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另一種“三表”:論《墨子》“天、鬼、人”之“三利”主義

2019-12-14 06:35:27翟奎鳳
現代哲學 2019年4期

翟奎鳳

《墨子·非命》提出“三表”或“三法”之說,即檢驗一種學說主張、認識判斷是否正確,能否站得住腳,可以從三方面來考察衡量。《墨子·非命上》說:“何謂三表?子墨子言曰: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于何本之?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于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實。于何用之?廢以為刑政,觀其中國家百姓人民之利。此所謂言有三表也?!盵注]參見[清]孫詒讓撰、孫啟治點校:《墨子間詁》,北京:中華書局,2017年。(或可簡稱為“三有”)在《非命》中篇、下篇也有類似的表述。不過,《墨子·非命中》曰:“于其本之也,考之天鬼之志、圣王之事;于其原之也,征以先王之書?!边@里,“本之”不僅包括“圣王之事”,還包括“天鬼之志”;“原之”不僅有“百姓耳目之實”,還要“征以先王之書”。關于此種意義的三表法,相關研究討論比較多。

如果說通常意義上的墨子“三表”,主要是就認識主張正確與否(是非)的判斷標準而言,那么可以說,《墨子》一書實際上還有另一種三表,即衡量一種行為舉措是否得當(善惡)的標準,要看是否“利天、利鬼、利人”(或可簡稱為“三利”)。在《墨子》中,這種偏重實踐論意義的三表比偏重認識論意義的三表,出現的頻率要高得多。當然,是否利“天、鬼、人”之三表,主要是就實踐行動而言的,有時也可以用來衡量言論主張是否得當。換言之,實踐論意義的三表往往是包含著認識論來說的,而認識論意義的三表有時也用來檢驗實踐舉措。這兩種三表有交叉,其共同點是都強調“百姓人民之利”,乃至包括“天鬼之志”,所以在《墨子》的相關論證中往往同時使用這兩種“三表”法。

關于《墨子》各篇成書時間的先后,相關考證甚多,本文把《墨子》看作是墨家學派的集成品,由墨子及其門人后學共同創作?!赌印肺谋镜男纬煽赡芙洑v了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其主體部分完成于戰國時期,某些篇章可能寫定于戰國末或秦漢時期。本文間或涉及相關篇章寫定時代的推斷,但不作細究,力圖從總體上把握墨家學派的一些思想特征。

一、“三利”:上利天,中利鬼,下利人

在墨家,考察一種行為舉措是否合理正確,是善舉還是惡行,主要從是否利天、利鬼、利人三個方面來衡量[注]韓國學者李承律認為,此為墨家特有的天、鬼、人“三層世界觀”。他認為,“‘三層世界觀’這個名稱來自福永光司,原稱‘三部世界觀’”;“這種世界觀并非墨家初期就有,而是經過中期到末期才形成的”。(參見[日]福永光司:《墨子の思想と道教——中國古代思想における有神論の系譜》,《吉岡博士還歷記念:道教研究論集》,東京:國書刊行會,1977年;[韓]李承律:《上博楚簡〈鬼神之明〉鬼神論與墨家世界觀研究》,李繼征譯,《文史哲》2011年第2期,第15、16頁。)。《墨子·非攻下》曰:“今天下之所譽善者,其說將何哉?為其上中天之利,而中中鬼之利,而下中人之利,故譽之與?意亡非為其上中天之利,而中中鬼之利,而下中人之利,故譽之與?雖使下愚之人,必曰:‘將為其上中天之利,而中中鬼之利,而下中人之利,故譽之’?!币赃@個標準來衡量,攻戰顯然是上不利天、中不利鬼、下不利人,故而是不義的,因此要“非攻”。《墨子·尚賢下》同樣以這種邏輯論“尚賢”:“昔者堯之舉舜也,湯之舉伊尹也,武丁之舉傅說也,豈以為骨肉之親、無故富貴、面目美好者哉?惟法其言,用其謀,行其道,上可而利天,中可而利鬼,下可而利人,是故推而上之?!边@表明由于“尚賢”利天、利鬼、利人,因此值得推崇。如果說“非攻”“尚賢”主要還是就行為得當與否而言,那么“非命”主要是就思想主張而言?!赌印し敲稀吠瑯右赃@三個標準來衡量,認為“命上不利于天,中不利于鬼,下不利于人。而強執此者,此特兇言之所自生,而暴人之道也”?!赌印烦0烟炫c鬼合為 “天鬼”一詞,如《非樂上》說“‘啟乃淫溢康樂,野于飲食,將將銘,莧磬以力,湛濁于酒,渝食于野,萬舞翼翼,章聞于大,天用弗式?!噬险咛旃砀ソ洌抡呷f民弗利”。這實際上也是以是否有利天、鬼、人為衡量標準。

