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生昌
(云南交通運輸職業學院(云南交通技師學院),云南 安寧 650300)
自人類的第二次工業革命以來,人類的短途交通工具從動物力和人力驅動轉為礦物力驅動,汽車開始成為人們首選的短途交通工具,從身份、財富和地位的象征漸漸演變成日常的交通工具進入31世紀之后,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帶動下,汽車的制造和生產被帶入一個新的高潮,汽車幾乎成為單獨的家庭必備的生活用品,從而催生了汽車專業應用型技術人才的需求量如何為汽車制造業和使用者培養人才,是教育者們關心的問題。
近幾年來,隨著我國現代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使汽車制造業科技水平也得到大幅提升,人們的生活質量逐漸提升,對汽車的擁有量大幅度上升,汽車制造也開始采用一些新興的技術、材料和裝置、能源。尤其是現在這個電子化設備泛濫的時期,電子控制技術和信息技術相結合,研究制造出高技術產品,制造過程中所包含的技術含量非常高,所以在后期的檢測和整修時對技術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舉一個例子來說,在以往傳統的維修工作中,維修工人只需要望、聞、摸、聽這四步就可以判斷出汽車的問題出在哪里,隨著現代科技水平的提高,在汽車制造中應用了很多高科技,所以單憑維修工人以往的維修經驗是無法進行維修的,必須使用各種各樣的先進檢測設備,保證可以在不使汽車解體的情況下完成汽車的檢修工作,以有效提高汽車維修效率,滿足車主的需求。從以上例子我們可以看出,汽車類專業應用型技術人才在汽車工業中是很受歡迎的,但是目前職業學校所培養出的學生基本都是只有理論知識和基本的汽車維修操作能力,并未達到社會所需求的專業技術人才標準。再比如說,對于汽車銷售或維修崗位上的人員,其主要的工作內容就是和客戶交流,能夠快速地根據客戶的言語和行為判斷出客戶的需求,這不僅要求崗位的工作人員要熟練掌握各類汽車的基本信息,還要求具有良好的服務態度和語言表達能力,在形體和言語方面要做到大方得體。顯然,這些技能和素養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長時間的積累和鍛煉,所以,目前高職院校汽車類專業群體所面臨的問題是如何培養這種技能的人才,如何才能保證汽車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現如今,我國高等職業院校對汽車類專業人才培養大多數都關注在知識、素質、能力三個方面的培養,而忽略了對于技術應用的高度重視。只有深入了解之后才會發現高職院校在技術型人才培養的模式上所存在的一些問題,比如說學生在理解了基本理論知識之后還是不能順利地進行試驗或者所具備的專業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并不相符,不能很好地實現技術上的創新等問題。現在大多數汽車專業畢業生的工作崗位主要集中在汽車行業的售后和維修上,大多是汽車維修工、鈑金工,或者是汽車銷售員,這些崗位對專業能力的要求是比較高的,而且要求在短時間內具備這種能力,所以說要想培養出汽車專業的技術人才就必須按照企業中每個崗位的要求進行培養。但是現在很多高職院校對于學生專業能力的培養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主要是因為汽車專業的企業對高等職業院校所培養人才的積極性不高,企業和學校之間的利益還不夠明面化,導致很多企業不愿意接受學生去實習,校企合作程度只存在表面。
汽車行業的迅速發展使企業對汽車類在崗人員能力水平的要求越來越高,在目前這個階段,企業最需要的是有動手操作經驗且操作能力強的應用型技術人才,所以高職院校更應該大力培養操作動手能力強的應用型技術人才,才能夠滿足社會對技術人員的需求。
目前我國高職院校中汽車類專業大類分為五類,這五類專業已經覆蓋了汽車行業的經濟市場的服務需求,在汽車行業中不管是什么專業,它們之間都是既存在著聯系又有區別,高職院校對于不同專業人才的培養重點也是不同的。通過多年的探索和研究發現,應該根據汽車類專業不同的特點進行靈活多樣的人才培養模式:首先,要根據汽車維修行業崗位需要對人才進行培養,提高專業素養,及時制定一套完善的人才培養方案,也可以及時引進西方先進的汽車生產技術,對新課程進行修改和更正,促進汽車行業的發展。
在目前所建立的各專業基礎上,高等職業院校應該將相互協助、互幫互利作為基本準則,通過學校和企業共同合作實現對汽車類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推動汽車行業與企業、學校三方間的共同合作。在我國的很多地方,已經建立了汽車專業分理事會,企業和校方一起為汽車行業培育更多的專業技術人才。校企合作要共同建立一個校內培訓基地,這種訓練基地要把汽車的維修和銷售專業結合在一起,滿足汽車類專業學生可以在學校中的模擬場景進行實踐。
對于高等職業院校汽車專業來說,能夠和企業實現雙贏合作的應用型技術人才數量是很少的,絕大多數的高等職業院校都只能通過學校內部的實習培訓來完成實習教學任務,所以說不管是硬性條件下還是軟性條件下通過實訓教學來培養和提高人才。目前大多數的高等職業院校汽車專業和當地的4S店都處于一種比較松懈的合作狀態,學生在沒有達到一定的操作技能前,是不可能在4S店學習到專業技能的。在這種社會背景之下,汽車類專業應用型技術人才的培養工作就此展開。其中,展開工作的第一步是要建設高等職業院校校內實習基地,建立一個真正的、適應汽車專業崗位的實訓基地,并且要按照汽車企業中正規的條例進行資源和設備儀器的配置,向發達國家學習現代汽車維修行業的管理模式和汽車企業文化,把身為一個汽車專業人員的相應職業素質教育灌輸在整個實訓教學中,為應用型技術人才的培養奠定良好的基礎。在汽車類專業的實踐教學活動開始之前也應該探索出一整套適合高等職業院校汽車專業應用型技術人才的完善制度,總結出培養汽車類專業應用技能型人才培養的途徑。
除了學校中的教學模式和老師自身的教學方法所給汽車類專業應用型技術人才提供的參考意見之外,教學理念也會對人才的培養計劃帶來直接的影響。因為汽車類專業不同于其他專業,它需要具有很強的動手操作能力,而且還帶有很明顯的目的性,所以在進行汽車類專業應用型技術人才的培養計劃中,學校和老師都應該注重學生的多元化發展,應該把“以人為本、因材施教”作為其主要教學理念。要想做到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就要把學生的個人發展作為首要目標,老師更應該鼓勵學生,及時對學生的行為和思考結果進行評價,讓學生明白自己的問題所在并及時改正。對汽車類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來說,因為這些技術型人才需要投身到社會汽車行業的各個崗位,所以應該針對學生的特長所在進行特別教學,讓學生可以將自己所學所感發揮到極致。在教學過程中,老師也要充分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引導學生向多元化發展,促進學生的思考能力,讓學生進行多方位靈活思考,同時也要多加鍛煉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情況中的臨時應變能力,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為學生的德、智、體、美、勞等全面發展做好鋪墊。
總結:綜上所述,汽車行業作為我國近幾年的新興行業,其發展勢頭迅猛難擋,汽車類專業應用型技術人才的培養也成為了目前高職院校的重點項目。但是,目前高職院校所培養的技術人才大多數只具備理論知識和基礎的操作能力,還不能滿足現社會汽車行業的發展需要,這就要求高職院校不斷創新,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尊重學生的多元化發展,以更好地培養出汽車類專業應用型技術人才。