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晗旭
摘 要: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而古代音樂的發展足可以見證著一個時代的發展也能呈現出每個時代的不同特征。據考古學家發現我國早在元謀時代就有了音樂的萌芽,到了清朝末年,在古代音樂領域中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國古代音樂的發展根據不同時期體現出的狀態都是不同的。本文根據中國古代音樂史分階段的發展進行研究,分析了每個階段古音樂的發展特色,以供參考。
關鍵詞:中國古代;古代音樂發展史
中國歷史文化悠久,地大物博,尤其是在音樂上的發展,足以見證了我國從古至今的輝煌和巨大成就,不僅是經濟技術上的發展突出,精神文明建設中同樣技藝超群。古代音樂的發展無疑見證了我國從遠古時期到近現代之間發生的發展創新性變化。從元謀人時代我國人類在中國土地上進行勞作繁衍開始,音樂就已經在勞動中萌發了幼芽,在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經濟技術的不斷提升,古代音樂的發展也隨之呈現出了不同的發展趨勢,每一個古代音樂的體現都能展現出當時年代的特征,古代人們在人們的勞作中提升精神素養,為自己無聊的生活中增添色彩,也為古代人聰明的才智做了見證。本文根據不同時期古代音樂的發展歷程進行簡要的分析。
1 中國古代音樂萌芽的產生
1.1 民間音樂
追溯到遠古時期,元謀人開始勞作開始會生產勞作器具就開始使用各種器具創造出不同的聲音用來平時的消遣,到春秋戰國時期我國民間音樂開始正式的發展,先秦時期的詩歌總集《國風》中收集了很多民間音樂,這種民間歌曲很多都是來源于北方的特點,歌詞通俗易懂,富有詩意,內容淳樸自然,大量的運用比興的手法。在同時期的《詩經》中也收錄了風雅頌三類詩歌。春秋時期的樂器演奏技術得到發展,具有代變性的是七弦琴,在民間樂器演奏中古琴是具有代表意義的,上古時期的民間歌舞除了為供人們娛樂還是為了用歌舞事神,用于祭神儀式中,多以娛神為主。
1.2 音樂文化的發展
古代各國通過商業貿易的發展后,音樂文化也從中得以相互流傳和發展壯大,各國的音樂名士可以倒別國謀生,更方便了音樂文化的交流和傳播,當時的音樂在宮廷皇家顯現是最大的,宮廷音樂是招待各國使臣的最主要娛樂節目,宮廷音樂對于各國民族間的音樂文化交流起到直接推動性作用。
2 中國古代音樂的發展
古代音樂到了秦漢時期中國秦朝統一全國,古代音樂的發展又呈現了一個趨勢,從秦漢到魏晉南北朝時期,民間的生活形態和當時統治階級對老百姓的殘暴剝削在民歌中都有體現,當時階段的民歌主要是和管弦樂器相互呼應體現出了民間的疾苦和無奈,主要代表作有《東門行》《敕勒歌》。當時音樂有了新的階段的發展主要是體現在相和歌合并舞蹈的相結合,當時已經有了曲,在以春秋時期的音樂特點基礎上添加了很多的樂器,例如琴、笛、箏、琵琶等樂器可以一同演奏出不同的曲目和舞蹈主要供宮廷中使用,在民間也產生了很多的敘事歌曲,都屬于相和大曲中的一種,敘事歌曲就開始了發展起來。在秦漢朝時期宮廷種在音樂管理上已經設立了太樂,主要是負責宮廷中音樂的掌管,當時的樂府屬于獨立的一個音樂機構,專門負責編寫宮廷的儀式音樂。在南北朝時期很多少數民族進駐了中原地區,帶來了很多民族音樂,鮮卑族對北魏時期音樂藝術的發展貢獻很大,在南北朝時期很多的宮廷都會派專門的人員去個地方學習音樂特色這樣當時時期的音樂就得到了不斷的交流和融入,促使曲調中產生了新的變革。當時人們對于神靈的敬仰是比較普及的,佛教是當時時期最為廣泛傳播的一種。佛教音樂也隨之興起,佛教是從西域地區引進到中原地區的教種,慢慢的融合了我過古代的一些音樂特色創作了佛教音樂,后來又發展成了法曲。
3 中國古代音樂發展的興旺時期
到了隋唐時期經濟政權上已經得到了興旺,百姓也逐漸走出了生活的疾苦和階層的剝削,同時對于音樂的藝術的發展也進入了全面的發展階段。唐代宮廷燕樂,隋唐七步樂為燕樂,是當時每個民族的民間音樂統稱。唐代歌舞大曲得到了大力的發展,也在當時形成了散序、中序。舞編的整體結構形式。唐代的《霓裳羽衣舞》是最為典型的也是被一直流傳下來的皇家音樂。唐代流傳下來很多的音樂家,詩詞歌畫盛行,琵琶是唐代樂器中的主要樂器,曹柔創立的減子譜的古琴記譜法一直沿用到現在。宋金時期音樂文化的發展在市民音樂中是興盛時期的重要標志,因為當時商品經濟比較繁榮,市民階層的文化也相應的豐富起來,大街小巷都能聽見,小唱的聲音,藝術歌曲也隨之發展越來越適應大眾化生活,說唱類歌曲也是從這個時期開始的,音樂藝術文化各式各樣很多詞曲也流傳在現代應用中。隋唐到宋元時期中古古代音樂是發展最迅速的階段是比較興旺的階段,很多的樂器也是從那個時候興起并且流傳下來的。
4 中國古代音樂的鼎盛發展
到了明清朝時期音樂文化的發展已經到了世俗化的發展階段,也是古代音樂的鼎盛發展時期,廣泛普及到千家萬戶,開始出現私人收藏編輯,無論是民歌小曲到唱本或者是琴曲,均都被私人收藏,或者是后人收藏最為傳家寶。這個時期的音樂非常豐富,各地區由各地區的音樂特色,南方以蘇州彈詞影響最大,也是在蘇州出現的蒼涼雄勁的陳調,秀麗柔婉的余調,再往北看,山東的大鼓,快書,西河大鼓都是流傳至今具有代表性的音樂著作。
5 結束語
古代音樂的研究一直都是科學家對音樂領域研究的重點,根據不同的古代音樂的樂器或者是從古文明的記載到繪畫,史書中都能體現出古代音樂興久不衰的發展史,音樂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都是為人們精神上能得以放松,得以寄托的良藥。古代音樂的傳承,為我們對古代發展史的研究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古代音樂的發展是對我國兩千多年文化的傳承,是歷史發展的見證者,研究好古代音樂的發展可以推動我國本土國家特色的音樂走向世界在全世界音樂文化中產生國家特色的巨大影響。
參考文獻
[1]胡燕南.徐元勇《中國古代音樂史》述評[J].文教資料,2016,0(8).
[2]王洪軍.“中國古代音樂文化史”還是“中國古代音樂史”——從當下“中國古代音樂史”的學科建構說開來[J].中國音樂學,2016,0(1).
[3]方建軍.考古學中的音樂和音樂史中的考古——評劉再生著《中國古代音樂史簡述》[J].人民音樂,2014,0(7).
[4]胡企平.《中國古代音樂史的律學暨律種學》之教學設計[J].浙江藝術職業學院學報,2017,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