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玉芳
(甘肅省嘉峪關市長城路小學,甘肅 嘉峪關 735100)
隨著素質教育觀念的深入,應當注重學生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教育,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音樂是美育教育的重要方式,是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音樂作為一門視聽上的藝術形式,有著悠久的歷史,有利于人類文化和精神文明的繼承。音樂具有非常大的魅力,可以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樹立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念。因此,在小學音樂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做好音樂課程的創新教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深入發掘學生的音樂潛力。
在音樂學習的過程中,表演是歌曲的靈魂,有著密切的關系,通過表演活動讓學生深入歌詞內容,深入理解和把握歌詞意境。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應當注重表演訓練的開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表演活動加強學生音樂知識的學習和理解。
例如,人教版小學音樂二年級上冊《小動物告別會》的課堂教學中,通過初次聆聽讓學生了解歌曲中講述的內容,并且對歌曲分成相應的段落。通過再次的聆聽,讓學生對第二樂段進行探究,如,第二樂段是幾拍子,歌曲中表達了怎樣的情緒?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根據節奏模仿相應的動物,如教師出示相應的節奏,如鯉魚與松鼠。通過這樣的方式幫助學生熟悉歌曲節奏,結合相應的肢體語言,加深音樂知識的理解。教師繼續追問:在歌曲的第二樂段中介紹了哪些冬眠小動物?你能否模仿它們的叫聲和動作嗎?要求學生根據相應的節奏開展模仿,指導學生演唱歌曲,表現出歌曲活潑歡快的情緒。在完成歌曲內容的理解之后,教師組織學生帶著相應的頭飾,開展相應的表演活動,表演小動物告別會,加深音樂知識的學習和理解,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借助趣味性的動作和豐富的情感,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歌曲內涵。因此,小學音樂教學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開展表演活動,促進創新教育活動的開展。
音樂是有著生命和靈魂的,每一首音樂都講述著動人的故事,因此,在小學音樂教學的過程中,不僅僅讓學生欣賞音樂和歌唱歌曲,同時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教學情境,讓學生置身于音樂意境中,體會音樂中的美和內涵。
例如,人教版小學音樂四年級上冊《那達慕之歌》的教學中,此首音樂是蒙古族的樂曲,讓學生了解蒙古族的節日那達慕,培養學生對民族文化的熱愛,體會蒙古族音樂的特色和旋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先向學生講述蒙古族以及那達慕節日的內容,讓學生深入了解歌曲背景知識,然后播放相應的視頻,幫助學生深入了解蒙古族音樂的韻味。教師播放《那達慕之歌》,讓學生閉上眼睛聆聽,展開自己的想象和聯想,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感受到怎樣的場景?通過學生聆聽音樂,結合教師介紹的背景知識,表達自己感受到的場景,如熱鬧、歡快以及熱烈的場景。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了解“那達慕”的內涵,并且了解“那達慕”大會中,摔跤、射箭以及賽馬是三項重要的比賽項目。為了加深學生對音樂知識的理解,通過騎馬動作的模仿,兩手握住韁繩,身體向前傾,下巴抬起,眼睛向前看。結合《那達慕之歌》音樂,一起模仿騎馬動作。通過這樣的方式發揮學生的想象力,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表現舞臺,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實現課堂教育的創新。
音樂創作來自于生活,是生活的升華。小學音樂教學中應當將生活和音樂有效結合,將生活氣息和音樂知識有效結合。以往的音樂教學中,教師偏重于學生學唱內容,音樂教學缺乏有效性。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單純的學唱方式難以滿足學生綜合能力需求,作為音樂教師需要開展開放性課堂,將課堂活動有效延伸,實現音樂知識和學生生活的結合,促進課堂教育創新,構建高效音樂課堂。
例如,人教版小學音樂四年級下冊《中國功夫》的教學中,在歌詞中扼要介紹中國功夫的方方面面,具有非常大的氣魄。在學習中需要學生掌握說唱形式特點,了解中國功夫的文化,感受中國武術音樂的氣魄。在實際的課堂中,教師將歌曲和生活緊密聯系,讓學生將歌曲和武術動作有效的結合。在第一樂段中速度較慢,應當唱的舒展、連貫。在表現舞刀弄槍的颯爽英姿時,應當唱的更加有力量和活力。同時,教師在完成歌曲教學之后,組織學生開展相應的小組活動,要求學生根據歌曲內容設計相應的武術動作,開展相應的表演活動。因此,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應當注重課堂活動的開放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課堂參與積極性,實現課堂教學的創新,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加強學生音樂素養的培養。
總之,隨著素質教育觀念的深入,小學階段的教學中,應當重視音樂教學活動的開展,加強學生音樂素養的培養,實現學生綜合素質和綜合素養的培養。音樂作為一門藝術性的學科,將音樂的形式美和內在美有效結合,加深學生對音樂的領悟和感知,體會音樂的內涵和魅力,構建更有活力的課堂活動。開展表演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構建音樂教學情境,營造良好課堂氛圍,結合學生生活氣息,開展開放性課堂活動,促進創新教育的貫徹和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