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要走出去,立于世界之林,就必須要有一代又一代的優秀企業家誕生。
在迎來中國第35個教師節和55歲生日之際,9月10日當天,馬云宣布退休,正式從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一職上退下來。而在2018年的12月18日,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馬云獲得了改革先鋒稱號,并被稱之為“數字經濟的創新者”。馬云的謝幕,回歸到了他喜歡的教師工作,卻留下了在這個時代所真正需要的企業家精神。
“企業家”這一概念由法國經濟學家理查德·坎蒂隆(Richard Cantillon)在1800年首次提出。他認為,企業家使經濟資源的效率由低轉高。“企業家精神”則是企業家特殊技能(包括精神和技巧)的集合。或者說,“企業家精神”指企業家組織建立和經營管理企業的綜合才能的表述方式,它是一種重要而特殊的無形生產要素。
而經濟學家熊彼特則是第一個承認企業家是經濟發展動力之源的人。在描述企業家的心理動機時,熊彼特寫到:“首先,有一種建立一個私人王國的夢想和愿望……其次,有征服的意志:戰斗的沖動,證明自己比別人強的沖動……最后,有創造、完成工作或只是施展一個人的能力和才能的樂趣。這一類型的人尋找困難,為了改變而改變,以冒險為樂。獲得金錢上的收益的確是成功的一種準確的表現”。在他看來,正視人的創造欲望,正是企業家精神中最核心的組成部分之一。
被稱為“現代管理學之父”的彼得·德魯克則繼承并發揚了熊彼特的觀點。他提出企業家精神中最主要的是創新,進而把企業家的領導能力與管理等同起來,認為“企業管理的核心內容,是企業家在經濟上的冒險行為,企業就是企業家工作的組織。”
馬云,無疑是代表當代中國企業家的一個典范,他在創辦湖畔大學時指出,湖畔不是來教大家怎么賺錢的,而是教大家如何創造價值。其中一個重要命題就是如何理解企業家精神,如何學習企業家精神,而培養企業家精神需要一個真正具備企業家精神的學校,這也是他創辦湖畔大學的初衷。
馬云是如何理解企業家精神呢?他認為,企業家的靈魂就是企業家精神,包括他的理想主義、他的務實、他的使命感、他的價值觀、他的團隊意識、一直到他的戰略、他的戰役、他的戰術能力、他的KPI設置、他對人的關注。
4月23日,在甘肅敦煌舉辦的2019年中國綠公司年會上,馬云又進一步用梭梭樹比喻企業家精神:“在沙漠里面看到梭梭樹,我似乎感受到了它堅強的生命力,不斷適應環境,我看到了拼搏的精神、求活的欲望。梭梭樹就是我們今天的企業家精神。”
馬云說,梭梭樹一開始看起來就像稻草,根本沒有機會活下來。“但是我發現,這些樹種下去以后,經過三年,長出了一點綠苗,長出一點點強大的生命力,它不僅自己活下來了,它還能固沙、治沙。”
馬云認為,今天的中國尤其需要出色的企業家,因為單純做商人的時代成為過去,未來的贏者一定是企業家。中國需要企業家,更需要企業家精神。不僅僅因為在困難的時候,只有具備企業家精神的人才能活下來,才能渡過難關,而且企業家精神是貫穿于企業實踐和企業管理始終的,特別是價值觀和文化的管理。
馬云講,企業家必須要有家國情懷,必須要考慮組織,必須要考慮員工。一切組織是為使命而活著的。戰略能力是對未來的判斷力,戰役能力就是組織能力,組織能力的本身就要靠文化,而戰術能力是員工的執行力,要靠制度。做人的時候性格決定命運,性決定命,格決定運。對于企業呢?企業的性就是企業的價值觀,企業的價值觀決定什么樣的人會加入你的公司,什么樣的人會愿意跟你合作。格,就是你的眼光、你的胸懷,你的胸懷有多大,招進來的人才就有多少。
要進行價值觀與文化的管理,馬云強調,中國的企業家當然要了解中國的文化,特別是從傳統文化中汲取養分。道家思想的無為而治充滿著對領導力的理解,走不同的路,吻合規律,但是出奇制勝,以正治國,以奇用兵。儒家思想當中對管理體系的思考是做企業可以借鑒的。但企業做得越大的時候,就越需要靠佛家的心學來平衡自己。如果有慈善為懷的心態,做事情自然不會計較一池一城、一利一得的得失,會慢慢調整。儒釋道對做企業非常有利,但同時也需要理解西方的整個體系。
