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珍玉

返老還童與長生不老總是緊密相連,神秘又令人向往。
我國文學作品中有不少傳說:《西游記》里的人參果,吃一顆就能活四萬七千年;唐代詩人李商隱詠嘆“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說的就是嫦娥因偷吃西王母的長生不老神藥,被罰獨守月宮。史書中也記載著人們為求長生不老做出的努力:秦始皇曾派徐福帶領千名童男童女入海尋找長生不老藥;漢武帝劉徹和唐太宗李世民四處拜仙求藥,重用方士,誠心煉丹;甚至還有帝王因服用含鉛或汞的仙丹而中毒甚至死亡,《資治通鑒》記載,唐太宗晚年間,因“服胡僧藥,暴疾不救”。
到了現代,人們一邊依托著影視、文學作品,繼續演繹著“美麗童話”,一邊也確實從科學層面進行了研究。例如,在歐美國家,吸血鬼是經久不衰的創作主題,他們通過吸食血液就可以不老不死。于是,科學家們也研究起了“吸血鬼療法”。還有科學家則嘗試把年輕人的血液注射到年老者體中,出現了很大分歧和爭議。今年2月,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正式發出警告:禁用年輕人的血漿來輸液,因為不能抵抗衰老和治療疾病。
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衰老細胞生物學分會會長、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劉光慧表示,衰老是隨著年齡增長,生理機能逐漸喪失,進而導致功能損傷和死亡風險增加。更深入地說,衰老是一個復雜的生物學過程,從分子的改變、細胞的老化,到組織和器官在結構和功能上的退行,再到個體的衰老,是多因素、多維度的生理變化過程。
天津市抗衰老學會理事長、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教授趙建國認為,隨著營養狀況改善、生活方式轉變,人類預期壽命正不斷延長,但已有的研究都表明,人類目前還很難做到逆齡生長,不同領域科學家們的探索只是為了延緩衰老和減少衰老相關疾病的發生。
當前的衰老發生機制中,20%-30%由基因決定,70%-80%由外界環境和后天生活習慣決定,與其靠外力改變年齡,倒不如從自身出發,用自己的力量來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維持機體活力。
盡量早睡。生物節律紊亂會加速衰老,因此作息順應自然規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延緩衰老的有效方法。亥時(晚上9、10點)入寢,子時入眠(11點至凌晨1點深度睡眠),一定不能熬夜。
吃動平衡。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范志紅說:“通過調整飲食、增加有氧運動,使心臟功能評估從72歲逆轉到65歲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她建議限制熱量攝入,飯吃七分飽,營養均衡,低油少鹽減糖。有的老年人消化功能不好,可以把果蔬打成汁或糊狀,或者做到粥里。在運動方面,有氧運動可提高心肺功能和耐力,快走、慢跑、騎行、游泳、打太極拳等都是不錯的選擇;無氧運動可增強骨骼強度和肌肉力量,可練習引體向上、舉啞鈴、俯臥撐等。
不老的心態。科學家曾對50-80歲人群做過調查,發現許多衰老者并非生物學年齡上的衰老,而是心理、社會年齡意義上的衰老。因此,即使年齡在增長,也要時刻保持對生活的熱情,與人積極溝通,理解和關心他人。需注意的是,心態不老不代表身體機能不衰退。所以,一些超出身體承受范圍的危險活動要減少,一些該及時診治的癥狀要去看醫生。更好地關愛自己,才能提升生命質量。
最后,專家們提醒,市面上一些抗衰老方法要慎選。趙建國說,很多人會通過補充維生素A、維生素E等來延緩衰老,實際上這類脂溶性維生素吃多了,可能增加患癌、患骨質疏松的風險。范志紅提醒,如果要補充抗氧化劑,應請專業營養醫生做評估,按照缺什么補什么來操作,不要被抗糖丸、保健品的廣告忽悠。總之,延緩衰老是由內而外的健康功課,從自身生活方式改善才是最佳選擇。(來源:《生命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