利天、利鬼,實際上也是天、鬼是否高興的問題,對天、鬼的態度問題。利天、利鬼在《墨子》中常表述為“尊天事鬼”,如《法儀篇》說:“昔之圣王禹湯文武,兼愛天下之百姓,率以尊天事鬼,其利人多,故天福之,使立為天子,天下諸侯皆賓事之。暴王桀紂幽厲,兼惡天下之百姓,率以詬天侮鬼,其賊人多,故天禍之,使遂失其國家,身死為僇于天下?!?“尊天事鬼、利人”與“詬天侮鬼、賊人”形成鮮明對比,前者得福榮,后者遭災禍?!笆ネ酢迸c“暴王”的區別,也在于其對天、鬼、人的態度:

然則富貴為賢以得其賞者,誰也?曰:若昔者三代圣王堯舜禹湯文武者是也。所以得其賞何也?曰:其為政乎天下也,兼而愛之,從而利之,又率天下之萬民以尚尊天事鬼,愛利萬民,是故天鬼賞之,立為天子,以為民父母,萬民從而譽之曰“圣王”,至今不已。則此富貴為賢以得其賞者也。

然則富貴為暴以得其罰者,誰也?曰:若昔者三代暴王桀紂幽厲者是也。何以知其然也?曰:其為政乎天下也,兼而憎之,從而賊之,又率天下之民以詬天侮鬼,賊傲萬民,是故天鬼罰之,使身死而為刑戮,子孫離散,室家喪滅,絕無后嗣,萬民從而非之曰“暴王”,至今不已。(《墨子·尚賢中》)

禍福、賞罰之道,完全取決于其對天、鬼、人的態度行為,而實施禍福、賞罰的主體是天、鬼??梢?,在天、鬼、人三者中,天、鬼高于人。但兼愛是天、鬼的最高意志,因此人特別是君主應該效法天、鬼的意志,兼愛互助?!赌印す稀氛f,真正的智者“必尊天事鬼,愛人節用”。

在《墨子》中,有時也同時交錯使用兩種三表法來展開其論證。如《墨子·尚賢下》曰:“今天下之王公大人士君子,中實將欲為仁義,求為上士,上欲中圣王之道,下欲中國家百姓之利,故尚賢之為說,而不可不察此者也。尚賢者,天鬼百姓之利,而政事之本也。”“天鬼百姓之利”是實踐論意義的三表法,而“上欲中圣王之道,下欲中國家百姓之利”可以看作是認識論意義的三表法的簡化版[注]《墨子》認識論意義的“三表”常常出現只用一表或兩表的情況,如《非樂》說“上考之不中圣王之事,下度之不中萬民之利,是故子墨子曰:‘為樂,非也?!??!赌印べF義》曰:“凡言凡動,利于天鬼百姓者為之;凡言凡動,害于天鬼百姓者舍之;凡言凡動,合于三代圣王堯舜禹湯文武者為之;凡言凡動,合于三代暴王桀紂幽厲者舍之?!边@里也交錯使用了兩種三表,“合于三代圣王”[注]《墨子》中常出現“三代圣王”一詞,三代指夏商周三代,三代圣王指禹、湯、文、武,三代暴王指桀、紂、幽、厲?!赌印反蠖鄶登闆r下皆如此表述,有時也把三代圣王說成是堯、舜、禹、湯、文、武。除這里《貴義》篇如此表述外,《尚賢中》也說“故唯昔三代圣王堯舜禹湯文武,之所以王天下正諸侯者,此亦其法已”“若昔者三代圣王堯舜禹湯文武者是也”;《天志中》說“若昔三代圣王,堯舜禹湯文武者是也”;《天志下》說“故昔也三代之圣王堯舜禹湯文武之兼愛天下也”;《明鬼下》說“不識若昔者三代圣王堯舜禹湯文武者,足以為法乎?”堯舜非三代圣王,顯然以上篇目的表述并不夠嚴謹。為三表之“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所以,墨子的這兩個三表要綜合來看。

