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擁軍
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系統性本身免疫病,病變不光能夠累及關節,還能夠累及關節外的組織和器官。當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呈現關節外體現時,常提示預后不良。這篇文章對類風濕關節炎關節外體現進行整理,以期致使廣大患者和醫務工作者的重視。
心
由于類風濕關節炎可直接累及心臟,也是動脈粥樣硬化和缺血性心肌病的獨立危險因素,該病的醫治藥物也可能對心臟形成危害,故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常伴有心血管并發癥。其體現形式多樣,如心包炎、心包積液、心臟瓣膜關閉不全、心律失常、房室傳導阻滯、心室舒張功能減退,少部分患者的心電圖可呈現非特異性ST-T改動。
肺
類風濕關節炎可呈現肺間質改動,多見于晚期患者,體現為干咳、進行性呼吸困難,CT檢查有助于前期診斷,典型的肺部CT體現為毛玻璃樣、網格樣改動。胸膜炎也很常見,且多見于男性,典型體現為胸痛、呼吸困難,查體可發現胸膜摩擦音。肺內有時也可見到類風濕結節,是類風濕關節炎特異的肺部體現。隨著心臟彩超的廣泛開展,肺動脈高壓的發現較曾經增多,前期可無任何臨床體現,提示預后欠佳。
腎
類風濕關節炎累及腎臟病變的狀況并不罕見,病理組織學所見各型腎小球病變均可在類風濕關節炎中呈現。臨床可見鏡下血尿、蛋白尿,少量可呈現腎病綜合征。腎淀粉樣變性是一種罕見的并發癥,可致使腎功能衰竭。
消化道
類風濕關節炎病情活動時可呈現食欲不佳、腹脹不適。消炎止痛藥和抗風濕藥的運用,也常致使消化道表現,體現為上腹痛,厭惡欲吐,有消化道出血時則體現為黑便。
神經體系
常見末梢神經危害,體現為肢體遠端麻木,感受減退,甚至有襪套樣感受,病變晚期可呈現運動障礙。病程久的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偶可呈現寰樞關節半脫位,若進行性加重,壓榨脊髓,可呈現肢體癱瘓。正中神經受壓,食指、中指和無名指呈現麻木、刺痛或炙烤樣痛,白日勞動后或夜間休息時表現愈加顯著,被稱為“腕管綜合征”。
類風濕結節
類風濕結節多見于關節突出或經常受壓部位,也可見于內臟器官,結節大小不等,直徑數毫米至數公分,質硬,無自覺表現或細微壓痛。它的呈現提示著疾病的活動,給予活躍抗風濕醫治后,大多數類風濕結節能夠消退。
血液系統
貧血很常見,多為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與病情未得到控制和慢性消耗有關,也有可能是非甾體消炎止痛藥對胃腸道損害,造成慢性小量失血所致。常見血小板增多,與疾病的活動相關,病情控制后可降至正常。類風濕關節炎合并白細胞減少、脾腫大時被稱為“Felty綜合征”。有肺部病變時,亦可有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現象。
血管炎
多累及中小血管,常是關節外表現的病理基礎。臨床上常見表現形式有遠端動脈炎,可表現為甲皺梗死、指端壞死、皮膚潰瘍、瘀點或紫癜:內臟動脈炎,如腦部的血管炎可表現為腦血管意外,腸道血管炎表現為腹痛、腸出血、腸穿孔,心臟冠狀動脈血管炎表現為心肌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