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宇燕
(中北大學,山西 太原 030051)
左權縣位于山西省晉中市,太行山的中段,由于它四面環山,所以在過去的年歲中,這里的人們與外界的交往并不是特別的密切,這也就形成了左權文化的特殊性。
左權縣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自宋、元以來,在正月十五這一天,就會有鬧社火、鬧元宵、鬧紅火的傳統習俗。久而久之,形成了它獨特的地方慶祝儀式。
在左權不得不提的還有抗戰文化。左權是抗日戰爭的一個重要根據地,在當時很多藝術人才涌向了這里,為這里的鄉土藝術注入了新鮮的血液。
在左權獨特的歷史文化背景下,經過當地民間藝人和表演藝術家的不斷傳承和創新,在這片美麗的土地上陸續出現了許多音樂體裁,其中,以開花調最具代表性。
開花調屬于民歌中小調的表現形式,是左權人民口口相傳的藝術結晶,是歷代左權人民生活和愛情的歷史見證。
開花調有三大特點,分別為:開花比興,結構對偶,合轍押韻。
在開花調里,一切可以用來作隱喻的事物均可“開花”,但這朵“花”又不能隨便開,因為它的使命是用開出的這朵“花”來引出下句的唱詞,上句開花比興是真實事物的比喻,下句拋出的這個“伏筆”將人們埋藏于內心深處想要表達卻又不敢表達的心里話委婉又生動地說了出來。
“結構對偶”是由一組上下對偶的句式組成,每個句子字數相同,結構規整。上句通過比喻的手法寫某一事物“開花”;下句承接上句,彼此呼應,寄意傳情。
“合轍押韻”是指,唱詞有轍有韻,富有音樂性,它使歌曲朗朗上口,及富于傳唱。同時,合轍和押韻也是我國民歌的基本藝術特征。
開花調的曲調通常都很簡短,唱詞一般都具有口頭性和即興性。歌曲可以抒情也可以敘事,風格多樣,內容體裁豐富,極易于在人們之間進行傳唱。并且開花調唱詞中所運用的鄉土方言,更是為其添色不少,成為它不得不說的一大特色。
1.從演唱技巧來看
在左權縣,老百姓之間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把天靈蓋兒唱響,小肚子用上勁兒,胸口不能憋住氣,嘴巴張大”。①“把天靈蓋兒唱響”是指在唱歌時,把鼻咽腔撐開,順著通道往頭腔走,要重視頭腔共鳴的使用,這樣發出的聲音就會明亮且具有穿透力。“小肚子用上勁兒,胸口不能憋住氣”則是說在唱歌時氣息的運用。吸氣時橫膈膜要向下運動與腹腔產生對抗力,就是我們平時用來唱歌的支撐力。在唱歌時,脊柱兩側的肋骨要向下向外展開,同時,要把對身體的支撐力放到后腰眼上。用氣息去支撐聲音,可以使聲音變得結實起來。“胸口憋氣”是因為吸氣太淺導致提氣。這是一種錯誤的吸氣方法,它會使聲音發緊,氣息也不能很好流動起來,因此,我們還是倡導“胸腹式聯合呼吸法”。“嘴巴張大”是指唱歌時保持半打哈欠的狀態,懸雍垂抬起,喉頭下降,牙關打開并使其處于放松狀態,這樣才能更好的保證演唱時管道的暢通。
2.從演唱風格來看
(1)襯詞、襯腔唱法
襯,即陪襯,一般出現于正詞之后,彌補正詞的不足,但是在開花調中,襯詞的出現卻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如:《會哥哥》中的“親呀親呀嗨呆呀嗨呆”,這些都是人們日積月累流傳下來的鄉土方言,在歌曲中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為歌曲增添了其特有的韻味。
(2)甩腔唱法
左權縣四面環山,在山上或者空曠的地方吶喊或說話時回聲特別大,人們也會不自覺的把聲音拖長,所以當地人說話的一大特色便是拉長音。體現在演唱《桃花紅杏花白》中的“桃花來你就紅來”這一句歌詞時,要注意當唱完“紅”字后,緊接著唱“來”字時,要將“來”字向拋物線一樣甩出去,這樣一來,歌曲的地方韻味就出來了。
(3)落音唱法
落音唱法是指,把一句歌詞的最后一個字,用真聲成分比較多的聲音唱出來,這樣在聽覺上就會產生較強的沖擊感,避免了曲調重復所帶來的單一性。如:唱《親圪蛋下河洗衣裳》中的“小親圪蛋”時,就可以通過加入真聲,使這首歌曲變得更加俏皮活潑。
不同地方的民歌都有其不同的地方特色和演唱方法,只有真正的了解與掌握了這些,才能唱好一首歌。若只是一味的盲目演唱,會使歌曲缺少其獨特的靈魂。
當代的一些藝術家,為了讓傳統鄉土民歌更好的傳播,將一些民歌進行了二度創作。其中,王志信老師將開花調《桃花紅杏花白》和《會哥哥》結合起來,創作出了新民歌《桃花紅杏花白》。同時,左權民歌開花調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名錄這一事件,提高了人們對其關注度。趁著這股春風,讓大山中的民歌手帶著當地的傳統民歌走出去,走到人們的視野中,去更好地傳播原汁原味的傳統民歌,打造屬于左權開花調的文化藝術品牌。
注釋:
① 馮曉玲.開花調的演唱風格研究[J].黃河之聲,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