二、帝天之志

在墨子的“三個有利于”中,無疑“利天”“尊天”是最高和最為重要的,利天也可以說就是尊天,尊重天意天志。天作為最高神在《墨子》中有時也表述為“上帝”,而且“上帝”多與“鬼神”連用,如《墨子·節葬下》說“今唯無以厚葬久喪者為政,國家必貧,人民必寡,刑政必亂。若茍貧,是粢盛酒醴不凈潔也;若茍寡,是事上帝鬼神者寡也;若茍亂,是祭祀不時度也。今又禁止事上帝鬼神,為政若此,上帝鬼神始得從上撫之曰:‘我有是人也,與無是人也,孰愈?’曰:‘我有是人也,與無是人也,無擇也。’則惟上帝鬼神降之罪厲之禍罰而棄之,則豈不亦乃其所哉!” “上帝鬼神”一詞在《墨子》中約出現了13次?!吧系?、鬼神”連用出現,這在先秦文獻中也是罕見的,可以說是《墨子》的一個用語特色?!吧系酃砩瘛币泊笾孪喈斢凇赌印分谐Uf的“天鬼”一詞,如《尚同中》說“故古者圣王,明天鬼之所欲,而避天鬼之所憎,以求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是以率天下之萬民,齋戒沐浴,潔為酒醴粢盛,以祭祀天鬼”,“天鬼”即是天和鬼的合稱,相當于“上帝鬼神”?!渡型小愤€說“其為政若此,是故上者天鬼有厚乎其為政長也,下者萬民有便利乎其為政長也”,這里“天鬼”也即是天和鬼,實際上也是用是否有利于天、鬼、人的標準來評判“尚同”。

在墨家看來,治國理政最重要的是要“法天”:

然則奚以為治法而可?故曰莫若法天。天之行廣而無私,其施厚而不德,其明久而不衰,故圣王法之。既以天為法,動作有為必度于天,天之所欲則為之,天所不欲則止。然而天何欲何惡者也?天必欲人之相愛相利,而不欲人之相惡相賊也。奚以知天之欲人之相愛相利,而不欲人之相惡相賊也?以其兼而愛之、兼而利之也。奚以知天兼而愛之、兼而利之也?以其兼而有之,兼而食之也。(《法儀》)

天是至善的人格化身,天的情感意志性在《墨子》中非常突出,而“兼相愛、交相利”又是天的最根本意志。何以知此呢?墨子的論證方式也比較獨特,他認為上天保育眾生,盡量讓大家都有飯吃,就表明天意是兼愛眾生的。這一點,《天志下》也說:“今天兼天下而食焉,我以此知其兼愛天下之人也?!痹谀涌磥?,“順天意者,兼相愛,交相利,必得賞。反天意者,別相惡,交相賊,必得罰”,“順天意者,義政也。反天意者,力政也”(《天志上》)?!傲x政”的表現是“處大國不攻小國,處大家不篡小家,強者不劫弱,貴者不傲賤,多詐者不欺愚。此必上利于天,中利于鬼,下利于人。三利無所不利,故舉天下美名加之,謂之圣王”(《天志上》)?!傲φ钡谋憩F相反,“處大國攻小國,處大家篡小家,強者劫弱,貴者傲賤,多詐欺愚。此上不利于天,中不利于鬼,下不利于人。三不利無所利,故舉天下惡名加之,謂之暴王”(《天志上》)。“堯舜禹湯文武”都是“從事兼”,奉行兼愛之道,愛人利人,備“天德”,“順天之意,得天之賞”的模仿,而“桀紂幽厲”則是“從事別”,憎人賊人,“反天之意,得天之罰”的代表(《天志中》)。

“天志”“天意”在墨子整個哲學思想體系中是最高最根本的范疇,可謂是其思想體系的基石。天的意志就是至善,奉行之為兼愛互利的王道,逆行之為損人利己但最終害己的霸道,“順天之意者,兼也;反天之意者,別也。兼之為道也,義正;別之為道也,力正”(《天志下》)。但是天也好,上帝也好,在《墨子》中作為最高神,有情感意志性,能察照一切人間是非善惡,能降福禍獎懲世人,但是其功能的表現與實施似又是通過鬼神來具體展開[注]如宋志明指出:“如果說天是兼愛原則的擔保者,那么,鬼神則是兼愛原則的維護者和監督者。在墨子的眼里,鬼神是都有愛心的,專門懲惡揚善,懲罰霸道的強者,保護受欺凌的弱者,好像是行俠仗義的俠客一樣,并不是害人的惡魔。如魯迅所說,墨子開啟了中國武俠文化的先河?!?宋志明:《墨子人天學新探》,《中國哲學史》2009年第4期。)。

