


摘 要:物理實驗是物理教學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本文以《密度的測定》教學設計為例,從教法與學法,教具,教學過程,課堂小結,教學反饋,布置作業,課后思考等幾個方面進行了教學設計。
關鍵詞:密度的測定;物理實驗教學;教學設計
“密度的測定”是《物理學實驗》(化學工業出版社)教材中的第一個實驗,它是本學期所有實驗的基礎,學好這部分實踐知識對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實驗計算的能力,團結協作的能力,探索求真的精神都有著重要的意義,并且為以后其它實驗的實踐作好鋪墊。
1 教法與學法
1)學情:教學對象是大一新生,95%以上是男生;80%左右學生在理論課堂基礎較弱,但對實驗操作有著很濃的興趣。
2)學法:幫助學生轉變觀念,來到實踐課堂,學生就是主體。思想上必須重視,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3)教法:本節課的教學方法采用:多媒體教學法、討論法、演示實驗法、實踐法等。由于本節課是新生第一次進實驗室,所以要對實驗操作進行安全教育,對實驗報告的書寫進行學習態度教育,對實驗中可能遇到的操作問題進行演示教育,告訴他們該怎么做,不該怎么做。一定要灌輸“我能行”,“我最棒”的思想,打好實驗課的第一槍,把第一個實驗做好!
2 教具
多媒體課件、彈簧秤、量筒、燒杯、水、細線、物理天平、游標卡尺、螺旋測微器等。
3 教學過程
1)課題引入:視頻引入課題。播放密度測定的小短片,引發學生好奇,引出課題——《密度的測定》。
2)課堂教學:首先檢查預習作業完成的情況,由學生回答測量儀器使用中,應該注意的事項。學生回答完畢,教師總結出:游標卡尺、千分尺、物理天平等測量工具在測量時的注意事項。接著復習提問:(1)什么是密度?(2)密度的定義式是什么?(3)測定物質密度的原理是什么?(4)實驗室常用什么儀器測物體質量?什么儀器測物體體積?(5)能夠測出物體質量和體積的儀器是否就只有天平和量筒嗎?
強調密度測定的原理公式ρ=m/v
出示例題1:為了測定一小正方體小木塊的密度(不吸水),可選用的器材有:托盤天平(含砝碼)、量筒、刻度尺、大頭針、水,請你設計幾種不同的方案,要求寫出每種方案所選的器材,實驗步驟,并用所測物理量表示物質的密度。
提問:實驗目的是什么?引導學生分析討論得出:
能測出木塊質量的儀器有:(1)天平(2)量筒和水
能測出木塊體積的儀器是:(3)量筒、水、大頭針;(4)刻度尺
分析得出四種最基本的方案組合:
1、(1)(3)? 2、(1)(4)? 3、(2)(3)? 4、(2)(4)
提問:在確定每種實驗方案所選器材后,接下來就要確定實驗步驟,那么一個最簡單的但又是完整的實驗步驟包括哪幾部分組成呢?(實驗器材、被測物體、被測物理量和被測物理量的字母符號)。
指導學生分組討論完成實驗器材的選擇、實驗步驟的確定以及用所測物理量字母符號表示物質密度ρ的表達式,并將結果完成,填寫在當堂復習研討課學案上,對于學生回答中存在的問題則由同組伙伴合作幫助解決。
方案1
器材:天平、水和量筒、大頭針
步驟:1)用天平測出木塊的質量m
2)在量筒中放入適量的水,讀出體積V1
3)將木塊放入量筒水中,用大頭針將其全部沒入水中,記下水面所對的刻度值V2
4)密度表達式:ρ=m/V2-V1
方案2
器材:天平、刻度尺
步驟:1)用天平測出木塊的質量m
2)用刻度尺測出木塊的邊長a
3)密度表達式:ρ=m/a3
方案3
器材:量筒、水、大頭針
步驟:1)在量筒中放入適量的水,讀出體積V1
2)將木塊放入水中漂浮,記下水面所對的刻度值V2
3)用大頭針將木塊壓入水中,記下水面升至的刻度值V3
4)計算V木=V3-V1
漂浮G=F浮=ρ水g(V2-V1)
m=G/g=ρ水(V2-V1)
密度表達式:ρ=ρ水(V2-V1)/V3-V1
方案4
器材:量筒、水、刻度尺
步驟:1、用刻度尺測出木塊的邊長a
2、在量筒中放入適量的水,讀出體積V1
3、將木塊放入量筒水中漂浮,記下水面所對的刻度值V2
4、計算 漂浮G=F浮=ρ水g(V2-V1)
m=G/g=ρ水(V2-V1)
密度表達式:ρ=ρ水(V2-V1)/a3
設置情景引入思考題1,引導學生討論得出解決問題的實驗方案及密度表達式。
思考題:
1、在本實驗中若只給刻度尺、水、大燒杯,能否測出小正方體木塊的密度?
