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超
摘 要:對云南省精神科醫生的職業倦怠感進行現狀調查并分析原因。方法:采用馬斯勒職業倦怠量表服務版。與以往研究不同,影響職業倦怠問題的因素是:性別;職稱;學歷;有無編制;年齡;工作時間;婚姻狀況、是否有行政管理職務等等。在高強度的工作壓力下,很多精神科醫生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職業倦怠感,其表現形式也各有不同。
關鍵詞:精神科醫生;職業倦怠;影響因素
1 引言
由于工作環境的特殊,精神科醫生面臨治愈率低、復發率高的特殊患者,還要應對患者及患者家屬帶來的各種問題。有調查表明,精神科醫護人員中已存在一定程度的職業倦怠[1]。所以,提高對精神科醫生職業倦怠感的關注刻不容緩,同時讓醫生們了解自己產生職業倦怠感的原因,及時并準確地作好調整,改善心理健康狀況,以更積極熱情的狀態投入到工作中去,從而更好地為患者服務,為構建和諧社會貢獻一份力量。本文認為;職業倦怠是指個體不能順利應對工作壓力時的一種極端反應,是個體伴隨于長時期壓力體驗下而產生的情感、態度和行為的衰竭狀態。
2 對象與方法
1)對象。選取云南省精神病院精神科醫生作為研究對象,共發放問卷150份,收回150份,回收率為100%;其中有147份有效問卷,有效率為98%,有職業倦怠感占121人,職業倦怠率為82%。
2)方法。(1)文獻分析法。通過閱讀國內外相關研究和文獻報告,來進行參考和研究。(2)問卷發放。問卷分為兩部分,形式為網上發放。前半部分收集人口學資料,后半部分采用馬斯勒職業倦怠問卷(簡稱MB-HSS)(中文修訂版)。本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總的信度系數為0.853,和原英文版相比中文修訂版在中國具有更好的結構效度。用spss22.0軟件錄入數據,用獨立樣本t檢驗、單因素方差分析以及pearson相關分析法對收集到的數據做分析。
3 結果
1)精神科醫生普遍存在職業倦怠感。
2)性別。通過獨立樣本T檢驗,分析出性別在職業倦怠上各個維度的差別,得出精神科醫生職業倦怠感在性別上有顯著性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期對應的t檢驗相伴概率,發現只情感衰竭和去個性化的P值小于顯著性水平0.05,即認為這兩個因素在性別分組下存在顯著性差異;由均值可知男性的職業倦怠感比女性嚴重。
3)婚姻。通過獨立樣本T檢驗,分析婚姻在職業倦怠中各個維度的差異。觀察期對應的t檢驗相伴概率,發現個人成就感和去個性化的P值小于顯著性水平0.05,即認為這兩個因素在婚姻分組下存在顯著性差異。再由均值可以發現未婚職業倦怠大于已婚職業倦怠。
4)編制。通過獨立樣本T檢驗,分析有無編制在職業倦怠各維度上的差別。觀察期對應的t檢驗相伴概率,發現去個性化和個人成就感的P值小于顯著性水平0.05,即認為這個因素在編制分組下存在顯著性差異。再由均值可知無編制人員的職業倦怠感大于有編制人員,且無編制人員的去個性化更嚴重。
5)管理職務。通過獨立樣本T檢驗,分析有無管理職務在職業倦怠上各維度的差異。從中可觀察對應的t檢驗相伴概率,發現個人成就感和情感衰竭的P值小于顯著性水平0.05,即認為這兩個因素在行政管理分組下存在顯著性差異。結合均值得出有管理職務的醫生的職業倦怠感大于無管理職務的醫生。有職務的更容易發生情感衰竭,無職務的成就感降低明顯。