三、鬼神之明

墨子認為,天下之所以會大亂,根本原因是“皆以疑惑鬼神之有與無之別,不明乎鬼神之能賞賢而罰暴也”(《明鬼下》),因此,才會為非作惡、無所顧忌。墨子極力論證鬼神是存在的[注]《漢書·藝文志》云:“墨家者流,蓋出于清廟之守,宗祀嚴父,是以右鬼?!?,鬼神能明辨善惡而且能賞賢罰暴?!赌印氛f“鬼”往往也兼說“神”,“鬼”是“鬼神”的簡稱?!赌印氛撟C鬼神的存在主要采用了認識論意義的三表法,即“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下原于百姓耳目之實”(包括“先王之書”)“觀其中國家百姓人民之利”。

墨子是“以眾之所同見,與眾之所同聞”(《明鬼下》)來論證鬼神存在?!赌印っ鞴硐隆芬远挪砩錃⒅苄醯墓适聻槔骸爱斒侵畷r,周人從者莫不見,遠者莫不聞,著在周之《春秋》。為君者以教其臣,為父者以?其子,曰:‘戒之慎之!凡殺不辜者,其得不祥,鬼神之誅若此之憯遫也!’以若書之說觀之,則鬼神之有豈可疑哉?”這個故事有所謂的“眾見眾聞”,并且“周之《春秋》”也有記載。接著,以鄭穆公為例:“昔者鄭穆公當晝日中處乎廟,有神入門而左,鳥身,素服三絕,面狀正方。鄭穆公見之,乃恐懼,奔,神曰:‘無懼!帝享女明德,使予錫女壽十年有九,使若國家蕃昌,子孫茂,毋失?!嵞鹿侔莼自唬骸覇柹衩??’曰:‘予為句芒?!粢脏嵞鹿硪姙閮x,則鬼神之有豈可疑哉?” (同上)杜伯的故事表明冤死鬼會報仇,所以不能濫殺無辜;而在鄭穆公的例子中,神是鳥身,會說人話?!赌印氛J為,鬼神還會誅殺那些祭祀不恭敬的、發誓時說謊話的人;人的起心動念,一言一行,無論幽深遠近,鬼神都在監視著,“鬼神之明,不可為幽閑廣澤,山林深谷,鬼神之明必知之”(同上)。

《墨子》認為,如果眾人傳說之鬼神還不足為信的話,那就看看三代圣王的事跡,比如武王“必以鬼神為有”,因此“攻殷伐紂,使諸侯分其祭。若鬼神無有,則武王何祭分哉?”(同上)在《墨子》看來,古代圣王都相信鬼神為實有,侍奉祭祀鬼神殷勤豐厚,而且古圣王治天下“必先鬼神而后人”(同上)?!跋韧踔畷睂砩穹浅`嵵仄涫拢笆ト艘怀咧?,一篇之書,語數鬼神之有也,重有重之”(同上)?!对娊洝ご笱拧の耐酢氛f:“文王在上,于昭于天。周雖舊邦,其命維新。有周不顯,帝命不時。文王陟降,在帝左右。亹亹文王,令聞不已。”《墨子》認為,如果鬼神不存在,那么“文王既死,彼豈能在帝之左右哉?此吾所以知《周書》之鬼也”(同上)。依此類推,夏書、商書也是“語數鬼神之有也”。鬼神明察一切世間善惡,賞善懲惡,而且“鬼神之所賞,無小必賞之;鬼神之所罰,無大必罰之”(同上)[注]從《墨子》中《公孟》《魯問》看,“墨家內部也都不斷地針對鬼神的明知和賞罰能力提出疑問”,墨子對此種懷疑作批判與回應。出土文獻上博楚簡《鬼神之明》結合具體事例,明確主張“鬼神有所不明,有所不明”。對此文獻與墨學的關系問題,近來學者多有討論。“從《鬼神之明》中的問題意識與語言特征來看,此文無疑屬于戰國時代的墨家一派的作品”,但是“提倡‘鬼神不明’的新說,并不只是單純地修正、改革過去墨家鬼神論的問題”,而是“具有從根本上動搖墨家思想體系的危險性。如果墨家思想體系整體被動搖,與以往不同的學說被提出,不僅象征著墨家內部的瓦解,還象征著墨子以來形成的強大凝聚力的瓦解。就此意義而言,筆者認為《鬼神之明》為我們提供了墨家從秦漢之際歷史舞臺上突然消失的一個原因?!豆砩裰鳌烦蔀樾婺曳至押徒Y束的序曲”。(參見[韓]李承律:《上博楚簡〈鬼神之明〉鬼神論與墨家世界觀研究》,李繼征譯,《文史哲》2011年第2期,第17頁。)。即便是最強橫的邪惡勢力,鬼神也能將之戰勝,予以應有的的懲罰,“鬼神之罰,不可為富貴眾強,勇力強武,堅甲利兵,鬼神之罰必勝之”(同上)。

