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永堂
太極拳在我國武術園地中是獨樹一幟、構思奇妙的拳種。太極拳推手主要是八門五步功夫,名謂掤、捋、擠、按、采、挒、肘、靠、進、退、顧、盼、定。推手時懷藏八卦,腳踏五行,身分五步,支撐八面,與古代哲學理論相一致,博大精深,威力無窮。十三勢根據陰陽變化的道理,隨其所行,周而復始,不斷變化。
掤勁應在第一位,是暗勁。初學推手只有懂得了掤勁,才能夠談得上入門。在推手時,不僅是手和臂,凡是和對方身體接觸的任何部位都要有掤勁,只有這樣才能做到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掤勁也稱襯托勁。以水比喻,水能漂浮落葉,也能浮起巨舟。推手中不論對方來力大小,我都能以掤勁應付之。當對方發力時,我以中空勁為支點,乘勢將來力向前上方牽動,使對方的力懸空,可以用較小的力承受較大的來力,達到我順人背,在對抗中占有主動。
捋是明勁。對方力來,我以捋勁掌握其動向,加以引導,使對方繼續前行。我將來力引向身體兩側,輕重快慢全以對方的來力快慢為轉移,等到對方力量失勢,我趁機進去,可以掌握主動。
擠是明勁。如對方捋我一臂,我乘勢平屈被捋的手臂,另一掌跟貼肘彎內側,兩手同時正方向向對方胸部方向進去。擠勁在力學上猶如壓面機之滾軸,同時向內旋轉,面片在壓縫中被擠而出。
按是明勁。如對方擠我,我則雙手按之,使力下沉,動作宜有折疊,猶如波浪起伏,可使對方腳跟活動,失去重心。按勁的妙用可比作如水下行,柔中寓剛,無孔不入。力學上如輪帶的推動作用。輪帶旋轉表面為推勁,與輪接觸處屬按勁。
采是明暗勁各半。采勁不是強拉硬拽,采勁是權衡來力輕重,乘勢牽引。如我臂在對方上側,則利用手勢,轉向牽引,謂上手,是明勁。如我手臂在對方下側,我以肘托勁牽引,使其改變方向,再借勢斜線反擊,這是暗勁。因之能做到仰之則彌高,俯之則彌深,進之則愈長,退之則愈速。
挒是明勁。我以雙手接住對方一臂,借其來力,乘勢旋轉,反擊其身,猶如將物掀起而挫之。我運用突然爆發的內勁,轉動身體,將對方猛烈拋離,力學上猶如投物于旋轉的輪盤上,一接觸即乒然飛去。
肘是明勁。用彎曲的小臂外側貼住對方肘部外側,壓對方虛點謂之肘打;我順對方來勢,用肘部外側貼住對方肘部外側,向我身旁下按,謂之肘捋。肘法用時變化繁多,非常奧妙,例如搬攔錘、裹黏肘等皆有肘勁的運用。
靠是明勁。靠是用肩或背順勢擊對方虛點,是借力使力,是受到對方攻擊來不及換勁時常用的方法。靠勁猶如氣體的膨脹,突然爆發,可使對方受到強烈震撼。
進是明勁。是上步向前追擊對方。也是黏勁,對方要逃,我則黏住他,對方退步我上步跟蹤,是謂“我順人背謂之黏”。
退是明勁。由于對方攻擊猛烈,我退步以柔勁緩和其攻勢。但我并非逃開,而是“人剛我柔謂之走”而退步反擊的意思。
顧是明勁。對方攻擊我右面,我用按勁法向左旋轉90度,以柔勁應付之,雙目注視對方動向,而所謂左顧也是“動急則急應"。
盼也是明勁。對方如從左側攻擊我,我接勁后向右旋轉90度,以柔勁應付之,雙目注視對方,以觀其變,而所謂“右盼”也,是“動緩則緩隨”。
中定是暗勁,是太極拳最根本的基本功法。拳無定法,而一切法皆立足中定。中定在上為穩定重心,平衡力矩,立如平準,其根在腳,發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在于用則內勁貫串,結合意氣神及八門五步,總其大成,渾然一體,在推手時有至精至妙的作用。推手時如失去中定,就將陷入被動而不得機、不得勢。練太極拳主要練的也是中定勁。
太極拳功夫推手,應以不丟、不頂為根本,而今推手之人大都以拙力相待。推手中越是想立足穩固,就形成如牛之相抵,與太極拳以柔克剛之原理相悖。豈不知站得越牢固,對方的攻擊越猛烈,這是自然的道理。沾連黏隨的四勁法,沾黏在手,連隨在步,根不去則步伐不靈活,自然會是攻擊的目標,連隨無從,難免有跌翻之虞。所以推手時要想不跌倒,必須先去自己的根,根去掉后,猶如物漂于水,如球滾于地,猶如不倒翁,不著力便罷,一著力隨即旋轉變成球體,處處無根處處根,即使對方大力也很難摸準自己的勁,猶如天秤,活似轉輪。拳譜曰“靜之則合,動之則分”“立如平準,法如車輪”,只要恰當地運用沾黏連隨不丟頂的功夫,即可使對方進之不著、投之不脫,這就是十三勢中進退顧盼定五步功夫。
太極拳功夫推手是一項對抗性的運動。對抗運動就必須有三個要素,即一膽、二力、三功夫,是武術前輩總結出來的寶貴、精辟拳諺。膽、力、功夫三者是相互依賴的整體,在推手對抗中不可缺少。沒有膽,在實戰中缺乏冷靜沉著,不能保持良好的作戰意識,由于競技狀態不好,出現怯場和懼怕對手的現象,導致自信力、自制能力下降,缺乏敢于戰斗、敢于拼搏的頑強精神。不具備力的對抗是不行的,這種力不是拙力,是太極拳練出的勁力,是巧力,雖說是四兩撥千斤,但仍需千斤作后盾,不然會“心欲為而力不足”,無力化解對方的力,處于被動,貽誤戰機,勝率減少。功夫是指長期練習太極拳的靈敏反應。拳諺講,拳練萬遍其理自現,訓練出良好的作戰意識,將勁和技術、巧力融為一體,意念上沉著冷靜,有旺盛的斗志、過人的體質、高超的技巧,才能在推手對抗中得心應手,戰勝對手。膽、力、功夫是太極拳推手中相輔相成的完美結合,三者結合缺一不可。拳諺云“藝高人膽大,膽大藝更高”,望習武者明察。
野馬分鬃是太極拳法中對抗推手的一項實用動作。我用左手握住對方右手腕,拉到懷里,上左步,右手上前伸到對方右肘關節處卡死,右腿用膝尖壓住對方左腿膝蓋外側,然后三點用力,向左后方做旋轉,將對手放翻;反之,右手握住對方左手腕,上右步,左手伸到對方右肘關節處卡住,左腿膝尖壓住對方左腿膝蓋外側,然后三點用力,向左后方旋轉,將對方放翻。
(編輯/劉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