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 燚
巴山站是襄渝鐵路在陜西鎮巴縣的一處山間小站,受地形條件限制,站臺設立在高架橋上,與地面落差有100多米,被稱為“空中車站”。小站已運營40多年,每天只有一班客運列車,平均運載旅客五六十人。
“空中車站”的設置并不符合市場規律,但為了滿足偏遠地區群眾對出行的需求,鐵路企業秉承 “人民鐵路為人民”的宗旨,一直默默堅守,連續虧損了40多年也不曾考慮停開列車,用真心為人民群眾謀福利,用實干為沿線謀發展。
像這樣的公益列車,目前我國共開行了81對,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東北。這些旅客列車多經偏遠貧困地區,旅客出行人數較少,平均上座率達不到40%,鐵路企業為此承擔了大量運營虧損補貼。
其實,除了扶貧列車長期開通之外,鐵路還在關鍵時期增開特種列車,比如黑龍江的“高考專列”已連續開行15個年頭,開行18年的插秧專列,讓數以萬計的插秧大軍趕赴黑龍江三江平原參加春耕生產;郴州的“菜農專列”,一直堅持為沿途百姓菜農提供免費乘坐服務。每年春運,在運力緊張的情況下,鐵路部門依舊針對“精準扶貧對象”“摩托大軍”、外出務工人員等特定人群開行了多趟愛心專列。
這是中國鐵路的擔當精神,更是我們大國擔當的體現。它告訴全世界,即便再偏遠的山區,中國政府都不會忘記那里的人民! ?
“問責”也需“精準”
目前一些基層干部反映,現在的問責是“下面一顆釘,上面千把錘。隨時可能挨一錘,就是不知誰先錘。”
四川省馬邊縣許兵認為,問責過濫,有可能會讓少數干部“破罐子破摔”。讓問責不“跑偏”、不被濫用,就要做到權責相當,糾錯與容錯并重,要以職能職責為根本。
“光榮之家”銘牌不能圖省事一發了之
某村發放“光榮之家”牌,村里大喇叭通知軍烈屬,自己到村委會去領取,然后自己釘在門上。
河南省寧陵縣閆占廷認為,退役軍人事務部特別強調,在懸掛“光榮之家”銘牌時,要舉行儉樸隆重熱烈的儀式,這個村的作法違背了懸掛“光榮之家”牌的初衷。光榮牌,彰顯了軍人的尊嚴、榮譽和社會價值,體現的是黨和政府對烈屬、軍屬及退役士兵家屬的關心、關懷。
農村大喇叭還應“喊”起來
6月25日,山西省長治市上黨區北呈鄉16個行政村的大喇叭再次響了起來。
河北省灤南縣李英鋒認為,村里的大喇叭是一個中心,是一根紐帶,是一份鄉愁,是村民生產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一部分,承擔著宣傳教育、娛樂、組織管理、精神文明建設、互幫互助等多重“職責”,把全村人都連接到了一起,把村里“喊”得熱熱鬧鬧,也“喊”出了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