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瑩玉
(黑龍江省有色金屬地質勘查七〇六隊,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1006)
草帽山地區位于大興安嶺成礦帶(Ⅲ級),東烏珠穆沁旗-嫩江成礦帶,呼瑪成礦亞帶。該地區地質歷史演化較為漫長,地質構造復雜,火山作用、巖漿作用強烈,尤其是中生代的巖漿活動十分強烈,為金及多金屬成礦提供了有利的熱源,北東向、北西向及兩組斷交匯部位是成礦的有利部位。

圖1 草帽山地區區域地質概圖
(1)地層。區內出露地層主要有白堊系下統光華組(K1gn)和第四系全新統(Qh)。白堊系下統光華組廣泛分布在北部,巖性主要為流紋質熔結晶屑凝灰巖、流紋質熔結含角礫晶屑凝灰巖及流紋巖等,與下伏龍江組呈平行不整合接觸,產狀不清。第四系全新統主要分布于現代河谷、溝谷和山腳等地,由松散沉積碎屑物組成,成份為砂、礫、亞粘土、泥炭等。
(2)構造。區內地質斷裂主要為二根河近東西向次級斷裂及五道溝北西向、北北西向次級斷裂,分布于礦區中西部、南部和東南部,二根河近東西向次級斷裂切割海西期花崗巖并使白堊系下統光華組地層遭到少量破壞,五道溝北西向次級斷裂切割并破壞海西期花崗巖,五道溝北北西向次級斷裂沿海西期花崗巖與志留系上統-泥盆系中統泥鰍河組交界部位展布,并切割白堊系下統光華組地層。
(3)巖漿巖。區域上巖漿活動強烈,侵入巖分布較廣,主要分布于中部和西南部,從老到新為早二疊世二長花崗巖(P1ηγ)、早二疊世正長花崗巖(P1ξγ)、晚三疊世二長花崗巖(T3ηγ)及晚三疊世花崗閃長巖(T3γδ)(圖1)。
區內東南部北東轉南北向展布的正磁異常,磁場強度多0-400nT之間。區內北東向展布的低值場或正、負相間的低緩場,與構造作用有關,反映了區內主要構造的展布,低緩場受構造控制。視電阻率總體分布規律為北部和東部較高,南部和西部較低。
(1)1:5萬土壤地球化學異常特征。Cu、Pb、Zn、As、Sb、Bi、Ag、Mo、Sn、W、Au十一種元素在測區中均不呈正態分布。Sn元素呈負偏離,其它十種元素呈正偏離,且全部元素的峰值均大于標準值,表明這十一種元素的含量有高值出現,元素局部富集程度相對較高(表1)。
(2) 組合異常圈定及主要異常解釋推斷。元素異常大體主要分布在工作區北部白堊系下統光華組地層中。砷、銻、鉍元素異常僅分布在北部,砷、銻元素異常集中在西側,鉍元素相對較分散。金、銀、鎢、鉬、錫南部少量小面積分布;銅元素主要分布在工作區的南部;鉛元素主要分布在工作區的中北部;鋅元素僅在工作區東部的中南部小面積分布。按照組合異常圈定原則,從上而下、自左而右圈定組合異常15處(圖2)。

圖2 草帽山地區1:5萬土壤地球化學測量組合異常圖

表1 元素分布檢驗表
本次工作發巖金礦化體點兩處,即寶泉溝巖金礦化點、西南溝巖金礦化點。在寶泉溝巖金礦化點、西南溝巖金礦化點基礎上分別建立綽納河金多金屬Ⅱ級成礦遠景區和西南溝成礦遠景區。綽納河金多金屬Ⅱ級成礦遠景區位于該成礦遠景區位于草帽山興隆鎮南約10km處,呈北東東西向展布。區內發現一條金礦化體,水平寬度1m,金品位0.31×10-6。西南溝成礦遠景區草帽山興隆鎮南約27km處,呈近東西向展布。區內發現五條金礦化體,其中Ⅲ號金礦化體水平寬度7m,金最高品位2.59×10-6,平均品位0.58×10-6。在該成礦遠景區內Au元素異常面積大、強度高;低溫元素As、Sb元素異常呈大面積發育。
草帽山地區位于大興安嶺成礦帶(Ⅲ級),東烏珠穆沁旗-嫩江成礦帶,呼瑪成礦亞帶。在此成礦帶上已發現多個礦點,主要有興隆溝大型砂金礦床、三分處中型砂金礦床、四道溝西山巖金礦床、黑龍溝-瓦拉里巖金礦床及北西里中型鈦鐵礦床、興隆溝小型鈦鐵礦床等,具有良好的找礦前景。區內北北東向、北北西、北西向斷裂有利于成礦。光華組地層和泥鰍河組Au元素含量明顯高于其他地質體,定為礦源層;花崗斑巖、花崗閃長斑巖是Au元素含量最高的侵入巖,初步認定花崗斑巖和花崗閃長斑巖為成礦提供熱源和物質來源。通過對區內化探異常數據的處理和分析,發現區內異常具有元素種類多,Au元素濃集明顯,規模大,強度高的特點。規模大的Au異常與As、Sb、Hg等元素異常套合較好,可以把As、Sb、Hg元素作為區內找礦的指示元素。
結合地質、物探、化探資料,區內分了兩個Ⅱ級成礦遠景區:綽納河金多金屬Ⅱ級成礦遠景區、西南溝金Ⅱ級成礦遠景區,為下一步工作指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