6)收入。通過獨立樣本T檢驗,分析收入在職業倦怠各維度的差異。通過觀察均值方程的t檢驗的sig值發現三個維度均沒有顯著差異性。結合均值得出對于收入不滿意的醫生更容易產生職業倦怠感。
7)學歷。通過單因素方差分析可以發現情感衰竭和去個性化的顯著性概率值分別為0.036和0.021,小于在95%置信區間的顯著性水平0.05.所以情感衰竭和去個性化在學歷分組下具有顯著性差異。結合均值得出高學歷的醫生比低學歷醫生更容易產生職業倦怠感,特別是大專及其以下與本科及以上在情感衰竭和去個性化上有明顯差異。
8)年齡、工作年限。通過pearson相關分析法,分析年齡、工作時間與職業倦怠三維度的相關性。對年齡,工作時間,情感衰竭,個人成就感,求個性化進行相關性分析。看出情感衰竭與年齡和工作時間呈負相關,去個性化與年齡和工作時間呈負相關;個人成就感與年齡成負相關與工作時間呈正相關。
4 分析與討論
通過對云南省精神病院150名精神科醫生的調查, 結果顯示大多數精神科醫生存在職業倦怠感。精神科醫生總處于高強度的工作壓力,容易有職業倦怠感。本研究調查顯示:男醫生的職業倦怠感大于女醫生,原因是作為一名精神科醫生很難體驗到工作帶來的成就感,而男性作為家庭的頂梁柱,低成就感讓其體驗不到社會價值。婚姻狀況對職業倦怠感有一定影響,已婚醫生要養家糊口,對待工作就積極熱情;而未婚醫生沒有家庭壓力,也就沒有工作的動力,對工作就消極,對患者也比較淡漠。所以未婚醫生的職業倦怠感大于已婚醫生。有編制意味著有了保障,工作起來便沒有了后顧之憂;沒有編制就有一種干活吃力不討好的心理,反正也沒有編制,得過且過就可以了,工作態度消極一些。所以無編制人員的職業倦怠大于有編制人員。受按勞分配的影響,對收入滿意的醫生工作起來很有干勁,而對收入不滿意的醫生則具有惰性,不愿意多干活,時間久了則會產生成就感降低,去個性化和情感衰竭上升。即對收入不滿意醫生的職業倦怠感大于對收入滿意醫生。雖然高學歷的醫生收入比較高,但是作為上級醫生,要為下級醫生承擔風險,其工作壓力更大。所以高學歷醫生職業倦怠要大于低學歷醫生。職稱和收入是成正比的,職稱越高收入越高,高職稱帶給醫生的不僅是金錢上的滿足,還有患者加倍的尊敬。相對來講,低職稱醫生干著最苦最累的工作,還要在一線跟患者溝通交流,所以低職稱醫生的職業倦怠感大于高職稱醫生。年齡越大,見識越廣,工作經驗也就越豐富,有足夠精力和耐心應付各種各樣的患者,所以情感衰竭與年齡和工作時間呈負相關,去個性化與年齡和工作時間呈負相關;個人成就感與年齡成負相關但與工作時間呈正相關。
5 結論
個人,家庭,及社會對精神科醫生的職業倦怠都有部分影響,其中性別、婚姻、有無編制、有無管理職務、收入、學歷、職稱以及年齡和工作年限等都有一定的影響。
6 不足
1)選取對象的局限性。由于條件有限,發放問卷的對象僅僅選取云南省精神病院,有一定的地域性,研究結論針對全國范圍來講,不一定能代表全行業醫生的普遍情況,有待進一步研究和考證。
2)研究程度的局限性。由于工作環境的特殊,精神病院精神科醫生產生職業倦怠感的因素多種多樣,各原因之間可能還存在著交叉影響,而本人的理論基礎較為薄弱,并沒能對交叉作用進行深入分析。
參考文獻
[1]王曉春,甘怡群.國外關于工作倦怠研究的現狀述評[J].心理科學進展,2003,05:567-572.
[2]Thomas NK. Resident bumout[J]. JAMA,2004, 292(23):2880-2889.
[3]李于林.精神科醫生職業倦怠及其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3,(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