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春明
人們常說,有為才有位。湖北省黃岡市老促會副會長夏春明認為,老促會是社團組織,職能有限,要想有地位,必須適應形勢,有所作為。“為”是前提、是關鍵;“位”是體現、是結果。老促會的“為”,要在弘揚老區精神,服務老區人民,促進老區建設上體現。但是,這個“為”需要掌握好“度”,即堅持尺度、注意適度、彰顯亮度;要善于借“勢”,即借政策之勢、潮流之勢、社會力量之勢,服務老區建設,提升老促會地位。貴州省遵義市老促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汪德貴提出,湄潭縣老促會用實際行動闡釋了“位”是“受支持、愛護和重視”的“位”,而不是“官位”。
老促會組織成立二十多年,一路走來,不斷發展壯大。隨著形勢變化,新時代、新使命,老促會如何與時俱進,保持活力,彰顯作為,做到有為有位,是值得探討的問題。
二十多年來,老促會始終堅持以弘揚老區精神為旗幟,以服務老區人民為宗旨,以促進老區建設為己任,不遺余力地為老區建設鼓與呼,向黨委、政府建言獻策,動員社會力量為老區做好事,辦實事。老促會也因此受到黨委、政府的重視和支持。在新時代,老促會理應繼續展示作為,不斷提升地位。而“為”與“位”是一體兩面,是因果關系。“為”是前提、是關鍵;“位”是體現、是結果。同時,“位”又反作用于“為”,給“為”創造條件,使我們更好地“為”。需要強調的是,老促會要有“位”,必須主動作為;如果不為,老促會就沒有存在的意義,還談何“位”?因此,我們要通過“為”,來爭取“位”。
老促會怎么“為”,有一個度的問題。
首先,要堅持尺度。雖然是社團組織,老促會也應堅持一定的尺度。這個尺度主要反映在兩個方面。一是,講政治、守規矩。老促會成員大都是黨員,黨員要講黨性,不能因為是退休干部而放松要求,要用這個尺子經常對照,自覺堅持。二是,履職責、守本分。老促會的職責,是弘揚老區精神,服務老區人民,促進老區建設。具體來講,就是宣傳老區、建言獻策、牽線搭橋、辦點示范。老促會工作成效如何,要以這把尺子來檢驗。因此,我們要堅持這把尺子,履職盡責,守住本分。
第二,要注意適度。老促會工作既要有尺度,還必須講適度。不可否認,老促會大多是些退休的老領導、老同志,曾經的權力和職能在制度的作用下有時候能形成一種“勢”(權威)。退下來以后,進入了社團組織,身份、地位變了,“勢”自然而然消失了,至少消減了。因此,我們必須轉變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有所為,有所不為,為而有度。老促會做事不是追求越多越好、越大越好,而是要量力而行,盡力而為。要擺正位置,幫忙不添亂,盡職不越位;要有選擇地做事,不應超越實際能力,盲目做事。要謀在點子上,為在關鍵處。具體來說,主要在“三為”上下功夫:一是宣傳老區精神,讓社會了解老區、感恩老區、回報老區;二是調查研究,了解老區實際情況,為黨委、政府提供決策咨詢,當好參謀助手;三是牽線搭橋,動員社會力量,參與老區扶貧開發,支援老區建設。在工作方式上,我們要多做引導、開導、疏導工作;減少會議和文件,慎用號召和指令性措施。要快樂地工作,在工作中享受快樂。
第三,要彰顯亮度。老促會要想有地位,工作必須有亮度。我們雖然大多是退休老同志,但是,不能老于世故、倚老賣老、老氣橫秋,要余熱生輝,亮起來。一是,個人形象要亮。當今,開展工作不能完全憑經驗辦事,新時代、新業態、新鮮事物層出不窮,要不斷學習,轉變觀念,創新辦會機制和工作方法,適應新形勢、新變化。只有這樣,我們才不至于落后于時代。二是工作業績要亮。老促會的服務對象是光榮而崇高的老區,從這個意義上講,老促會是個很好的平臺,這是其他任何社團組織都不能比的。同時,老同志也有“老”的優勢,要有自信,“老”是經驗和智慧的象征。要以“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精神和積極心態,投身于老促會工作,有所作為。不求轟轟烈烈,但求無愧于心。老促會要成為最接地氣、最能反映老區呼聲、最善于向黨委政府參謀建議、最具凝聚力的社團組織。總之,我們要通過自身努力,把老促會這塊“金字招牌”擦亮。
老促會服務老區建設力量有限,要想做成事,有所作為,還需要借勢。“勢”有很多,我們大致上可以從三個方面來借勢。
一是借助政策之勢。近年來,黨和國家對老區的投入力度越來越大,支持老區建設發展的“1258”政策體系已經形成,要用好用活這些政策,對接政策、整合政策,善于借勢。
二是借助潮流之勢。如正在開展的聲勢浩大的脫貧攻堅戰,黨的十九大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就是當前的時代大勢。老促會要借這些“勢”,因勢利導,乘勢而為,為老區爭取更多的實惠。
三是借助社會力量之勢。老區宣傳是老促會的優勢,我們要大力弘揚老區精神,動員社會力量扶持老區。這些“勢”借得好,對于老促會工作來講,可以起到四兩撥千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