步驟:1、用刻度尺量出木塊的邊長為a
2、木塊放在量筒的水里,用刻度尺量出露出水面的高度為h
計算 漂浮 G木=F浮
ρ木gV木=ρ水gV排
ρ木gSa=ρ水gSh排
密度表達式:ρ木=h排ρ水/a=(a-h)ρ水/a
引導學生思考除了以上例題1可以用天平、量筒和水測出物體質量外,還有什么實驗器材可以測出物體的質量?
引出例題2:為了測定小塊橡皮泥的密度(密度大于水),可選用的器材有:彈簧秤、量筒、水、細線、燒杯,請設計三種不同的方案。
方案1
器材:彈簧秤、量筒、水、細線
步驟:1、用細線將橡皮泥掛在彈簧秤下,記下讀數G
2、在量筒中放入適量的水,讀出體積V1
3、將橡皮泥浸沒在水中,讀出水面所對的刻度值V2
4、密度表達式:ρ=G/g(V2-V1)
方案2
器材:彈簧秤、燒杯、水、細線
步驟:1、用細線將橡皮泥掛在彈簧秤下,記下讀數G
2、將掛在彈簧秤下的橡皮泥浸沒于水中,記下彈簧秤的讀數F彈
3、計算? m=G/g
F浮=G-F彈=ρ水gV
V= G-F彈/ρ水g
ρ= Gρ水/G-F彈
方案3
器材:量筒、水
步驟:1)在量筒中放入適量的水,讀出體積V1
2)將橡皮泥捏成一個小碗,讓它漂浮在水面上,記下水面所對應的刻度值V2
3)將橡皮泥再捏成一個實心小球,使其浸沒水中,記下水面所對的刻度值V3
4)數據處理:漂浮 G=F浮
∴mg=ρ水g(V2-V1)
m=ρ水(V2-V1)
V=V3-V1
ρ=ρ水(V2-V1)/V3-V1
為了加深學生的感性認識及有更深的課堂體驗,用小鋁塊代替橡皮泥要求每組學生任選實驗方案1和2完成實驗步驟的操作。
課堂小結:
引導學生總結通過本堂課學習所掌握的測固體物質密度的方法:
測固體密度
1)可以用天平或彈簧秤很容易測出固體物質質量,還可以讓其漂浮在水面上利用G=F浮計算其質量。(借助刻度尺、鉤碼和細線利用杠桿原理也可以測出固體物質質量)。
2)測體積可以利用量筒和水、刻度尺、彈簧秤。
3)利用實驗原理公式ρ=m/v得出結果。
(四)教學反饋:
思考題:
1、請你設計一個方案:利用量筒、水、小燒杯(杯口直徑小于量筒直徑)測金屬球的密度。寫出主要步驟和密度的表達式。
2、請你設計一個方案:現有十枚壹元硬幣,如何只用天平(含砝碼)、燒杯、水測出硬幣的密度。寫出主要步驟和密度的表達式。
(五)布置作業(完成當堂課未完成的復習研討題并思考如何測定液體物質的密度)。
(六)課后思考
設計性實驗有助于學生主體地位的確立,不能總是依賴于書本的實驗步驟,要自己去思考與實施。有些學生不喜歡主動設計方案,沒有養成好的思考習慣?;A課程要為專業課程服務。物理實驗教學的改革是一個永恒的話題。只要一天在授課的陣地上,一天就不能忘記教學改革的使命。學生在進步,老師更不能松懈,要設計出更好的教學模式和方法,適應不同層次的學生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