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玉星
(遼寧省大連市普蘭店區第十八中學,遼寧 大連 116000)
初中生物是與高中銜接的一門課程,生物是高考科目所以需在初中打好基礎,而生物在初中卻是一門小科不被重視,所以產生了一系列的問題,為解決這些問題就需想辦法融合信息技術從而提高課堂的效率,
作為一名初中生物老師,一直希望我的課堂能充滿興趣,讓學生帶著興趣學習,自主記憶,而不是死記硬背為了考試而學習。畢竟初中階段生物作為一科小科,占比中考的分值較低,也就決定了學生不可能花費大量的時間來學習,所以沒辦法留課下的書本作業,所以一定要加強課上時間的利用,在課上盡量解決學生的所有問題,生物學科是一門充滿興趣的學科,要從提高學生的興趣入手。那如何提高學生的興趣呢?那就是老師需要解決的問題。生物學科本身含有大量的實驗,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但是由于難度大不易理解反而讓很多學不明白的學生反而降低了學習的興趣。在傳統的教學方式里,為了降低教學難度給老師提供了各種教具,如圖片,模型,標本等實驗器材,現在由于教學環境的改善與提高,即使是農村學校各個班級也都給安裝了班班通多媒體教學器材,老師可以把做好的課件以PPT的形式播放,讓學生更直觀的學習知識,更是讓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提高,所以現在對老師的要求是得熟練操作計算機,讓我們的生物課堂與信息技術相融合,把各種難的不易理解的知識點變的更簡單,讓學生更易理解。
之所以寫這篇論文也是基于我的一次實際體驗,那個時候普蘭店剛成立一所中學,那里的老師都是北京師范大學畢業,他們的素質、教學水平以及操作信息技術的水平都非常的高,他們教的學生成績也是名列前茅。這也讓我對他們的教學方式充滿了好奇。有一年普蘭店組織互動教學,,我們學校正好是去北師付中聽課,那天聽了一節生物課讓我印象深刻。章節是《開花與結果》。整節課從最開始講解花的結構,傳粉與受精,最后果實的形成。全程孫老師以多媒體完成教學,課件制作非常細致,不僅以實物百合花讓學生解剖操作了解花的結構,并且多次運用了flash動畫,讓原本不易理解的受精相關知識點非常生動的表現出來,大大降低了知識點的難度,學生一看就明白。
剛參加工作那會我對于教學還停留在傳統的講授方式層面,認為最有效的教學就是老師努力把自己會的知識點灌輸給學生,學生的工作就是努力聽講就可以,如果不會老師就需要一遍又一遍的重復相應知識點,目的就是讓學生死記硬背。長此以往的后果就讓學生厭倦了學習,把學習當成一項無趣的工作。工作后學校領導以及老教師讓我對教學有了新的理解,原來學生也可以參與到教學中來,這些年班級里一直都是小組教學,學生先以小組為單位解決初級的比較簡單的問題,讓他們成為學習的主體,老師起指導和輔助的作用,如果哪些問題小組內解決不了再由老師講解,這樣可以鍛煉他們各方面的能力。所以做好一節課的課件,讓所有知識點以各種圖片,動畫的形式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對整節課充滿興趣,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對于信息技術,學生們并不陌生,幾乎人手不離手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微信號,微信作為一個交流軟件已經深入到生活中的大部分人,所以可以充分利用這個軟件,在課堂上運用微信進行信息交流,可以把手機或者平板電腦引入課堂教學,以小組為單位把自己的意見及交流信息輸入電腦,班級建立微信群,電腦與班班通連接,把每節課交流的信息呈現在屏幕上,這樣的交流方式速度也更快一些,老師也可以整理所有人的信息。微信可以讓學生的心態放輕松,所以如果我們把微信與課堂相結合一定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學習的效率,不僅讓生物課堂也讓其他學科的課堂同樣生動有趣。
當然,有利就有弊,要想引進微信進入課堂也會有一些不可預計的弊端,有可能讓學生分心,把注意力都放在手機上而沒有心思好好聽課,畢竟現在手機游戲非常廣泛,不僅是學生就連成人也是成天不離手機游戲,一旦讓學生把微信引入課堂,作為教師的我們也沒辦法控制手機的使用時間以及場合,甚至有可能影響學生的學習。
信息技術是新時代的產物,它發現的歷史短短幾十年,但它的涉及面非常廣泛,不是我自己一個人說說就能概述全面的,它讓這個時代飛速的發展,讓社會進步很大,各個領域都離不開它,教育是社會的基礎,教育的發展比任何產業都應該得到重視,信息技術與教育應該有深度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