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霄
腰椎間盤突出是由于腰椎間盤變性、纖維環破裂,髓核向椎管內突出刺激、壓迫馬尾神經、脊神經等引發的癥狀。臨床表現主要有腰腿痛、雙下肢麻木等,嚴重影響患者工作和生活[1]。該病早期主要采取保守治療[2],同時給予有效的護理可提高療效,改善患者的腰部功能[3,4]。我院將綜合性護理用于腰椎間盤突出保守治療的53例患者,取得較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腰椎間盤突出患者106例,納入標準:①患者符合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診斷標準,表現為雙下肢無力、腰痛等;②患者意識清醒;③均行保守治療,患者對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腫瘤、腰椎管狹窄、腰椎結核者;②合并出血性疾病、心肝腎等嚴重器質性疾病;③精神疾病或有精神疾病家族史、妊娠期或哺乳期婦女。隨機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3例。對照組男37例,女14例;年齡24~63(48.1±5.6)歲;病程5個月~2年(1.0±0.3)年。觀察組男34例,女19例;年齡 22~66(49.2±5.9)歲;病程6個月 ~1.5年(0.9±0.2)年。兩組患者基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藥物治療。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急性發作期囑患者臥床休息,給予健康宣教、飲食護理等。
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綜合性護理,內容如下。
1)心理護理。耐心與患者溝通,了解其心理變化,給予針對性心理疏導,引導患者通過傾訴、發泄等放松心情;通過聽音樂、讀報等轉移患者的注意力,向患者舉例治療效果較好的案例或請預后較好的患者現身說法,幫助患者樹立信心;囑患者家屬多給予患者親情支持。
2)推拿按摩。護理人員按壓患者兩側秩邊穴和環跳穴,力度以患者感受酸痛為宜,最后用手掌按摩穴位周圍;護理人員沿脊柱從上至下滾推,之后依次滾推后背、大腿后側等,動作緩慢。
3)飲食護理。急性期患者需臥床休息,食欲下降,胃腸蠕動降低,容易發生便秘,導致腹壓增加,誘發疼痛。囑患者多食用水果、蔬菜、富含膳食纖維、易消化的飲食,以預防便秘。對于肥胖患者,向其講解減肥的重要性,以減少腰椎負擔。
4)功能鍛煉。鍛煉腰背肌功能,包括三點式、五點式支撐法、飛燕式,三點式支撐法:患者仰臥位,以頭部、雙足為支點撐起身體,伸直髖關節,向上挺胸腹,抬起臀部,使腰背部離開床面,持續3~5 s后放松,為1個周期。五點式支撐法:患者仰臥,以頭部、雙足、雙肘為支撐點,背部騰空后伸,持續3~5 s后放松,為1個周期。飛燕式:患者俯臥位,雙手背后,挺胸抬頭,離開床面,伸直膝關節,雙腿用力向后離開床面,持續持續3~5 s后放松,為1個周期。囑患者堅持鍛煉。
1.3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②護理前后,采用漢密頓抑郁量表(HAMD)、漢密頓焦慮量表(HAMA)評價患者的負性情緒,量表總分分別為52、56分,分值越高表示焦慮、抑郁越嚴重;③采用Oswestry功能障礙指數問卷表(ODI)評價患者的腰椎功能改善狀況,包括疼痛程度、生活自理、提物、步行社會生活等10個方面,總分0~50分,分值越高,表明腰椎功能障礙越嚴重。
1.4療效評價標準 治愈:患者雙下肢無力、腰疼等癥狀消失,肌力、腰背功能恢復正常,可正常工作和生活;有效:患者雙下肢無力、腰疼等癥狀減輕,肌力、腰背功能改善,基本恢復正常工作和生活;無效:癥狀、肌力、腰背功能等無改善。
1.5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1.0軟件進行處理,計量數據以±s表示,比較用t檢驗,計數數據用n(%)表示,比較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護理療效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0.6%,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3.6%,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護理前后HAMD和HAMA評分比較 見表2。
2.3兩組患者護理前后ODI評分比較 護理前兩組患者的ODI評分均無差異;護理后兩組患者的ODI評分均明顯降低,觀察組ODI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3。

表1 兩組患者護理效果比較/n(%)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HAMD和HAMA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HAMD和HAMA評分比較/±s,分
*與護理前比,P<0.05;△與對照組比,P<0.05
HAMD組別 例數HAMA護理前 護理后對照組 53 57.7±4.1 46.8±5.2* 55.8±5.1 47.2±4.6護理前 護理后*觀察組 53 56.5±4.6 41.3±4.5*△ 54.6±5.2 42.4±5.5*△
表3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ODI評分比較/±s,分

表3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ODI評分比較/±s,分
*與護理前比,P<0.05;△與對照組比,P<0.05
組別 例數 護理前 護理后對照組 53 35.7±5.8 29.8±4.5*觀察組 53 34.5±5.4 26.6±4.9*△
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病程長,容易反復發作,研究[5]報道,我國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患病率達12%左右,不僅給患者身體帶來疼痛不適,嚴重者還會喪失勞動力,導致患者出現焦慮抑郁等情緒,不利于配合治療及護理,影響療效,從而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大部分早期患者采取保守治療可達到治愈或好轉。研究[6]發現,治療過程中,配合有效的護理,可加速患者康復。常規護理主要針對疾病進行基礎護理,措施較少,對于患者的心理等方面的需求關注不多[7],較難滿足患者需求。綜合性護理綜合了多種護理措施,可滿足患者多方面需求,屬于較高層次的護理[8]。
本研究中觀察組應用綜合性護理,包括心理護理、推拿按摩、飲食護理及功能鍛煉,其中心理護理中通過引導患者通過傾訴、發泄,聽音樂、讀報等轉移患者的注意力,現身說法及家屬的親情支持等措施,可減輕患者的不良情緒;推拿按摩可促進血液循環,緩解腰背部的肌肉痙攣,從而緩解腰背疼痛;飲食護理可減少加重腰椎間盤突出的因素;功能鍛煉可促進腰部肌肉血液循壞,增大關節活動度,增強肌肉及韌帶的力量,提高腰椎穩定性,可加強脊柱內外平衡,從而減輕腰腿疼痛等癥狀,提高治療療效。結果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0.6%,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3.6%;護理后觀察組HAMD、HAMA評分及ODI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綜合性護理用于腰椎間盤突出保守治療的效果顯著,可改善患者的負性情緒,提高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