馬云曾經在在回答新華社采訪時說,“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是2000年來中國在思想領域的一大進步。認可企業家才是真正相信人是生產力的第一要素”。眾所周知,中國傳統文化中是重士輕商的,即使允許發展也是側重于國營而非民營,所以,在今天這樣的時代大背景下,認真研究和思考企業家精神無疑是非常重要的。
2017年9月2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營造企業家健康成長環境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更好發揮企業家作用的意見》正式公布。意見用36個字對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提出要求,即:弘揚企業家愛國敬業、遵紀守法、艱苦奮斗的精神,創新發展、專注品質、追求卓越的精神,履行責任、敢于擔當、服務社會的精神。
而在2018年10月24日,由中央統戰部、全國工商聯共同推薦宣傳的“改革開放40年百名杰出民營企業家”名單發布。也進一步將上述文件的36字要求進行了深入闡釋。優秀企業家精神是優秀企業家身上體現出來的一種共有品質。新時代改革開放再出發,廣大企業家要弘揚愛國敬業、遵紀守法、艱苦奮斗的精神,堅定信心、迎接挑戰、奮發圖強,增強國家使命感和民族自豪感,把個人理想融入民族復興的偉大實踐;弘揚創新發展、專注品質、追求卓越的精神,敢闖敢試、敢為天下先、敢于承擔風險,激發創新活力和創造潛能,在市場競爭中勇立潮頭、永不言敗;弘揚履行責任、敢于擔當、服務社會的精神,致富思源、奉獻愛心、先富帶動后富,創造更多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早在2001年,在福建任職的習近平就提出要“理解企業家、尊重企業家、愛護企業家、支持企業家”。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也多次強調這一點,對企業家寄托了無限的希望。在2016年3月4日下午,他在參加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民建、工商聯界委員聯組會時講話指出,我國發展一時一事會有波動,但長遠看還是東風浩蕩。廣大非公有制經濟人士要準確把握我國經濟發展大勢,提振發展信心,提升自身綜合素質,完善企業經營管理制度,激發企業家精神,發揮企業家才能,增強企業內在活力和創造力,推動企業不斷取得更新更好發展。
而在中國企業家調查系統發布的《轉型時期的企業家精神:特征、影響因素與對策建議—2019·中國企業家成長與發展專題調查報告》顯示,當代企業家精神呈現五大新特征,即更講誠信、尊重他人;更具責任,普遍有回饋社會的意愿;更重創新、善抓機遇,努力發展持續競爭優勢;更加敬業,熱愛事業并堅韌執著;更善思考、重視學習,注重自身素質和能力的提升。
但是正如馬云所言,每一個企業都應該像沙漠里的梭梭樹一樣,“不管經濟形勢多么糟糕,不管商業生態多么不好,但是今天比昨天、比過去任何一年都好,我們要學會生存、學會適應環境、學會不放棄理想、學會用好團隊、學會服務好客戶,這是做企業的基本的初心和出發點。”
馬云只是眾多身具企業家精神的中國群體中的一員,他們有曾經的魯冠球、年廣九、柳傳志,也有現在的任正非、曹德旺、馬化騰、雷軍……中國企業要走出去,立于世界之林,就必須要有一代又一代的優秀企業家誕生,而優秀企業家精神必須深植于他們的內心,這可能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