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
新中國成立前后,相當數量的海外留學人員承載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從世界各地輾轉歸來?;氐街袊?,盡管遭遇了各種困難,但他們仍然不忘初心,在科技創新、人才隊伍的建設上默默奉獻終身,他們的貢獻將永遠鐫刻在新中國的豐碑上。
祖國需要你們
新中國成立初期百廢待興,恢復經濟亟須技術人才。1949年12月18日,周恩來總理通過北京人民廣播電臺,熱情地向海外知識分子發出“祖國需要你們”的號召,表達了對海外人才的渴望和尊重,并代表新中國政府邀請散落在世界各地的海外知識分子回國參加建設。
據統計,當時在國外的中國留學生及已就業的教授、學者共約有7000人,分布在美國、英國、法國和日本等國家。為了有效爭取留學生回國,1949年12月6日,我國成立了第一個辦理海外知識分子回國事宜的文化教育委員會——“辦理留學生回國事務委員會”,統一領導海外留學生回國事宜。
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央政府對于海外知識分子歸國工作,有著比較細致周密的安排。海外留學人員回國后,不僅衣食住行可以得到照顧,在招待期間還組織參觀、游覽等活動。對留學回國人員的伴侶工作問題、子女讀書問題、回國之后的落戶問題以及良好的居住環境等均盡力加以落實解決。
這一系列政策,猶如一顆定心丸,緩解了海外留學生的疑慮。周恩來總理的真誠言語,溫暖了海外留學生和家屬的內心。
梁園雖好,歸去來兮
上世紀50年代,中國留美人員超過5000人。出于本國戰略利益,美國司法部禁止一切受過“科學訓練”的中國留學生離境。直到1955年中美大使級會談就僑民回國問題達成協議,美國才取消了這一禁令。
身處異鄉,留學學子深感“異鄉人”的苦悶,民族自尊心異常強烈。但新中國成立的消息,讓海外學者為之振奮,回國效力、與家人團聚成為海外留學生回國的內在驅動力。
1950年初,時任美國伊利諾伊大學終身教授的華羅庚,以到英國講學為名給全家人弄到船票,毅然舍棄了洋房和汽車,帶領妻兒4人在舊金山登上一艘郵船,踏上了歸國旅途。他在致留美學生的公開信中真誠地表達了自己的愛國之心:“梁園雖好,非久居之鄉,歸去來兮!” 這封信在留學生中掀起了巨大的波瀾,一時間,要求回國的海外留學人員倍增。
帶回知識與設備
新中國成立前夕,整個中國的科研機構只有40多個,科研人員不到1000人,科技成果寥寥無幾,新型學科近乎空白。有些海外歸國的知識分子冒著生命危險從國外攜帶科研設備回國,助力新中國發展。
經歷重重困難回國的鄧稼先,后來擔任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當有人問他帶了什么回來,鄧稼先說:“我帶了幾雙眼下中國還不能生產的尼龍襪子送給父親,還帶了一腦袋關于原子核的知識?!睅Щ叵冗M設備和一腦袋的知識,這是海外留學人員的赤子之心。
據統計,1949年8月至1957年底,陸續回國的中國留學生和學者約有2500多人,其中主要來自北美和歐洲。他們在“五年規劃”“兩彈一星”等領域發揮了極大的作用,是新中國建設極其珍貴的人才資源。
在20世紀50年代末,新中國就已經建設了包括兵器、航空、船舶、電子等大中型企業1000多個,初步形成了獨立完整的國防工業和科技體系,建設了比較完備的高等教育學科體系。這些回國的留學生和學者拋棄了歐美國家舒適的生活條件,與當時經濟還很困難的新中國患難與共。他們不計得失,胸懷理想,所作出的偉大貢獻將永遠鐫刻在新中國的豐碑上。(來源:《解放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