在《墨子》中,“天鬼”絕大多數是“天”和“鬼”的合稱,是并列合成詞,極少數情況下是偏正結構詞組。在這個意義上,天鬼與山水鬼神、人死之鬼相對應。換言之,在《墨子》中,鬼神大致有三類:在天之鬼神、山水之鬼神、人死之鬼。在天之鬼神,主要指包括風雨雷電之類的天神。在先秦經典中,一般來說,鬼與神還是有區別的,神是高于鬼的。但《墨子》對鬼神似無太多分殊,甚至以“鬼”指代、涵攝“鬼神”。

《墨子》雖主張節用、節葬,但對祭祀鬼神非常殷勤豐厚,認為這不算是浪費:所祭之鬼都是祖先父母至親,給他們享用,是“厚利”,即能得到他們的護佑。即便鬼神不存在,也不能算是浪費,因為豐厚的祭品并不是被扔掉,而是被宗族鄉里的人吃掉,這也可以聚眾合歡,加深親里感情。

在《墨子》看來,鬼神比圣人要高明得多,“鬼神之明,智于圣人,猶聰耳明目之與聾瞽也”(《墨子·耕柱》)。墨家如此推重鬼神,與儒家、道家乃至先秦諸子都形成鮮明對比。《周易·乾·文言傳》說:“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兇,先天而天弗違,后天而奉天時。天且弗違,而況于人乎?況于鬼神乎?”《道德經》第六十章說:“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非其神不傷人,圣人亦不傷人。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在儒道看來,掌握了道的規律的大人、圣人,能夠超越鬼神?!捌涔聿簧瘛敝谜Z,在先秦典籍中非常少見,當為戰國中后期用語?!赌印す稀穬纱握劦健安簧瘛钡膯栴},“自桀紂以下,皆以鬼神為不神明,不能為禍福,執無祥不祥,是以政亂而國危也”,又攻擊說“儒之道足以喪天下者,四政焉。儒以天為不明,以鬼為不神,天鬼不說,此足以喪天下”。其實,“其鬼不神”的問題大概是戰國諸子的主流思潮,在這一點上道家比儒家有過之而無不及。儒家雖高揚人文理性精神,但在鬼神問題上還是比較中道的。儒家重祭祀,《論語·泰伯》稱贊大禹說:“禹,吾無間然矣。菲飲食,而致孝乎鬼神;惡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宮室,而盡力乎溝洫。禹,吾無間然矣?!薄抖Y記·中庸》感嘆:“鬼神之為德,其盛矣乎!視之而弗見,聽之而弗聞,體物而不可遺。使天下之人齊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比寮业搅嗣献犹貏e是在荀子那里,受到道家的影響,鬼神的神圣性大大消解。那么,墨家在鬼神問題上為什么拼命攻擊儒家而不攻擊道家呢?一方面可能是因為儒家影響大,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由于《墨子·公孟》篇形成于儒家盛行之后的戰國中后期的孟荀時期。

