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見習記者 / 唐波

蔗香港港口碼頭俯瞰。(望謨縣委宣傳部供圖)
望謨縣是全國布依族人口最多、布依族傳統保存最好、布依族文化底蘊最深的縣之一,被譽為“中國布依語言文字培訓基地”“中國布依古歌之都”“中國傳統紡織文化之鄉”。
望謨縣位于貴州省南部,素有“天然溫室”之稱,自然條件得天獨厚,山地資源豐富。北盤江流過望謨境內,擁有秀美的山水風光、絢麗的民族風情、神奇的特色風物。
因人而名、因山而特、因水而靈。近年來,望謨縣乘著國際山地旅游暨戶外運動大會的東風,立足自身特色,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推動“旅游+農業”“旅游+文化”“旅游+扶貧”“旅游+生態”等融合發展,為脫貧攻堅注入強勁動力。
金秋時節,板栗豐收。果農蘇啟鳳非常開心地說:“以前的野果子,變成如今脫貧致富的‘金果果’。”
砂土性質的山地土壤,成為板栗產業得天獨厚的地質優勢。望謨縣通過把板栗定位為脫貧攻堅“一縣一業”的主導產業,發展板栗種植達33 萬畝,山地資源較好轉變為經濟優勢,成功打造“中國板栗名縣”。

真情酒訴衷腸。(吳彥崗 /攝)
特別的土壤孕育特色產業。經過科研對比,望謨縣還推廣種植金煌芒、美國芒、象牙芒等芒果5.6 萬畝,2018 年產值6000 萬余元。此外,還建造示范基地種植澳洲堅果、青檸檬、楊梅等作物,集觀光、休閑、體驗于一體。
望謨縣生態資源豐富,自然環境優美,民族文化濃郁,紅色文化深厚,具備發展生態旅游、文化旅游的良好資源條件。
依托民族文化,舉辦“三月三”布依族文化節、桑郎“七星浪哨”布依族情人節等節會;依托民俗文化,打造以民俗文化考察、民俗體驗為主題的民俗風情體驗旅游品牌;塑造歷史文化旅游品牌,打造桑郎古鎮、弄林古村、石屯古寨等民族文化體驗和卡法紀念館、王海平紀念館等紅色文化景區,重點發展體驗式旅游項目;豐富旅游餐飲業態,打造特色餐飲品牌,開發特色旅游商品,完善旅游購物設施等,旅游生態更加豐富多彩。
在推動旅游扶貧方面,望謨縣依照建設田園綜合體的理念,打造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和農家樂、鄉村創客基地、民族客棧等鄉村旅游項目;鼓勵扶貧項目大力發展休閑農業、漁業,深入推進“一鎮一特,一村一品”工程,打造農業公園、返鄉農民工創業園、精準扶貧戶種植養殖示范區等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促進扶貧項目和農特產品向鄉村旅游商品轉化。
同時,望謨縣還充分利用山水、濱湖資源做生態文章。通過開展帆船、游泳、F1 賽艇等體育賽事,豐富體育旅游內涵,以賽事吸引游客。立足各鄉鎮(街道)森林生態資源特色,重點打造打易跑馬坪、樂旺鎮六里村、油邁瑤族鄉打寒村等國家和省級現代特色林業(核心)生態旅游示范區,深度開發森林旅游資源,推動林業與旅游業融合發展。
乘著山地旅游大會的東風快速奔向富裕的小船,吃飯不愁錢,村莊像花園。如今,望謨縣正依靠民族、紅色、山地文化,將鄉村發展成旅游景點,努力實現村村有景致、戶戶有活干、人人有錢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