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劍客
有一次,一個搞科研的人把自己雜七雜八的文章湊在一起,去敲錢學森的大門:“錢老師,久仰大名,如雷貫耳。您是我心目中最為敬仰的權威。請您百忙之中,為拙作寫個序吧。您的大恩大德,我一定沒齒不忘!”來者還拎來了不菲的禮品,但錢老卻一口回絕了。有人說他不近人情,錢老說:“這樣的‘借名者,多是拉大旗作虎皮。不想在學術研究上坐‘冷板凳,只急著要一舉成名。幫他們,其實是害他們。自己的路,還是讓他們自己去走吧。”而對那些真正潛心研究的人,錢老從來都是熱情支持和幫助。有一次,他得知一位教授在搞模糊數學,覺得這是數學里面新的前沿,很有意義,就把他約到辦公室一起探討這個問題,之后指導寫論文。論文寫好后,這位教授說:“您花了那么多心血,我建議這篇文章我們兩個署名。”錢老說:“科技論文署名只能署干實活的。如果說我給你提過幾點建議,你覺得合適、接受了,最多在論文的結語提一句就行了。這是世界學術論文的慣例,我們必須堅持。”
作為被人仰慕的專家,面對至為虔誠的求序者,一般人怎好意思拒絕?但錢學森卻深知這樣的“借名”之害,所以勇于堅守自己的原則,不為人寫序。而對那些真正需要幫助的人,卻又能極盡人情,無私成全。原則與人情,錢學森把握得就是這樣有尺度、有溫度,做到了情理兼容,恰如其分。
二十多年前的一天,河南一位不太出名作家的女婿在南陽市南召縣出了車禍,想找二月河給縣里有關領導打個招呼,在處理事故時給以關照。但怕二月河拒絕,就約和二月河關系很好的作家秦俊一塊兒去見二月河。二月河聽了很為難:“我從來沒有為親朋的私事麻煩過領導,我相信這個事縣里會處理好的,無非是多賠少賠幾個錢的事。你說人都在醫院住著,我也不能不管,昨天我收到一筆稿費,也不多,就2500元,算我為女婿買點營養品吧。”邊說邊把錢拿出來給了這位作家。這筆錢現在看來不算什么,可當時相當于一位處級干部三四個月的工資。如今,二月河去世,秦俊在追憶和二月河的交往時,談到此事感佩說:“處世有原則,又不失人情味。”
交際中的原則與人情,在一些人看來,是一對矛盾,其實不然。二月河既堅持原則性,不拿地位名氣去壓服他人,不為親朋私事麻煩領導,去領導那兒打招呼,又講究人情味,懷著極大的同情心拿出一筆稿費表示慰問。如此把握好與他人交往的度,將原則性與人情味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二月河的交際之道確實令人贊嘆。
梅貽琦是清華大學任期最長的校長,清華人尊稱他為“永遠的校長”“終身的校長”。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后,北大、清華、南開三所大學南遷至昆明,組成西南聯合大學。當時的云南省政府主席是龍云,他對西南聯大在人、財、物等方面給予了很大支持,做校長的梅貽琦很是感激。龍云的孩子當時報考聯大附中,但沒有考上,他就想找梅貽琦走走后門,讓梅貽琦關照一下破格錄取。有一天,他特地登門拜訪梅貽琦,請求梅貽琦對孩子給予關照。梅貽琦沒有馬上表態,而是留龍云在家里吃飯,并請聯大教務長潘光旦作陪。在酒席上,梅貽琦請潘光旦派老師晚上為龍主席的孩子輔導功課,以便孩子明年再考,并言明老師的家教費由龍云出。龍云一看梅貽琦這樣堅持原則,也不好再說什么,就爽快地答應了。
因為學校搬遷,梅貽琦和龍云打上了交道,但他能做到不諂媚,堅持原則照章辦事,婉拒高官“走后門”,不隨手送人情,同時他又能設身處地為其著想,幫助其孩子補課。如此既有人情味,又按原則辦,實乃讓人敬重不已!
一來一往中,也就產生了人情往來。人情之中有原則,交往之中有底線。
(摘自《演講與口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