四、愛人利人

在《墨子》的天、鬼、人三重評判體系中,天、鬼可以看作是一體的,鬼神具體執行著天的意志,對人間進行執法,通過禍福予以賞懲。因此,天、鬼、人可簡化為天人或天民,鬼神歸為天?!赌印返摹叭怼睓z驗標準,實際上就是看是否利天利民,利天即是符合天意,利民即是合乎民意。上帝、天、鬼神,在《墨子》看來都是人格神,有情感意志性,都是至善的化身,這也是《墨子》一個非常突出的特色。如果說天是《墨子》的至上神,那么,民就是《墨子》的落腳點,而兼愛是貫穿其中的一個根本原則[注]梁啟超說:“墨學所標綱領雖有十條,其實只從一個根本觀念出來,就是兼愛?!?梁啟超:《國學小史》,夏曉虹、陸胤編校,北京:商務印書館,2014年,第180頁。)?!绊樚熘夂稳簦吭患鎼厶煜轮??!奔嫦鄲?、交相利,是最高的天意。

兼愛互利是可普遍化的善法,順之則社會和諧美好,逆之則人人相殘,社會大亂,不可持續。這是《墨子》論證兼愛互利可行必行的一個重要邏輯。《墨子·兼愛上》認為,“圣人以治天下為事者也,不可不察亂之所自起。當察亂何自起?起不相愛”。天下大亂的根源在于大家自愛而不愛他人,所以《墨子》主張人們不但要愛自身、自家、本國,還要愛異身、他家、異國?!赌印ぜ鎼壑小氛f,“視人之國若視其國,視人之家若視其家,視人之身若視其身。是故諸侯相愛則不野戰,家主相愛則不相篡,人與人相愛則不相賊,君臣相愛則惠忠,父子相愛則慈孝,兄弟相愛則和調。天下之人皆相愛,強不執弱,眾不劫寡,富不侮貧,貴不敖賤,詐不欺愚。凡天下禍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愛生也,是以仁者譽之”,認為“愛人者,人必從而愛之;利人者,人必從而利之;惡人者,人必從而惡之;害人者,人必從而害之”?!赌印氛摷鎼塾兄r明特征,堅決反對自私自利、不利他人甚至損害他人的自愛,認為自愛與愛他是互惠互利的,有“我為人人,人人為我”之意。

能奉行兼愛之道的人為兼士,相反則為別士?!赌印ぜ鎼巯隆氛f,一個人如果遠行,在無法確定生死及能否回來的情況下,他肯定會把妻兒家室托付給“必為其友之身若為其身,為其友之親若為其親”“饑則食之,寒則衣之,疾病侍養之,死喪葬埋之”的兼士之友。同樣,在“歲有癘疫,萬民多有勤苦凍餒,轉死溝壑中者,既已眾矣”的情況下,大眾也肯定會選擇“必先萬民之身,后為其身”“退睹其萬民,饑即食之,寒即衣之,疾病侍養之,死喪葬埋之”的兼君、明君,而不會選擇“吾惡能為吾萬民之身,若為吾身,此泰非天下之情” “饑即不食,寒即不衣,疾病不侍養,死喪不葬埋”(同上)的自私自利的別君。先秦諸子的思想多指向統治者,多是針對統治者治國理政展開說教。《墨子》也不例外,對統治者來說,順承天意,就是要“愛利萬民”,造福百姓,這樣的統治者就是圣王。《墨子·尚賢中》說:“若昔者三代圣王堯舜禹湯文武者是也。所以得其賞何也?曰:其為政乎天下也,兼而愛之,從而利之,又率天下之萬民以尚尊天事鬼,愛利萬民,是故天鬼賞之,立為天子,以為民父母,萬民從而譽之曰‘圣王’,至今不已?!迸c“圣王”相反的,則是“詬天侮鬼,賊傲萬民,是故天鬼罰之”(同上)的暴王。圣王為兼君,暴王為別君。

