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赫
有人感嘆,在中醫領域造詣極高的名家們,高齡時還依然鶴發童顏、精神矍鑠。同樣是活一輩子,為什么他們活得這么有質量?這是因為他們沒有那些“作死”習慣!
一代名醫鄒云翔:一家三代,不喝冷飲
我國中醫腎病學奠基人鄒云翔教授去世前,立下家規:不準家人和孩子們吃冷飲。
鄒云翔教授曾經說過:“胃喜溫不喜涼”,“腎也是喜暖不喜寒”,冰冷食物對胃傷害大。人體的氣血、五谷營養,都要靠脾胃來吸收運化,靠腎臟排出人體代謝毒素,所以保護好脾胃和腎臟非常重要。無論什么年紀、什么性別,都要少吃冷飲。
國家級名中醫徐再春:人生有一傻,一點小毛病就吃藥
國家級名中醫、浙江省立同德醫院腎內科主任徐再春告誡大家:“人生有一傻,沒病吃藥最傻!”許多人動不動就隨便吃藥,還說自己是“治未病”,這是錯誤理解。中醫說的“治未病”,是一種治療策略,是讓你掌握疾病的轉變規律,不是鼓勵你沒病就去吃藥。
人體有強大的自我修復能力,許多病不用吃藥,還有一些病吃再多的藥也沒用。發現不舒服應該立即去醫院檢查,而不是自己在家亂吃藥。
著名中醫溫長路:不暖腳,就是自虐
“百病從腳起”,很多疾病都是由腳部受寒引起的。
中華中醫藥學會學術顧問溫長路解釋,雙腳遠離心臟,是全身血液循環的末端,血液的供應相對較少,熱量傳到腳部很慢,又在身體的最下部,是陰氣聚集的部位,本身就容易寒。
如果不注意腳部保暖,寒邪侵犯腳之后,會影響心臟,也可能引發胃痛、月經不調、腹痛、腰腿痛等。
國家級名中醫李果烈:甜食,絕對不碰
國家級名中醫李果烈,86歲高齡,依然思路清晰,談吐敏捷,面容紅潤。說到養生,有一類食物是他絕對不碰的,那就是甜食。
他說,甜食對于血糖、血脂都會有影響,多吃是沒有益處的。甜食有較多的簡單糖,吃下會很快被人體吸收,血糖會快速上升。嗜吃甜食,血液中的膽固醇等也會增多,易產生高血脂癥。甜食,要少吃。
著名中醫樊正倫:不流汗,遲早作病
著名中醫樊正倫解釋,冬天冷的時候毛孔處于閉塞狀態,有助于氣血內收,夏天熱的時候毛孔開放,有助于氣血往外走。如果經常開空調,該冷不冷,該熱不熱,代謝不暢,能不得病嗎?
大自然是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我們人也是一樣,要順應自然規律。不順應自然,就是作死。
國醫大師朱良春:熬夜,就是作死
熬夜會對身體造成多種損害,最典型的就是易疲勞,導致人體免疫力下降。
全國名老中醫楊友鶴:從不貪吃、多吃
楊友鶴強調:再好的飯從來不多吃一口!現在很多人吃飯時已經吃得很撐了,剩下了幾口,舍不得丟掉,那就勉強多吃了吧。實際上扔掉這幾口飯也許浪費5塊錢,但是日后是要花50塊錢,甚至500塊錢的藥來“消化”這5塊錢的飯。
著名中醫郝萬山:不生氣,就少生病
北京中醫藥大學郝萬山教授強調,情緒是人的本能,但各種負面情緒會經常影響到人的健康。調控意識情緒本身就是一個養生常識,只要我們把控好情緒這個關,就可以不得病,少得病,不得大病,晚得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