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偉
泌尿系結石(簡稱尿石癥)包括腎結石、輸尿管結石、膀胱結石、尿道結石,最常見的是腎結石與輸尿管結石。大都因尿液中的物質在各種因素影響下,沉積、析出而形成。
尿路結石的主要癥狀有血尿和腰腹疼痛,多為突發(fā)的腰、腹部疼痛或排尿疼痛,疼痛劇烈如刀絞,發(fā)作時疼痛劇烈,緩解后如常人一般。血尿多在鏡下可見,肉眼不可見,很多患者疼痛緩解后疏于就醫(yī),結果結石越長越大,甚至引起血尿、腎積水,嚴重者導致腎功能衰竭。
對絕大多數尿石癥病人來說,排出結石只是“治標未治本”,造成結石形成的因素并未解決,結石還有可能復發(fā)。另外,除了手術時明確結石已經取凈外,碎石排石后體內都可能殘留一些大小不等的結石碎片,這些結石碎片可能成為以后結石復發(fā)的核心。
醫(yī)生大都建議得過尿石癥的病人6 - 12個月復查一次,以防結石復發(fā),并造成嚴重的腎積水等引起腎功能受損的后果。
高草酸、高碳酸飲食等是結石形成與復發(fā)的因素。患者應盡量少食用菠菜、草莓、花生、豆角等寬而厚的葉子性植物及其水果,以及動物內臟、海產食品等高尿酸食物;避免攝入過多的濃茶、咖啡、巧克力和麥麩等飲料或食品;而黃瓜、南瓜、西瓜、絲瓜等則完全不含草酸,可以多吃。另外,蔬菜用沸水氽一下,可以去掉食物中過多的草酸。
大量飲水。飲水對預防尿石復發(fā)是十分有效的。多飲水可以增加尿量(應保持每天尿量在2000 - 3000毫升),顯著降低尿石成分(特別是草酸鈣)的飽和度。據統(tǒng)計,增加50%的尿量可以使尿石的發(fā)病率下降86%。餐后3小時是排泄的高峰,更要保持足夠的尿量。臨睡前飲水,使夜間尿相對密度(比重)低于1.015。多飲水可在結石的近尿路產生一定的壓力,促使小結石排出;可以稀釋排泄物以及一些與結石形成有關的物質(如TH蛋白)。
應根據需要限制超額的營養(yǎng)。每天攝入蛋白的量為75 - 90克,以保持能量的平衡,降低尿石發(fā)生的危險。對有家族性高尿酸血癥或痛風的患者,應限制蛋白的攝入量為1克/公斤體重。
治療原發(fā)性疾病。如原發(fā)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尿路梗阻、尿路感染等疾病可促進尿石形成或復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