過去,我們常常把墨子主張的兼愛與儒家的仁愛對立起來,孟子就曾攻擊墨子的兼愛是“無父”之禽獸。不得不說,孟子的攻擊有些刻薄。實際上,就《墨子·兼愛》以及戰國漢初的學者看法而言,墨子的“兼愛”與孔子的“仁愛”是很接近的。《墨子》中“仁”字出現一百多處,“仁義”一詞凡27見,全部是正面肯定的?!赌印ぜ鎼巯隆吩弧凹婕慈室恿x矣”,把堯、舜、禹、湯、文王、武王等看作是能做到兼愛的典型代表,這些帝王也是儒家所推崇的圣王。在奉行兼愛之道的社會里,“老而無妻子者,有所侍養以終其壽;幼弱孤童之無父母者,有所放依以長其身”(同上)。這種關愛精神,也可以說是孔子的大同仁愛情懷:“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禮記·禮運》)《墨子》反對抨擊的是那種自私自利乃至損人利己的行為[注]墨家批判的是“子自愛不愛父,故虧父而自利;弟自愛不愛兄,故虧兄而自利;臣自愛不愛君,故虧君而自利, 此所謂亂也”(《墨子·兼愛上》),“君者之不惠也,臣者之不忠也,父者之不慈也,子者之不孝也”(同上)的社會倫理亂象,因此強調“兼者圣王之道也,王公大人之所以安也,萬民衣食之所以足也 。故君子莫若審兼而務行之,為人君必惠,為人臣必忠,為人父必慈 ,為人子必孝,為人兄必友,為人弟必悌”(同上)?!熬莩贾摇⒏复茸有?、兄友弟悌”,顯然,這也是儒家提倡的倫理道德。,所以極力強調要愛人若己,這種精神指向跟孔子仁愛之道所揭示的將心比心的絜矩之道、“己欲立而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之道是接近的[注]葛瑞漢指出,“墨子的兼愛明顯源于孔子的一以貫之”。(參見[英]葛瑞漢:《論道者:中國古代哲學論辯》,張海晏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第54頁。)。

有學者常把墨子的兼愛之道理解為所謂的“愛無差等”,機械地認為墨家兼愛是主張孝敬別人的父兄跟對待自己的父兄一樣,對待路人跟對待親人一樣,之間沒有任何差別。這是對墨子兼愛精神的很大誤解,《墨子》中沒有這樣的話,也沒有正面表達這個意思?!赌印放険舻氖亲詯鄄粣鬯约皳p人利己的行為,因此提倡兼愛互助,這與儒家的仁愛原則是一致的。劉斯翰認為,“不妨把墨子的‘兼愛’視為對‘仁者愛人’應有之義的徹底衍發。墨子這一衍義,既具有強烈的時代性,又具有理想的終極性,因此成為中國古代‘博愛’思想的首次、最完整的闡述”[注]劉斯翰:《略論墨子的仁學》,《學術研究》2006年第10期。。

戰國和漢初的一些學者也常把孔子的仁愛、墨子的兼愛看作一回事。例如,《韓非子·五蠹》曰:“今儒、墨皆稱先王兼愛天下。”《莊子·天道》曰:“老聃曰:‘請問何謂仁義?’孔子曰:‘中心物愷,兼愛無私,此仁義之情也?!像踉唬骸?!幾乎后言!夫兼愛,不亦迂乎!無私焉,乃私也……夫子亦放德而行,循道而趨,已至矣,又何偈偈乎揭仁義,若擊鼓而求亡子焉?意!夫子亂人之性也!’”《文子·九守·道德》曰:“為上不矜其功,為下不羞其病,大不矜,小不偷,兼愛無私,久而不衰,此之謂仁也?!薄痘茨献印m真訓》曰:“孔、墨之弟子,皆以仁義之術教導于世,然而不免于儡,身猶不能行也。又況所教乎?是何則?其道外也。夫以末求返于本,許由不能行也,又況齊民乎!誠達于性命之情,而仁義固附矣。趨舍何足以滑心!”賈誼《新書》曰:“心兼愛人謂之仁,反仁為戾。”楊雄《太玄經》曰:“理生昆群兼愛之謂仁也。”顯然,在戰國漢初學者看來,儒家的仁愛與墨家的兼愛精神是互通、一致的,并非對立的。

五、結語

《墨子》中的“神”絕大多數為“鬼神”之義,也有少數情況非鬼神義。例如,《墨子·所染》說:“故善為君者,勞于論人,而佚于治官。不能為君者,傷形費神,愁心勞意,然國逾危,身逾辱?!薄秴问洗呵铩ぎ斎尽放c此大體相同,也有“傷性費神”一語。這種“心神”意義上的“神”出現于戰國后期,在《莊子》中有集中體現。但“費神”一詞并不見于《莊子》,在先秦漢初的文獻中,似僅另見于《韓非子·解老》“茍極盡則費神多,費神多則盲聾悖狂之禍至,是以嗇之”,以及《呂氏春秋·禁塞》“自今單唇乾肺,費神傷魂,上稱三皇五帝之業以愉其意”,這似表明《墨子·所染》比較晚出。《墨子·公輸》曰:“子墨子歸,過宋,天雨,庇其閭中,守閭者不內也。故曰:‘治于神者,眾人不知其功,爭于明者,眾人知之?!边@里的“神”有幽深、高深、隱微、隱暗之義,類似《尸子·貴言》所說的“治于神者,其事少而功多”“圣人治于神,愚人爭于明”,與《易傳》所說“陰陽不測之謂神”也比較接近。一般來說,這種意義上的“神”要早于心神意義上的神。

《墨子》利天、利鬼、利人的三表法,此可謂一種三利主義?!赌印分小袄弊殖霈F380多處,頻率非常高,“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更是出現了13次,幾乎是墨子展開相關論證的開篇口頭禪,可以說“利”字體現了墨家的重要思想特色。但這個“利”不是一己私利,而是融自我利益于他者利益和社會整體利益之中。在《墨子》中,“利”字也常常與“愛”字并列出現,這典型地道出了墨子的功利主義道德觀,即道德動機與道德后果密切統一,為善必得賞,為惡必得罰。兼相愛,交相利,互愛互惠,我為人人,人人為我,能夠實現自我利益、他者利益、社會利益的最大化和相互促進提升,因此兼愛是可普遍化的至善,否則就是互害互損,相斗相殘,社會也沒法持續。自私自利,損人利己,是不可普遍化之惡,最后是人人自危。在《墨子》中,“愛”“利”主義道德觀貫穿著天、鬼、人三個維度。這與儒家偏重情感維度和道德動機,重視修身體道,追求天人合一的倫理觀有很大不同。墨家兼愛利天利鬼利人、為善必得賞、為惡必得罰的道德觀有其崇高可貴的一面,但也顯得機械、簡單、急促。相對來說,儒家修身比較從容中道,富有人文思想的厚度與深度,跟人之常情容易共鳴,循循善誘,情理交融,引人向上向善,給人陶冶提升。這大概是儒家后來大行而墨家式微的重要原因。

主站蜘蛛池模板: 婷婷在线网站| 久久综合成人| 亚洲国产高清精品线久久| 91外围女在线观看| 欧美性久久久久| 五月激激激综合网色播免费| 精品无码日韩国产不卡av| 98精品全国免费观看视频| 欧美精品色视频| 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幕| 亚洲日韩欧美在线观看| 伊人精品成人久久综合| 国产精品第三页在线看| 四虎永久免费地址在线网站 | 天天爽免费视频| 无码'专区第一页| 亚洲中文字幕手机在线第一页| a在线亚洲男人的天堂试看| 国产日本视频91| 91欧美在线| 国产精品欧美亚洲韩国日本不卡| 国产精品手机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 亚洲一级毛片免费观看| 国产情精品嫩草影院88av| 亚洲A∨无码精品午夜在线观看| 国产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西瓜tv| 国产高颜值露脸在线观看| 午夜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国产精品麻豆系列| 永久毛片在线播| 中文字幕人成人乱码亚洲电影| 国内精品自在自线视频香蕉|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成人片|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观看| av一区二区三区高清久久| 97人人模人人爽人人喊小说| 国产成人精品高清不卡在线| 国产成人艳妇AA视频在线| 成人福利在线免费观看| 久久精品免费看一| 看av免费毛片手机播放| 欧美性精品| 日本国产一区在线观看| 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电| 99精品在线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无码网站| 亚洲色婷婷一区二区| 日本在线国产| 亚洲综合色婷婷| 青青极品在线| 日韩免费毛片| 精品人妻无码中字系列|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AV| 国产成人区在线观看视频| 88av在线看| 99久久精品美女高潮喷水| 国产精品三级专区| 欧美色视频日本| 国产乱视频网站| 久久semm亚洲国产| 亚洲无码免费黄色网址| 国产精品午夜电影| 亚洲午夜综合网| 亚洲天堂在线视频| www亚洲精品|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免费看京| 国产主播在线观看| 激情综合网激情综合| 亚洲欧洲日韩综合| 日本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狠狠色香婷婷久久亚洲精品| 亚洲精品777| 欧美国产在线看| 国产第一页免费浮力影院| 伊人婷婷色香五月综合缴缴情| 亚洲成人手机在线| 在线日韩日本国产亚洲| 成年人福利视频| jijzzizz老师出水喷水喷出| 91 九色视频丝袜| 日韩欧美国产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